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李自成的百万农民起义军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消亡的?

明朝末年,后金崛起,朝廷不断增派“辽饷”(明朝与后金作战的军费),再加上各级腐败官员的层层盘剥,农民的赋税负担空前沉重,用“民不聊生”来形容他们的处境一点也不为过,很多人为了活路不得不铤而走险——走向了推翻明王朝的“革命”道路。

明末的起义军队伍一开始是极为分散的,所谓“十三家七十二营”指的就是农民军以“营”为单位,各营都有自己的头目,各自为战,时分时合,互不节制。后来,一共出现了七十二营农民军,他们主要集中在十三个比较大一点的头目手中,所以又被称为“十三家”。闯王高迎翔死后,这些农民军势力(张献忠部除外)基本都被李自成收编,至大顺军攻入北京时,李自成麾下少说也有百万大军。那么问题来了,从李自成进入北京到他在湖北通城九宫山被村民误杀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其百万大军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么庞大的军队到底去哪儿了?下面小编来为你揭晓其中秘密。

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前,崇祯皇帝曾下令众将勤王,但当时拥有八十万军队(号称百万)的左良玉却不敢进京(当然主要还是怕崇祯皇帝卸磨杀驴,毕竟之前的袁崇焕和孙传庭都没有好下场,其次是觉得当时确实打不过李自成),另外,拥有数万关宁铁骑精锐的吴三桂也是踟蹰(chí chú)不前,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那就是因为李自成实力实在太强,其军队不敢说装备精良,但是数量绝对是空前的,据历史学家顾诚先生(著作有《南明史》等)的考证:“当时,大顺军兵力总数在百万以上,但平定西北地区后派驻各地的军队数量过多,占领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后,又在各战略要地分别驻军,使兵力进一步分散。”所以说李自成在最巅峰时拥有百万雄师是毫不夸张的!

所谓“盛极必衰”,李自成百万雄师的消亡是从山海关与吴三桂的一片石之战开始的。公元1644年4月,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前往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结果被吴三桂和其引进的清军联合击败,大顺军几乎全军覆灭。

眼看北京是守不住了,李自成不得不率部退守西安。第二年正月,李自成的大顺军和清军在潼关展开拉锯,经过十三天恶战,大顺军再次战败,潼关失守,李自成又不得不放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退入湖北境内。由于大顺军队的屡屡失利,再加上明朝在南方建立了弘光政权,在退守的过程中,之前各路明朝降将又纷纷投降清军或南明,李自成军队骤然减少至三十万人。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公元1645年5月,大顺军经过湖北通城九宫山时,李自成率二十轻骑登山探路,结果被当地民兵组织当成盗贼打死,由于事发突然,大顺军顿时群龙无首。此后,大顺军被分为两支部队,一路由郝摇旗、李来亨等人统领,一路由李过、高一功等人统领,后来两部均被南明唐王政权的湖广总督何腾蛟和湖北巡抚堵胤锡收编,用以共同抵抗清军。其中李过、高一功部被改编为“忠贞营”,而郝摇旗、李来亨部后来成了“夔东十三家”抗清主力。

这些农民军虽然摇身一变成了“官军”,但是由于南明政权对农民军的歧视和偏见,李自成留下的这三十万军队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他们最终在清军的铁蹄之下一一覆灭,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