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我的少年回忆(之二)||陈亚明

作者:陈亚明

我的少年时代,是物资匮乏,生活处于非常贫困的时期,有些在目前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却实实在在地在我所处的那个年代发生着,那年代的人们习以为常,如今的我常常想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过去的点滴,或许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感兴趣,但我还是希望这些往事不要泯灭在历史的尘埃里。

大米和小米

这里所说的小米,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黄色的小米, 其实就是籼米,计划经济的年代,米面粮油都是由国营粮店按照计划供应,按照当年的标准,市民每月27斤,职工每月30斤,中学生每月34斤,根据计划发放粮票,购买粮食,可以买面粉,也可以买米。

米有两种粳米和籼米,后者因为个子小,当地人俗称“小米”,粳米口感好,籼米口感比较糙,但是却“涨汤”和“出饭”,换句话说,就是同样数量的米煮饭,籼米煮出来的饭看上去比粳米多出很多,这对于计划供应粮食根本不够吃的人来说,是一件不错的选择。缺油少肉的年代,人们主要靠米和杂粮来果腹的。

一斤米下锅,可以煮出一斤半米饭的效果,虽然知道这样做有些“自欺欺人”,但起码肚子的饱腹感是真实的,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买小米,一旦得到消息说粮店有小米卖了,居民们就会蜂拥而至排队购买。算起来,当年的粳米一毛四一斤,籼米一毛二一斤,这样一来,大家更愿意购买小米,而且一买就是几十斤往家扛!

现在物质丰富,也没有了国有粮店,大米都是在超市购买,各种米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可以尽情选择,还有谁能记得那贫困的抢购小米的年代呢?

馊饭的处理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米饭剩下来,要么倒掉,要么盛起来放在冰箱中,不会变质。当年可没有这个条件哦,炎热的夏天,有时候剩下的米饭,到第二天早上就馊了。怎么办呢,倒掉?是不可能的!家长一次次地训导“抛米抛面要遭雷打!”言犹在耳,甚至给家里养的鸡吃都觉得可惜了,连桌上不小心落下的饭粒都要被呵斥捡起来吃掉。

这时候,节俭过日子的家长会将馊饭用清水淘洗几遍,然后买来韭菜洗洗切碎,抓一把韭菜放入锅中,再加少许盐,与洗过的馊饭一起煮开然后吃掉。韭菜的味道可以盖过馊饭的味道,吃起来好像真的就不觉得那么难以下咽了。

现在的人们会去吃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现在的食品里有各种化学添加剂,年轻人的味蕾已经麻木,他们需要加大刺激,所以麻辣烫,麻辣香锅,油炸的烧烤等等重口味的菜肴非常受欢迎。

记得一次医院组织一批员工排练合唱,休息期间,医院发给每个人两个包子(一个菜包子,一个肉包子)作为工作餐。我和医院的一位老员工坐在沙发上边吃边休息,不到五分钟,我身边的垃圾桶里已经有了十几个包子,定睛一看,大多是只咬了一口两口就被弃之的白花花的包子。我当即大怒,就要起身斥责,却被一旁的老同事紧拉住,老同事对我说:“不要生气,年轻人,没有尝过挨饿的滋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们不知道珍惜粮食,没办法。”

“节约每一个铜板,为了战争和革命事业”。是我们孩童时代背诵多次的“金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许多年没有战争了,革命事业好像也不再被反复提起。我搜索出早年曾经尝过的韭菜泡馊饭的记忆,不仅是为留住那个年代的味蕾回忆,也算是给倡导了好几年的“光盘行动”增加一些历史的铺垫吧。

