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留人还得暖心
(图源:网络)
牛年春节一天天临近。以往此时,抢车票、办年货、买新衣,桩桩件件提上日程,人人忙着准备过年。
但今年不太一样。进入秋冬季,疫情多点散发甚至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在此背景下, 已有29个省份倡议“就地过年”,中办、国办也印发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团圆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春节信仰”,过年就是要跟家人热热乎乎地团聚,何况还有不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人员,他们渴盼全家团圆的心情恐怕比谁都迫切。
但正如张伯礼院士提醒的,春节期间正处于寒冷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挺过去,迎来春暖花开,加上新冠疫苗普遍接种,疫情防控形势基本就会大好转。
当然,就地过年是个系统工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比如餐饮、住宿、消费、医疗需求能否保障,节后休假探亲有没有具体安排,留岗生产者工资、加班费是否到位,线上文化娱乐产品能否加大供应,低风险地区可否酌情开放更多诸如健身馆、图书室等公共活动空间,因子女、父母就地过年无法探望的老年人、儿童等是否可以加强摸底排查、走访探视、有针对性地提供帮扶,城乡社区一线工作人员是否可以适当增加值班补助等。
一句话,既要留住人,也要暖了心。
岛妹看到,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出台措施,让就地过年更为人性化、更有温度,有些还实惠多多。
有的地方真金白银发补贴。比如江西南昌、安徽合肥、江苏溧阳,部分企业外来员工可领1000元补贴;浙江湖州吴兴区对在建工地春节留吴员工每人发放1000元红包;浙江杭州对非浙江籍春节在杭务工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现金补贴。
有的地方注重餐饮住宿和基本保障。浙江丽水经济开发区对2月1日至28日期间符合要求的企业员工,按每人每天50元和20元的标准,分别提供加班补助、用餐保障补助;浙江义乌鼓励房东为就地过年人员减免半月以上房租或免费延长半月以上租期;福建泉州给非泉州籍困难家庭企业职工每户1000元困难补助。
还有的地方消费券、手机流量、景点门票、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齐上阵,同时推出流动人口积分奖励、子女积分制入学加分等政策。
浙江宁波奉化区在发放500元春节消费券之余,对溪口景区免门票;浙江台州为外来员工免费赠送10G春节期间本地流量,持有效期内居住证且留台过年的外来员工可获5分流动人口积分奖励;广东江门鹤山市规定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其子女2021年秋季申请入学时有3-5分的积分加分奖励;贵州贵阳贵安新区为保障就地过年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宣布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春节期间正常开放。
不过,就地过年并非强制,在保障抗疫效果的前提下,人们有选择的权利。比如不少地方规定,从低风险地区回低风险地区过年,做好防护工作、必要的隔离检测和报备,便可适当放行,没必要层层加码、设置障碍,把在外人员挡在家门外。
前些日子,岛妹听说有地方给外来回乡人员下禁令,不允许回乡——这是典型的“懒政”。抗疫不能“一刀切”,必须精准摸底调研、分层级人性化管理。如果不从应急管控做实做细、物资人员调配协调统一、检测隔离精准科学等方面着手,反倒简单粗暴封村封路、设置关卡,这与“精准防控”的本意相差千里。
写到这,来了几条消息。今天,民航总局下发通知,春节期间机票可免费退改,自1月27日0时起,购买1月28日-3月8日春节期间机票的旅客,均可办理免费退票或至少一次改期。这让很多人宽了心。企业也有动作,比如京东物流为就地过年员工补贴1亿元,天猫组织商家正常运营、方便大家买年货。
还有北京大兴出台规定,家里有宠物的,可以留一人居家隔离。这些政策在做到精细管理的同时,还有情感温度、人文关怀,是社会管理进步的体现。
今年,不少人会遥望家乡,通过电话和网络寄托相思。让这些就地过年的“游子”感受一个特殊而有温度的春节,是对整个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又一次检验,也是践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又一道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