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一字班|苏美诗:借温情明前路,以初心赴山海
盛夏时节
清华园内众秀荷芳
清华园即将喜迎来一批新主人
他们将成为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后
首届“一字班”新生
清华招生将陆续推出
优秀清华“一字班”同学的成长经历
清华故事及学习经验
以期帮助更多
优秀的、正在逐梦清华的同学们
更好地成长并圆梦
今天为我们分享的是
毕业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德强高中的
清华大学2021级法学院新生
苏美诗同学
苏美诗生活照
“回顾我的成长,我感到无比幸运和感恩。感谢我有着足够的幸运,能遇到来自父母、师长、好友的各种善意和温情:庆幸我有着足够的勇气,能够历经三年更砺初心,最终有幸走入了我梦想的圣地——清华园。”当回忆起自己的成长与奋斗之路时,苏美诗这样满怀感激地讲道。
家庭教育是力量源泉
自幼时起,苏美诗的父母就很重视对她的全面教育。除了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他们也相当看重个人品德的培养,比如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求实作风等等,常常教育美诗“良好德行是优异成绩的'前言’”。苏美诗的父母比较重视对她奉献意识和劳动品质的培养,把承担集体乃至社会中的公共工作作为自己的分内之事。于是她或是主动承担学校里“三不管”地带的浇花、清洁工作,或是双手接过他人递过的每一张传单,或是在假期的清晨进行“plogging”的简单尝试,迈出环保清洁的第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教育给我的善意的初心不曾改变。抑或是,我能从初心出发,走得更远,做得更多。”美诗在回忆时总结道。这些教导使她在接触到清华“厚德载物”的校训时感到分外亲切,有一种特殊的憧憬和归属。
此外,苏美诗的爸爸妈妈总能平和对待她的成绩,给她必要的关注又从不施加过分的压力,这些使她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沉稳遇事的静气。在她成绩波动最大的高三模考阶段,当她带着惨淡的成绩结果回家时,爸爸妈妈往往只会告诉她:“没事,继续努力。”那一刻,美诗便获得了如释重负的庆幸和平静。“其实以我的小骄傲,我是不喜欢听到长篇大论的成绩分析的,更不喜欢通过降低标准来获得对现有成绩的满足的'妥协智慧’。而我的父母也确实从来没说过诸如'你这一科这道题不应该丢分’、'一般985也不错’这样的话语,使我不至于陷入自责和失望的绝境。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宽容理解我的小骄傲,无论我的成绩如何变化,始终默默支持不施打扰,允许我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苏美诗对父母给予的家庭教育充满感激,她说道:“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从未缺席我的成长,并竭尽所能给我最好的教育。”
苏美诗在弹奏古筝
高中三年的逐梦历程
苏美诗的高中鼓励学生们积极探究、管理系统,使得她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在苏美诗看来,老师们给予了她超乎教学本职的关怀,给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全面发展的机遇。
苏美诗从小就有着大量阅读的习惯,在高中发展为系统地做读书笔记的学习方法。高一、高二时,语文老师会布置日札作为每天作业的一部分,美诗读书的摘抄和读后感自然而然就成了日札的重要内容。回忆起自己高中阶段的阅读经历,美诗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月亮与六便士》,她说:“它给了我对人性与理想的颠覆性思考与认知。在此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用书中的观点来理解问题和解释现实。”高三阶段,苏美诗依然保持着和高一高二相同的阅读量,也坚持着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种阅读给她的,除了视野的拓展、语言能力的增益,更多的是缓解压力以及对她价值观念的塑造。也正是在广泛的阅读中,她逐步确立了对法学的兴趣。
高中对苏美诗影响深刻的另一段经历是辩论赛。辩论赛举办时正值高二的尾声,个别学科的一轮复习已经开始,但她对初中阶段打辩论的热血经历始终难以忘怀,所以依然选择在学习的间隙参加了比赛。美诗和队友们一起经历了初赛中以微小优势胜出的紧张与惊喜,半决赛中完胜强敌的喜悦与激动,以及紧张准备决赛时的严谨和不眠。他们曾为了困难的辩题探讨到凌晨两点,也曾在两天之内完成一场辩论的全部准备。令美诗感触最深的是在半决赛前,为应对前一场得分最高的对手,全队进行了系统的战略策划、对对手的辩论风格分析和海量的资料整理。这场辩论对于美诗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教会我什么是全情投入和永不言弃,也教会了我如何克服焦虑,于危机中育先机。”在这次辩论赛中,苏美诗多次获得最佳辩手的荣誉。这段经历提高了她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影响了她的思维方式,深化了她辩证思考的习惯,是苏美诗的高中逐梦旅程中的重要一站。
辩论也使苏美诗更深地与法学结缘。在检索资料和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她意识到模拟法庭正是她向往的辩论模式,律师也可能是适合她的职业,这使美诗萌发了以法学知识充实辩论内容的兴趣。
此外,苏美诗在高中期间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保持着运动锻炼的习惯,这对她的圆梦也是一种隐晦的增益。
苏美诗在给学弟学妹做经验分享
我与清华的“三生情缘”
“我的清华梦究竟起于何时?是幼时众人口中艳羡万分的名字,还是年少时误打误撞的一窥真颜?年幼的我在站在清华门前时,从未想过我能以学生的身份真正踏入这里。如今想来不禁感念于命运的善意与预言。”在苏美诗回忆与清华结缘的故事中,出现了这样一段充满憧憬与希冀的文字。
苏美诗与清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源自去年的暑期学校。在美诗看来,疫情所致的千里之隔丝毫没有削减清华的魅力。在清华教授亲笔回复学生提问的万字长文中,在美诗的小导对小班活动的引导中,在学长学姐的学术性介绍和解说中,她感受到了清华特有而真挚的人文情怀,并被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深深感染,折服于清华深厚底蕴与青春感的完美融合。在今年年初的冬令营中,苏美诗又一次感受到了清华浓重的家国情怀和将其付诸于教学的深刻实践,更坚定了她报考清华大学的决心,并选择了清华的强基计划。这段向自己热爱的学校日夜奔赴的经历成为了美诗十分难忘的回忆,正如美诗所言:“到如今我能真正成为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新生,于我而言,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难以明喻的缘分。”
在被问及自己为什么选择法学院以及对法学的理解时,苏美诗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她最初对法学的理解是“公义”,觉得学法可以对现有的不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修补,是一件很酷的事。后来随着了解的深入,美诗觉得法学最吸引她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可以真正的“经世致用”,甚至在没有走出校门的时候就可以参加义务提供法律咨询的活动,还可以参与普法工作,可以帮到普通的、相信法律却没有机会接触法律的人。二是可以发挥她的表达能力,是一种“扬长”的选择。
如今,苏美诗将踏进清华大学的校门。在这承接过往并通向未来的时间节点上,美诗把这样一段话送给自己,作为对自己的期许和勉励:“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不负善意,坚定初心,努力求索,在新的天地里寻找到个人价值,并以自身的小小行动践行我朴素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