花卷

说到花卷,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是葱油花卷、豆沙花卷等美食。我这里说的花卷年轻人不要说吃,见都没有见过,计划经济的年代,粮食属于国家严格管控的物资,有时候根据计划,供应市民的粮食也不够了,怎么办呢?就会在发粮票的时候,发现在计划粮票里面,多了几张杂粮票,每个人大约在十斤左右,杂粮票,不能买米,只能买山芋干、玉米面等,买来山芋干,有些家庭就会将山芋干拿到粮食加工的作坊,加工成山芋干粉,在做馒头的时候(淮阴人称之为“卷子”)和面时候,一层麦面,一层山芋干粉,做出来的馒头从侧面看呈现条纹状,山芋干粉蒸熟了后,呈现褐色,所以称为花卷,吃起来山芋干粉的部分略带甜味,但口感有点硬,由于掺杂着麦面,比单纯将山芋干下到玉米稀饭中好吃很多,也耐饿呀。大多数孩子都还乐于接受,家里有个妹妹,小时候因体弱得到家长更多关爱,吃花卷的时候会背着大人,悄悄将褐色的山芋干面部分抠掉,只吃白面部分,“嘴刁,资产阶级思想严重!”(家里几个大孩子的评语),被看到了免不了遭遇我们的白眼。哈哈,现在想起来,都是故事了。如今恐怕再也不会有人做这样的花卷了。

排队买猪油

没有油吃,猪肉又只能偶尔吃一次,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孩子,需要营养啊,怎么办呢?那就只好想办法去买一些猪油来补充了,记得小时候,偶尔会得到消息,某天市食品公司要销售猪油,每家供应二斤,于是乎,家长会嘱咐家里的男孩起大早赶赴到城东大闸口附近的食品公司去排队。

记得是寒冷的早晨,院子里几个小伙伴结伴而行,大约五点左右就要起来去排队,到了食品公司一看,才知道还有人来得更早,冬天的早上,那叫一个冷啊,排队的人跺脚、搓手,用各种方法驱除寒冷,好不容易等到七点半上班,老人小孩立即往前涌,在喧嚣拥挤中,伸长脖子看着那些师傅卖猪油,按照规定每家只能买二斤,当时的价格大约是六毛钱一斤,买好后,一帮小伙伴高高兴兴地回家,等着家长将猪油熬出来, 熬好猪油后用罐子装好。将油渣捞出,作为奖励孩子们现炸的油渣,趁热吃下好滋味啊!也算是“辣馋了”(淮阴土语,打牙祭的意思),记得那熬出来的猪油可香了,有时候会忍不住用筷子挖一块放在饭碗里,刚出锅的白米饭,猪油一拌,真是美味哦!

蚊香和灭蚊布条

夏天到了,当时的各家各户不要说空调,连电扇也没有,条件差的人家连蚊帐都没有。热浪袭人的酷暑盛夏,讨厌的蚊子扑上人身凑热闹,怎么办呢?点蚊香,那时候的蚊香和现在不一样,是用灰色的粗纸,将杀蚊子的药和锯木屑等混合物卷成大拇指粗的条状,做成盘,二分钱一盘,晚上点起来,烟很大,也没有什么香气,驱蚊效果倒是不错,为了不让蚊子叮咬,只能忍受那浓浓的烟雾了。

接近秋季,蚊子为了过冬,益发猖獗,往往紧紧叮咬在皮肤上,不一会儿,皮肤上留下一个个红肿大包,奇痒无比。捉住这样吸饱了人血的蚊子,会看到蚊子肚大腰圆,拍死后留下一滩血,让人痛恨不已,这个时候,蚊子经过一个夏天蚊香的烟熏“考验”,可能已经产生耐药性,光有那土蚊香也已经远远不够,需要另出奇招:到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门市部,买来一小瓶100毫升的敌敌畏(一种有机磷农药,剧毒),用碎布条,沾一些敌敌畏,将沾药的布条,用图钉钉在或者挂在床腿上,可保证一夜没有蚊子骚扰,现在想想,这个可是有些危险,吸进去挥发的农药,对人体肯定是有伤害的,但那个时候,也顾不上这些了。

芭蕉扇

现在的年轻人对芭蕉扇这个名词应该不会陌生,那是从电视剧“西游记”里得到的印象,牛魔王的老婆铁扇公主,拿着那魔幻的芭蕉扇与孙悟空斗智斗勇的故事耳熟能详。

我这里所说的芭蕉扇,是当年每家每户夏季必备用品,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年代,只能用芭蕉扇给人带来些许清凉,还记得小时候,夏日的夜晚,大院子里的家家户户,将竹床搬出来纳凉,大人孩子洗过澡后,躺在竹床上,一些宠娃的父母,会摇着芭蕉扇为孩子送来一阵阵凉风,扇子还有驱蚊的功效,那情景历历在目,至今难忘!

