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廉让堂本太极拳谱
编者按:资料显示,李亦畲于1881至1882年间,将王宗岳、武禹襄拳论汇集一起,益以己作,手手三册,一册自存,一册交胞弟启轩,一册授弟子郝为真。这里收集的《廉让堂本太极拳谱》,据传来自于郝为真弟子李福荫。太极拳发展历史上,《廉让堂本太极拳谱》,享有崇高的地位。本人无法查证,也不知道是否就是原文,特摘录部分内容,供研究。
正文:
一、序
太极拳独为世人所推崇者何也?细审此谱,可以知之矣。?云:「腹松气敛,心静神舒」,无不合乎养生之道,卫生之理;「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是将己之重心移至下部而稳立之理也。「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是己之支点只要一个杠杆之理也。「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两手支撑,一气贯串,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是全身练成一个气球,使富有弹性而易转动之理也。「不丢不顶,随屈就伸,沾连粘随,引进落空;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是利用彼力之惯性,而使失平衡之理也。「劲起于脚根,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屈中求直,蓄而后发。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则弹性之理,而又动能与势能之理也。「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力仍在先。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是以柔克刚不动声色,既合乎科学之理,而又洽乎谦逊之道。由此观之,太极拳者,系本科学之理练己身,并于谦逊之中胜敌人,精微奥妙有如此者,其为世人所推崇,岂偶然哉。练之熟,则可以健其身;练之精,则可以通其神。惟练之熟则甚易,而练之精,则甚难耳。先伯祖亦畬公,从武太祖舅父禹襄公习此技。先祖启轩公亦从之学,历数十年,精妙始得,各有著述 。先严献南公,先叔信甫公,均得家传,日日练之,至老不懈。惟我家素以诵读为业,总未以此问世。然远近知音者,亦大有人在。求拜门下者甚众。本邑郝和,清河葛福来,均从先伯祖学。南宫马静波,清河葛顺成,均从先祖学。光绪戊戍,西林岑旭阶太守,来守此邦,延先严、先叔授渠諸公子。
先叔授渠诸公子。时福荫年方七岁,亦从学焉。福荫除受家训外,更受教于师伯郝和(郝为真)。年稍长,求学异地,未能专心于此,以致无所成就,至以为憾!近年来,习此术者甚众,于是向吾家讨秘本者有之;向福荫请教益者有之。外间抄本过多,文字间略有不同,因生疑窦,就吾质正者亦有之。各方求知之切,窃自欣慰。细检各家藏本,择其详尽者,厘定次第,原文之中,未敢增改一字,以福荫之功夫未到,不感妄加解说也。愿世之好者,悉心研究,发扬而光大,甚幸!甚幸!
永年 李福荫 叙
1935年1月28日
(编者按:李福荫(1892~1943),郝为真之弟子,在永年十三中学任教)协助将乃祖李亦畲手出之太极拳谱,参考永年十三中油印本《廉让堂太极拳谱》、石印本《太极拳谱》重新编次,分章分节,书名《李氏太极拳谱》(后人习称《廉让堂太极拳谱》),筹资18000元(银元)于1935年在山西太原出版发行1万余册,免费分赠同好。此为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等前辈太极拳家所作拳论正式出版发行,对太极拳理论之弘扬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太极拳释名
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分掤、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捋、肘、靠即干、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也。是技也,一着一势,均不外乎阴阳,故又名太极拳。
三、十三势架
1、身法:
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
2、十三势架:
懒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势,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势,搬揽捶,如封似闭,抱虎推山,单鞭,肘底看捶,倒撵猴,白鹤亮翅,搂膝拗步,三甬背,单鞭,纭手,高探马,左右起脚,转身踢一脚,践步打捶,翻身二起,披身踢一脚蹬一脚,上步搬揽捶,如封似闭,抱虎推山,斜单鞭,野马分鬃,单鞭,玉女穿梭,单鞭,纭手,下势,更鸡独立,倒撵猴,白鹤亮翅,搂膝拗步,三甬背,单鞭,纭手,高探马,十字摆连,上步指裆捶,上势揽雀尾,单鞭,下势,上步七星,下步跨虎,转脚摆连,弯弓射虎,双抱捶。
3、十三刀:
按刀,青龙出水,风卷残花,白云盖顶,背刀,迎坟鬼迷,振脚提刀,拨云望日,避刀,霸王举顶,朝天一柱香,拖刀败势,手挥琵琶。
4、十三杆:
掤一杆,青龙出水,童子拜观音,饿虎扑食,拦路虎,拗步,斜劈,风扫梅,中军出队,宿鸟归巢,拖杆败势,灵猫补鼠,手挥琵琶势。
5、四刀:里剪腕,外剪腕,剉腕,撩腕。
6、四杆:平刺心窝,斜刺膀尖,下刺脚面,上刺琐项。
7、四枪:与四杆同。
以上刀法、枪法,务要身法不散,讲究跟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