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之佛家拳
以武学打开世界
佛家拳,南拳拳种之一。据传出自佛门,故名。1814年左右,广东省新会县京梅乡人陈远护自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习武有成,后返归故里设馆授徒。自此,该拳始传至民间。陈远护将佛家拳传予其侄陈享,后陈享将佛、李、蔡三家拳术融会贯通,独创蔡李佛拳。广东罗定人梁天柱(又名梁方五),是习练佛家拳的佼佼者,曾在二三十年代参加了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的擂台赛,荣获第一名。
佛家拳主要流行于广州、韶关、新会、封开、罗定、新兴等地。主要拳术套路有:内家拳、金铮拳、罗汉出洞、三十六点拳、凤鸾拳、三奇星拳、达摩拳、小八仙、夜虎出林、鹰爪拳、虎爪梅花拳、伏虎拳、铁线连环拳;器械套路有大象棍、五郎八卦棍、吊哈棍、拦门寨刀、抗龙刀、梅花枪、佛家太子剑、双锏、软鞭等。对练套路有罗汉对拆、单刀对枪、四人对拆等。其主要手型有掌、爪、槌;手法有标、扛、割、沉、槌、封、拍、擒、拨、挂槌、劈槌和双关手等;腿法有卸、跪倒跌叠脚、上马飞脚等。特点是:多用掌法,而少用腿法,刚柔相济。但也有两派:一派以柔为主,以刚为腹,花旦手,软如棉,讲求吞吐浮沉,突然用劲,力达指尖;另一派为长桥大马,直臂挥舞,运用阴劲,到位时再加钻力。
中国武术名师梁天柱所创立的南派梁门武功并由江门尹保林武术大师铭名为佛家拳(香港由梁家芳同门铭名为蛇形刁手)现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先后在广西岑溪、梧州、苍梧、藤县、柳州,广东广州、台山、中山、江门、东莞、罗定、阳春、阳江、湛江、海南等地区教授佛家拳武功,从此佛家拳在两广大地及港、澳、台、加拿大、美国、东南亚地区和其他国家传播发扬光大。
江门是南派佛家拳的承传重要发展地区,为更好地承传佛家拳,打响江门侨乡武术文化传承计划,向世界传播推广。现经佛家拳第三代传人,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江门市武术协会原秘书长,佛家拳总会创办人、首任会长欧国雄先生的大力支持推动下。在江门市德强武术馆设立南派佛家拳训练基地,并全面地将南派佛家拳教授方式、功法、改革创新理念指导贯彻在教授之中,为南派佛家拳的普及和发展再创辉煌。
南派佛家拳是以柔克刚为总则;圈圆掌开合为源;子午身为基;五法为本;八字为纲;廿字诀出奇制胜为目的武术体系。
南派佛家拳对整套动作中各个单势基本功训练特别严格,它非常注重上中下,前后左右手法的进攻防守的技术训练。要求做到'吞身如鹤缩,吐手若蛇奔,活泼似猿猴,两足如磨心'。出手快捷,先柔后刚,遇刚以柔制,以柔为主,用刚势击打,运用上要虚实分明,真假难分。离桥飞打以拉肩掌、圈圆掌、龙蛇混杂、半点槌、日字槌、流阴槌、伏虎、钳扣手为主。迫桥以封、割、沉、浮、标、扛、拍、叠、为主。连桥(黐手)合打以怀捆、背剑手、铁踭、抛踭、角踭、吸踭、叠掌、移山倒海、飞廉揸爪等手法为主。运用'五法、八字、廿字诀'周身关节肩、肘、手、胯、膝、足、皆击打之器。技法上'刚劲进击,似蛇吸食。柔劲陷人,如牛吐草。动乱敌意,急快制胜。静观敌变,以逸待劳。呑则合手伏桥,已是柔劲。吐则分桥击打,刚劲快脆。沉乃避敌之锐,冷桥伏击。浮即击敌之虚,制人神速'。上法以手为妙,进法以足为奇,踏进中门为绝。
南派佛家拳在劲力上,要求运用先柔后刚的寸劲,弹抖劲,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松,刚柔并用。'长劲,离桥飞打、三关松。短劲,踭腰步合一。连绵,借力巧打,四两搏千斤。飘打,变劲,声东击西。爆发劲,稳准狠、刚劲快脆'。练习上由正求顺,由顺求活,由活求合,由合求快,快中求力,力中求巧,巧内生精,精里求妙,妙中求绝绝就是百发百中。由于它的动作为'内'与'外'的运动为根本,练的是内家功法,处处体现形神合一,劲力穿透的气概。在精神上它含而不露,神志舒展,计谋敏捷,出手于无形,身到,脚到,手到如猛虎出洞,迅猛快捷,无法遮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