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与味带-食品舌尖上发酵的饕餮
味道与味带-舌尖上发酵的饕餮
文|糕饼资深工匠杜德春
咖啡、红酒、茶叶、啤酒、乳酪、酸奶等食品发酵工业,终极追求的是原味或自然清香。跨越历史,人类就是一部发酵史。千年前的尼罗河文明小麦丰腴之后,刀耕火种、便衍生了焙烤之炊-麦香面包。去到埃及、可以在古城墙看到人类雏形,刀耕火种时代的烤面包的图腾;我国汉代记载:炊之为饼(发酵一词最早溯源)。中国的馒头与埃及的面包属于孪生姐妹,不同的是一个蒸、一个烤。几千年的人类发酵,一直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发酵炊饼-或蒸、或烤、或烧、或煮...面包作为人类新的食品,返璞归真于传统古法、探究、挖掘、改良、发酵最纯真的自然麦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味道之蕾:传承发扬 创新颠覆 传统风味 ~是一种匠心久远沉淀研发所赋予产品核心灵魂工匠之焙~炊烟起~治国如烹小鲜!产品之灵~就是接地气;工匠之魂~就是烹美味
糕饼芬芳:琴者以七律琴瑟天籁;墨者以词赋妙笔心声;画者以丹青渲染生花;烹者以风味炊烟舌尖;糕饼者以麦稻焙烤万千味道~酸甜香咸。
焙者若以《陋室铭》之意境,赋予糕点灵魂之精华~开辟旅游、文化、历史、人文、地域、营养、休闲、绿色、健康~衍生出内涵色香味美、外在故事审美;则开创一条品牌价值之路。
若知味道之源,则可发酵焙烤人间美食-如央视《中国舌尖上的味道》至纯返璞。味道之美如天籁音乐;风味至纯如少女回眸;清新自然的原生态炊焙淡香如雨后春笋-弥散出麦稻清香,回味隽永。
味带”这个词出现在日本科学家太田静行著述的《食品调味论》中。其认为人类的四种基本化学味就是:咸、甜、酸、苦,至于辣味是刺激产生痛感而产生的快感,正所谓不痛不快,先痛后快,小痛小快,大痛大快。人天生是不喜欢辣味的,是后天逐渐习惯成自然的。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五味说即咸、甜、酸、苦、辛(辣)。味带的宽窄与调味的难易相连。味道宽调味易,味道窄调味难。咸、甜、酸、苦四种基本味的味带宽窄是不同的,最窄的是苦味。
味道:少时学徒、老师傅讲味道的最美是挖掘发现其自然、原生态的构架匹配,而不是香精构建的糕饼。从业至今、多次前往欧美日新学习方知师傅之意。日欧发达国家烘焙师追求的自然原味主题、融入糕饼其中~如法棍、麸包;入口咀嚼淡然麦香,尤西欧、北美。
我国大部分烘焙糕饼喜欢添加香精(粉),与返璞归真、自然清新背道而行。老糕饼匠人严谨尊崇“原味麦香”之天然发酵元素,炊焙远古纯香麦馨。现代人丧失传承古法匠人之匠心,香精泛滥时代~君不见我国面包、蛋糕是用香精(粉)打造而成?
北方味道(面食):少时学徒、师傅传授发酵糕饼甚多,即发面、老面、水面、烫面融酥或馅讲究的是麦香之原味。后入京津、中原学习,北稻与津糕亦与吾师所传麦香原味精华相同;鲁豫冀面食更演绎麦香自然之纯。
北方以面食为主,溯源饮食文化,以黄河流域文明水源而盛产小麦,延伸了面食(点)的繁荣。北方面食基调为原味,面团为水调、发酵、油酥,不添加任何别料;焙炸蒸也以原火、纯油、原水炊焙素面。
酵面以大麦汁、酒、引子为发酵子母种,扩展了面食、面点的花样与种类。在这种发酵文明大环境下,家庭或食品店炊焙之食则以小麦粉自然清新、原生态为基调。故北方之麦香风味,以清新自然、原生态著称。
在当今社会、烘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口舌之畅”,在面点中加入香精(粉),摒弃了先人返璞归真 、清新自然的原生态麦香之味。也许、丧失传统,是失落文明的开始。
南方味道(米面):少时学徒,师傅南方友人来,捎来南方米粉糕饼。后下江南,珠江、长江流域文明繁荣了这一方水土,鱼米丰腴,稻米食品延伸昌盛。
南方一直以米粉为主食,稻香昌盛之余,以醪糟、米
酒、曲酒为发酵种引;粽子、粑粑、黄酒、米酒、米糕由此而源。
南方面食也多为清淡,馄饨、云吞、茶点基调结合了鱼虾融合梅干菜地方特色。米制品常与小麦粉勾兑,采撷天然浑厚之麦稻清香,炊烟江南。南方盛米,故面粉不好。对于面粉,南方人远没有北方人那样独钟。即便有、也被南方人的秀气雕琢成小巧玲珑、清新淡甜;而不是北方浓厚的粗狂豪迈、浓厚咸美。
港台之烘焙从南方蔓延至全国,南方烘焙师也被时代沾染。传统自然的朴素之味源、也就被时代的浮躁吞没,香精(粉)也就被肆无忌惮的添加到各种食品中。于是、一种失落的美食文明正在沦陷。
(食品工匠杜德春/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