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氏村落】浙东小上海 裘氏聚居地
裘氏祖训:传家以孝义为本 处族以仁让为先
崇仁古镇在浙江省嵊州之西,距离嵊州市区西北约11公里,背倚五龙山,长善溪穿镇而过。追溯崇仁的历史,我们至少可以回望到1700多年前。位于古镇西北的“方井”是嵊州境内目前发现年代最久远的古井,井旁有一石碑刻有“赤乌二年(239年)”字样,可见早在三国时期,这里已经有先民居住。历史记载,在裘姓迁此之前,崇仁已经相当繁荣,张、黄、李、段、白五大姓聚居,曾有五庙、大悲楼、煮茗窝等建筑。宋庆历年间,裘氏迁居崇仁长善溪东八角井旁,为崇仁裘氏第一世祖。随后,裘氏大家族在此繁衍生息,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崇仁,是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古镇。它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古建筑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群内庙宇、祠堂、古戏台、民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一应俱全。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100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
崇仁古建筑群保存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兼有居住、祭祀、公共服务和商业功能的古镇,它因裘氏家族聚族而居而发展、繁荣,其历史文化内涵融合了裘氏义门“分户合族、聚只一家”和“耕读传家”的传统家族文化,同时这块古老的土地也孕育和发展了越剧、围棋等特色文化,在全国同时代、同类型的历史遗存中特色突出,弥足珍贵。
裘氏家族“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治家准则由来已久,根据《裘氏宗谱》记载:“先祖裘睿(西晋大司马),于建兴四年(316年)随晋元帝南渡,隐居婺州(今金华)。子裘尚(晋黄门侍郎)于义熙中徙会稽(今绍兴)云门,世耕桑,守以仁义,几十九代,历十三朝,六百余年,聚族六百,人不异居,家不分炊,循规蹈矩,尽绳家法。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皇帝敕旌表其号义门,以励风俗。”
裘氏定居崇仁后,这一治家准则一直得以延续和发展。现存崇仁最有特色的台门建筑群——五联台门就是崇仁义门“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治家准则的体现。五联台门系明晚期开始建造,至清代中期全部完工,以敬承书屋为中心,大夫第台门、樵溪台门、老屋台门、静轩台门、云和台门、翰平台门环列四周,总面积达6600平方米,各建筑既独立成院,底层又有边门、楼上有过街楼与邻院相通。每家人虽分居分炊,却往来方便密切,仍如一家,因此称为“五联台门”。反映了孝义睦族的义门精神,是崇仁义门裘氏特有的宗族血缘关系的物化。
耕作是农业社会许多家族的持家之本,在裘氏家族,除了耕作,读书入仕被看作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事。以敬承书屋为中心构筑五联台门建筑群,同时也是裘氏义门“耕读传家”传统家族文化的鲜明印证。在这种“耕读传家”传统家族文化的熏陶下,裘氏后裔人才辈出,科第不绝。自宋至清,有敕命、敕书、诰命等三十余道,仕官132人,其中宋代乡员2人、明清两代进士4人、文武举人37人、秀才476人。
由于深厚的历史底蕴,崇仁古镇还孕育和发展了越剧、围棋等特色文化。提起越剧的发展史,不能不提及位于崇仁古镇的玉山公祠。玉山公祠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崇仁规模最大、建筑最精、保存最好的宗祠建筑。玉山公祠整组建筑雕刻精美,尤其是戏台,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古戏台建筑中的典范之作。民国时期,玉山公祠戏台曾冲破几千年来女子不得登台演戏的封建禁忌,上演了由傅全香主演的《夜半钟声》,推动了女子越剧在民间的发展步伐。后来,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著名越剧艺人周宝奎、筱丹桂、张茵等都曾在此登台演出。1930年,乡人裘光贤还在崇仁戒德寺创办女子越剧科班,培养出筱丹桂、贾灵风等一大批名伶。崇仁还是著名的围棋之乡,清末有“崇仁五虎”,近代有“新五虎”,建国后又冒出“小五虎”,可谓高手辈出,战绩显赫。著名棋手马晓春祖籍崇仁,其启蒙老师亦是崇仁人。
纵观崇仁古镇的历史发展脉络、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其中的许多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它体现了浙东山区中小城镇的历史发展、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的衍化过程,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状况的标尺。崇仁古镇,是江南民居建筑技术、传统文化与历史记忆的完美结合。
| 义 | 门 | 裘 | 氏 |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共分享!
小编微信号:qian_8820(西朱岭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