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稳住,别抖

无法写字、无法用筷子是无数特发性震颤患者无法逃避的痛苦和无奈,作为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许多患者久经治疗却缠绵难愈。那经方又是怎样紧扣病传观,让患者重新享受生活的呢?且看医案:

复诊医案

张某,女,49岁

时间

2018年11月8日

主诉

特发性震颤

病史摘要

患者确诊特发性震颤多年,于2018年始在我处就诊,经治疗后震颤已有所改善。

刻下

四肢震颤感减轻,颈椎疼,后背僵硬感,手脚发凉发麻。怕风怕冷,汗量正常,出汗后不怕风冷。口干,多饮,喜饮热,纳可。腹部觉得凉。心慌。大便日1行,偏稀。小便无频急灼热,顺畅,夜尿0-1次。眠可,多梦。月经周期24-25,经期2-3天,量少,颜色正常,血块少,小腹凉。白带可。

查体

脉弦缓,舌紫红嫩舌质厚,苔黄白微厚边齿痕。下睑红鲜,面部色斑。腹满膨隆。下肢中度甲错,鱼鳞病,轻度血络。手凉。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伤营

太阴伤血轻证,血少,里寒,里虚

阳明里热,里结,外结,外燥

处方

千金大复脉汤

黄芩 附子(各一两) 甘草 茯苓 麦门冬 干地黄 桂心 阿胶(各三两) 半夏 远志 石膏(各四两) 生姜(六两) 饴糖(一斤) 大枣(二十枚)

20剂

分析

患者的表位怕风怕冷、颈椎疼、后背僵硬感、手脚发凉发麻是表上津液不足失于温煦、濡养;里位月经量少,口干多饮,是津血不足而产生虚热,腹凉,大便质稀是由于津液温煦不足,而虚寒内生。

综合来看患者以表为所急所苦,表有外邪和血痹,里有太阴寒虚及津虚内热,属太阴血痹层面。津液绝对减少,在表里不能温煦推动,就可以用到复脉法。那么患者为什么会病传到太阴血痹的层面?这是因为患者病在太阳层面的时候,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邪气不断在表消耗津液且逐渐入里,消耗里的津液,才出现太阴层面津液的不能温煦、濡养,故方用千金大复脉汤,以救其卫阳。

复诊医案

时间

2018年12月7日

服药后变化

四肢振颤有所减轻,手脚已不麻。

处方

1、桂枝加黄芩汤

2、桂枝加葛根汤

各12剂

复诊医案

时间

2019年8月10日

刻下

肢体震颤减轻,可正常使用筷子,紧张时震颤明显,头颈僵硬减轻,怕冷,无自汗盗汗,口干,饮水正常,喜温饮,纳食正常,小腹凉,手脚凉,麻木感减轻,大便日行1次,质可,无尿频尿急尿痛,夜寐可,梦多,白带正常,月经周期24-25,经期2-3天,量少,色红,少量血块。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伤营

太阴伤血,血少,里寒轻证

阳明里热,里结,外结

处方

1、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2、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各22剂

分析

经过文中第一诊千金大复脉汤恢复患者表里的阳气,以及第二诊清患者的虚热,第三诊需要在照顾患者津液不足的基础上,继续让患者里邪出表。那么患者的火证该怎么处理?用苦寒药会加重患者的里寒,且苦泄患者的津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酸味药!芍药在《别录》里的描述是:“味酸,微寒。”不仅可以除血痹,还可以酸泄,处理患者这种火证。

在上文提到,患者是从太阳层面病传入里,把这三诊的处方比较的话,会发现每一次的方势都比前一诊要更偏表,到最后邪气在太阳层面而解。

治疗后反馈

今日所获

方子的方势体现出病传是邪气逐步深入,病解则是将邪气层层出表,最后从表而解。

整理:张天朗、李斌斌、黄诗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