也有时,身高体胖的父亲洗了澡也会偶尔赤裸一会儿上身,让孩子们拿把扇子来给他搧搧汗湿的后背,当时年纪小也没觉得什么,可如今想起,都是成了难得的回忆。除了芭蕉扇,还有竹制的扇子和蒲扇,这些老物件在现在都已经难觅踪迹了。

(未完待续)

往期荐读

▼▼▼

【往事】我的少年回忆(之一)

面条里的人生况味

筷子和刀叉趣谈

趣谈烤鸭

闲聊中的“中国文化”

柴米河边记事—不堪回望的狗故事

柴米河边记事——水与火的历练

柴米河边记事:小会计

柴米河边记事

那个时代,我们的高考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0)

相关推荐

  • 夏季防蚊

    夏季防蚊

  • 今天才发现,驱蚊其实很简单,不用点蚊香,家里一只蚊子都没有

    今天才发现,驱蚊其实很简单,不用点蚊香,家里一只蚊子都没有

  • 【往事】我的少年回忆(之一)||陈亚明

    作者:陈亚明 我的少年时代,是物资匮乏,生活处于非常贫困的时期,有些在目前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却实实在在地在我所处的那个年代发生着,那年代的人们习以为常,如今的我常常想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过去的点滴,或 ...

  • 义津往事(17) | 回忆义津小学二三事

    征文启事|影响我一生的好老师 回忆义津小学二三事 作者:许芳林 小学,相对于我而言,应该是非常遥远的事了.然而,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经历,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却好像仍在眼前. 学校在上街头一个叫 ...

  • 【远方•夜读】福建《快乐回忆》作者•陈频 主播•越君

    快乐回忆 文/陈频 我的快乐,就是对你的聆听.你的歌声振奋了我的精神,你喃喃细语唤起我朝气蓬勃,青春旺盛.你朗朗晨读激起学习热情,我一定与你携手共进,创造美好前程.你咯咯笑声,给了我一天的欢欣,愉悦了 ...

  • 潘秀兰【散文】回忆父爱二三事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回忆父爱二三事 文//潘秀兰(河北三河) 我老爸疼爱小女儿,众人皆 ...

  • 绸都少年说(二十五)线上线下

    线上线下  作者:盛泽中学 刘卫国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参与网络的方式也更加便捷,虚拟世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大.现在,互联网与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 ...

  • 相片勾起的回忆(二)---千禧之后看天山

    百年征程,功在千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本公众号推出"建党百年忆巨变---相片勾起的回忆"阿旗老照片系列.  通过天山老照片,让人们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后阿 ...

  • 绸都少年说(二十四)书里书外

    书里书外 作者:盛泽中学 顾沈馨雅 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春雨,我翻开了<百年孤独>,熟悉的文字又映入了眼帘,"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 ...

  • 绸都少年说(二十三)线上线下

    线上线下 作者:盛泽中学 钱秋萍 无线网,一根根紧绷着的线将虚拟和现实割裂开来了,变为虽有交集却相对独立的两部分. 在虚拟世界中,所有人都可以是与自己在现实中完全不同的人.这里没有人会去重视他人所展示 ...

  • 青岛海域大公岛海军观通站轶事的回忆之二

    海岛的生活是艰苦的,也是孤独的.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一群血气方刚的青春男儿聚集在一个狭小的,四周封闭的孤岛上,以磐石般的意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那时,这里没有电视,没有老百姓,更没有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