五输穴歌与取穴规律,补泻方法

十二经五输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五输穴 是十经脉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从四肢末端向肘膝关节方向依次排列。《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所出为井,所溜为荣,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把经气的流注取类比象作自然界的水流:经脉经气起始之处为井穴,位于肢端:经脉经气小且浅之处为蒙穴,位于掌指,趾关节之前;经气由小变大,由浅入深之处为输穴,位于掌指、距趾关节之后:经气较大、较深之处为经穴,位于腕踝关节以上:经气充盛、汇合进入脏腑之处为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五输穴的主治范围广泛,远治作用突出,其临床应用还可按其病特点选用。《灵枢》:“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荣;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结合临床实际,五输穴主病特点可归纳如下:

井穴——多位于手指、足趾末端,善治脏腑急症,如中风神识昏迷,可选十二井穴点刺出血;

荣穴——多位于掌指或趾关节之前方,善治热证,如胃火牙痛、口臭针刺胃经荣穴内庭泻胃火;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趾关节之后方,治疗反复发作性关节病,如痛风针刺脾经输穴太白;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善治咳喘、寒热等,咳嗽气喘可选用肺经经穴经渠;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善治气机不利、气机上逆引起的腹痛、吐泻等疾患,呕吐、泄泻可选胃经合穴足三里。

补母泻子法

《六十四难》根据《灵枢·本输》及阴阳刚柔相济的原理,以五腧穴配属五行:阴经为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阳经为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配十天干则肺属辛金、大肠属庚金;肾属癸水,膀胱属壬水;肝属乙木,胆属甲木;心、心包属丁火,小肠、三焦属丙火;脾属巳土、胃属戊土。按照五行相生关系,每条经各有一个“母穴”和一个“子穴”。“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所以《六十九难》提出了“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补泻法。如肺属金,肺虚可补其母穴——输(土)穴太渊;肺实可泻其子穴——合(水)穴尺泽。《七十九难》也举例作了说明:“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泻可取心包(火)经的输(土)穴大陵,补可取心包(火)经的井(木)穴中冲。

补母泻子法除用本经穴位外,也可应用相关经脉上的穴位。如肺虚可用脾(土)经穴位,或补脾经输(土)穴太白;肺实可用肾(水)经穴位,或泻肾经合(水)穴阴谷。《针灸大成·南丰李氏补泻》:“凡针逆而迎夺,即泻其子也,如心之热病,必泻于脾胃之分。针顺而随济,即补其母也,如心之虚病,必补于肝胆之分。”即指心(火)之热病可泻脾、胃(土)经的穴位,心之虚病可补肝、胆(木)经的穴位。

泻南补北法

《难经·七十五难》根据五行生克关系,指出对肝实肺虚之证,要用泻心火,补肾水的方法治疗。说是:“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东方属木代表肝,西方属金代表肺,南方属火代表心,北方属水代表肾。东方实,西方虚,即肝(木)实、肺(金)虚,是一种“木实侮金”的反克表现。补北(肾)泻南(心)就是益水制火,即补肾泻心。火(心)为木(肝)之子,泻火能抑木,可夺肝(母)之实,又能减少其克金(肺)之力。水(肾)为金(肺)之子,补水可以制火(心),使火不能刑金,又能济金以资肺(母)之虚,使金实得以制木。泻南补北法可以说是对“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一说的补充。如果按照补母泻子法,肝实肺虚,法当泻心火补脾土,而这里为什么不补脾土而补肾水。清代叶霖《难经正义》中说:“夫五行之道,其所畏者,畏所克耳。今火大旺,水大亏,火何畏乎?惟其无畏,泽愈旺而莫能制,苟非滋水以求胜之,孰能胜也。……虽泻火补水并言,然其要又在补水耳。……今补水而泻火,火退则木气削,又金不受克而制木,东方不实矣,金气得平,又土不受克而生金,西方不虚矣。若以虚则补母言之,肺虚则当补脾,岂知肝气正盛,克土之深,虽每日补脾,安能敌其正盛之势哉?纵使土能生金,金受火克,亦所得不偿失矣,此所以不补土而补水也。或疑木旺补水,恐水生木,或木愈旺,故闻独泻火不补水论,忻然而从之?殊不知木已旺矣,何待生乎。况水之虚,虽峻补不能复其本气,安有余力生木哉,若能生木,则能生火矣。……泻火补水,使金得平木,正所谓能治其虚。不补土,不补金,乃泻火补水,使金自平,此法之巧而妙者。”

泻井刺荥法

实热证需泻井穴时,《难经》中指出可以根据“实者泻其子”的原则,改以荥穴来代替。《七十三难》:“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之,刺之奈何?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因为井穴在手足指(趾)端,此处皮肉浅薄,而气藏于皮肉之内,则气较为微小,不便使用针刺手法,所以说气少不足使也。如胃经实证当泻其井穴历兑,可改用其荥穴内庭。元代汪机《针灸问对》说:“此说为泻井者言也,若当补井,则必补其合。”因此有“泻井须泻荥,补井当补合”之说。

(0)

相关推荐

  • 中医针灸必看,子母补泻取穴表

    2020-02-18 16:18 来源:好大夫教育  5200人子母补泻是针刺补泻法之一.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按五行相生次序,分属木.火.土.金.水,又依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据病情的虚实,用 ...

  • 单玉堂:针灸配穴二十五法则之按照五行相生规律配穴

    专家简介 单玉堂(1902-1983),我国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元老.学院研究子午流注第一人.1956年12月奉命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针灸教研组副组长,参与组建针灸教研组 ...

  • 药线点灸适用范围特点取穴规律

    药线点灸是流传于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它是用苎麻线经中药炮制后点燃,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南中国的传统自然疗法. ◤适用范围◢  药线点灸是以局部的刺激,通过经络传导 ...

  • 内因取穴规律

    非主流针灸 传承经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怒则气上:行间(足大趾缝间,动脉应手陷中,主呕逆,消渴嗜饮,善怒,四肢满,转筋,胸胁痛,小腹肿,咳逆呕血,腰疼不可俯仰,腹中胀,小肠气,肝心痛,短气,四肢逆冷 ...

  • 『针灸歌诀新编』 三、刺灸法歌 11、灸法补泻歌

    欲补慢慢燃,隔姜艾炷悬: 微火延时久,温灸虚病痊: 欲泻吹速灭,雀喙瘢痕列: 火猛急症宜,药灸亦有别: 附子补阳虚,甘遂逐水湿.

  • 常用针灸配穴、补泻及其原理

    针灸配方与中药配方相同,有其配伍方法.一般来讲,有近部取穴法.远道取穴法.随证取穴法. 腧穴的名称,在<内经>中大约有160个,针灸处方约有240余方,其中大部分为1-3个腧穴,其中用特定 ...

  • 挖掘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取穴规律,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和手工结合检索2008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超星发现系统. ...

  • 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取穴规律进行

    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取穴规律进行分析,为更年期抑郁症的针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检索1983年至2019 ...

  • 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

    目的总结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1979-2011年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频数.百分数对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穴位. ...

  • 顾石松主任医师治疗失眠的用药及取穴规律研究

    目的:数据挖掘顾石松主任医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及针灸取穴规律,以深入分析其对失眠的辨证论治,总结学术思想,将之用于临床,提高疗效.方法:1.收集筛选出在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中医药研究院 ...

  • 庄礼兴教授治疗腰痛病取穴规律分析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庄礼兴教授治疗腰痛病取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腰痛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庄礼兴教授针灸治疗腰痛患者98例,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病例中的处方穴位进行统计,运用SPSS Statistics 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