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列夫斯基:24首简易小品-20 小丑
演奏者:Valery Lloyd-Watts
索取免费电子版乐谱请加微信(一年内免费):myetude
已加过我微信的小伙伴们,拜托请勿再重复添加啦,直接私信我就好!
先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啊!
今天点了一份炒饭,看着外卖小哥匆忙的身影,突然觉得小哥好可怜啊,中秋节了还要加班,然后拿着饭默默回到电脑前,边吃边写东西……
……不对呀,中秋了老子还在写东西,卧槽有什么资格觉得别人可怜啊,明明自己才是苦逼的那个!!
▼
闲话少说……继续写一首卡巴列夫斯基的儿童作品:《小丑》,选自他的《24首简易小品》,Op.39第20首。
这套作品之前写过第13与16首:
不过这套Op.39里,最出名的应该是第20首《小丑》,很出名的说了,《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里有的。
从演奏技巧上看,这是一首练习跳连结合的作品,这是乐谱的开始:
我们可以看到,右手的每一条连线的最后,都是一个带点的跳音。
这里想提醒的一下的是:所谓的“跳音”,其实也是staccato,“断奏”的意思,只不过带点了以后,就会把这个断奏弹得稍微短促一些。
那到底多短促呢?一般来说,正常一点的曲子,弹成音符的一半时值记号。
比如说《小丑》这里的跳音是八分音符,那就大概弹成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不过这个并不是万能的标准,还是要看具体情况而定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小孩子会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弹跳音时,手指像挖鼻屎一样,轻轻一勾,跳音的动作完成了就OK,至于时值的效果如何,他就不管了。
所以作为老师,这时还是要提醒一下比较好。
▼
虽说在技巧上是练习跳连结合,但我觉得作曲家更重要的意图,应该是通过这个作品,让学生去体会“大小调一体化”的音乐特点,而不是仅仅只限制于手指上的功夫。
我们可以看看乐谱:
红圈的地方,一个升do,一个还原do,不断交替,让音乐的色彩不断在大小调之间来回切换;而左手伴奏,始终只出现了主音与属音,完全避开了体现调式特点的III级音:do/升do。
在中间转到F调的段落也是如此:
一下是F小调的降la,一下是F大调的还原la。
这样的音乐,你真没法说它是A大调还是A小调、F大调还是F小调…这就是所谓的“大小调一体化”了。
▼
当然,这种手法并不是卡巴列夫斯基的独创,舒伯特的很多音乐里,就喜欢这样来玩调式的色彩,比如他的《小夜曲》,还有好多首即兴曲里,都有着这种“大小调一体化”的特点。
卡巴列夫斯基在这里,也是拾人牙慧而已,只是这个小曲子也写得太精彩了,他把这种不确定调式的音乐特点,配上一个“小丑”的标题,在音乐上,完全可以想象成是小丑脸上那种一下哭、一下笑的表情,显得很鬼畜啊,非常贴切!
这个小曲子之所以姐么出名,姐么多人喜欢,不是木有道理滴。
所以,让学生体会到这种音乐色彩上的变化,才是作品最重要的训练目的。
《小丑》音乐里一下大调、一下小调的变化,像不像这感觉?
▼
对了,还有中间的这一段:
我以前在教学时,讲到框红这里——全曲高潮的地方,有小朋友说:这里是小丑生气了,也有说是小丑在喷火!
当时听到他们的话,我那叫一个胆战心惊啊:
想着还好学生没被我传染,觉得这里是小丑被爆菊……
其它推荐deep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