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记忆里的黄梅童谣与谜语
陈建军|难忘的黄梅调的童谣与谜语
故乡黄梅,被誉为全国挑花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这是我走出黄梅后才自豪地获悉的。现在细想起来,为自己生在黄梅且在黄梅度过童年,青少年时代而倍感庆幸。
先不说黄梅的著名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如何丰富。仅回想儿时的浓郁黄梅调的童谣与原汁原味的谜语,便可想而知,这楹联之乡,诗词之乡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之深厚。
黄梅调的童谣,最适合2-3岁儿童学说话。因为这些启蒙的童谣,常常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具有音韵。如:一首名为《萤火虫》的歌谣(萤火虫,黄梅方言叫夜火虫):
夜火虫得夜夜飞,
到我门口吃乌龟,
乌龟冇长毛,
到我门口吃毛桃,
毛桃冇开花,
到我门口吃菜粑,
菜粑冇超汽,
到我门口来唱戏,
戏冇开台,
到我门口斫茅柴……
这首歌谣里,每两句押韵,作为幼儿启蒙口语的歌谣,刚学说话的儿童很易记住。唱熟(背诵)它,远比背诵唐诗中最简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之类的句子更实用,更接地气。
也许,正是这些方言俚语的歌谣开启了黄梅人从小喜爱诗词,进而推动诗词歌赋创作的盛行。
儿童时代另一难忘的可称为文化娱乐的项目便是“猜迷语”。
这项娱乐,常在夏日夜晚乘凉时村民聚在一起时进行;也常在雨夜睡觉前躺在床上进行。当然,小伙伴们也会在一起玩耍时,互相出谜语猜猜。这些谜语的谜面常常比喻形象贴切,语句也押韵。如:谜而:红被子,麻帐子,里头睡两个小胖子。谜底为乡下常见的花生。又如:谜面:一粒谷,胀破屋,谜底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农村常见的油灯。还有些谜语,谜面四句,且偶句押韵,制成打油诗的形式,如:在娘家青枝绿叶,在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则罢,一提起泪水横流。打一物。这谜面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就具有一定文学性,也具有益智的作用。这谜底要费些思量。它是水乡常见的工具之一。记得这条谜语还是我小时候去孔垄镇舅舅家时,表姐出给我们猜的。当时我们表兄姐妹一起猜谜语的场面,至今难忘。
黄梅的地方歌谣及谜语,是黄梅人民劳作之余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之一,正是黄梅特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黄梅人民。
作者:陈建军,黄梅独山人,现居东莞,文学爱好者,广东城南诗社会员。作品曾发表在《江门文艺》,《金桥》,《东莞文艺》,《南方工报》,《珠江潮》等刊物。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