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特色普洱茶近些年不断涌现,你会尝尝吗?
相对小众的特色普洱茶近些年不断涌现,你会尝尝吗?最近收到了一款新茶品,山青花燃的采采新茶,其实我感兴趣的是她家的万刃。茶到了就看看开了喝吧。
打开物流箱,里面是一个硬材质的茶盒,可以用来撬茶,然后可以把这个撬开的茶放茶盒收纳。开散的紧压茶收纳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不知道其他人买的有没有这个茶盒。
里面有一个自封袋装着茶饼防潮,茶饼包装正面新颖的点,跟一般的普洱茶包装一样,只是版面设计不同。近几年除了斗记的正面包装有点新颖,其他品牌都是老样子,甚至放多个茶名。
包装背面就有意思了,一个很大的标贴,上面有标签相应的信息。亮点在于尾巴那有一小块标签贴是用来贴在茶盒上的,免了手写收纳茶盒标贴。
拆开棉纸包装,里面现在通用流行的2张棉纸。茶饼看着压得铁饼,357克的饼边非常薄,但我撬开茶饼之后,发现里面压的并不是死硬(非常铁),非常铁的新茶饼撬开是会留印迹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内松外紧,非常常规的压饼要求,可惜很多茶品现在都做不到这种水准。紧压内松外紧的茶饼,存放之后茶饼里面和外面的氧气接触会一样多,整片茶转化趋于一致性。
内票的作用类似一个产品的使用说明书,采采的说明书有常规的原料、工艺、茶品口感,多了品鉴指引。里面有原料等级、丰富度、协调性、茶汤香型、风味轮(香、甜、鲜、苦、涩)。从风味轮一眼就能看出这茶最突出的是苦强,涩弱。
喝下来,滋味跟品牌方的描述还是相匹配的,并没有差别很大。但一款拼配出来的新茶,尤其是春秋两季的原料,想短期内使茶品的滋味融合是需要时间的,但目前喝下来的茶滋味协调性还行,但由于融合需要时间,滋味的层次感难免。
小众特色的普洱茶,有着某一方面的偏向,例如带烟味的,例如非常苦的,例如淡甜的,例如高香的,例如涩麻的。这些小众特色的普洱茶,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口感,也因此难以走向大众。大众偏向于食品的香、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外省人吃云南米线会认为红河州的米线(过桥米线、汆肉米线、卤鸡米线)好吃,只因高汤香甜无辣。而玉溪和昆明人认为(老酱、鲜肉)小锅米线好吃,因为小锅米线要放鲜韭菜(鲜甜)、酸腌菜(酸)、油辣子(香)。为什么普洱茶普洱茶熟茶会是个大众茶,也只要你能习惯熟茶的气味,它的味道就是香和甜。但食品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作者:茶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