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卷三十四 一行传第二十二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俯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悌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

  ○郑遨(张荐明附)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及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荷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石昂

  石昂,青州临淄人也。家有书数千卷,喜延四方之士,士无远近,多就昂学问,食其门下者或累岁,昂未尝有怠色。而昂不求仕进。节度使符习高基行,召以为临淄令。习入朝京师,监军杨彦朗知留后事,昂以公事至府上谒,赞者以彦朗讳“石”,更其姓曰“右”。昂趋于庭,仰责彦朗曰:“内侍奈何以私害公!昂姓‘石’,非‘右’也。”彦朗大怒,拂衣起去,昂即趋出。解官还于家,语其子曰:“吾本不欲仕乱世,果为刑人所辱,子孙其以我为戒!”

  昂父亦好学,平生不喜拂说,父死,昂于柩前诵《尚书》,曰:“此吾先人之所欲闻也。”禁其家不可以佛事污吾先人。

  晋高祖时,诏天下求孝悌之士,户部尚书王权、宗正卿石光赞、国子祭酒田敏、兵部侍郎王延等相与诣东上阁门,上昂行义可以应诏。诏昂至京师,召见便殿,以为宗正丞。迁少卿。出帝即位,晋政日坏,昂数上疏极谏,不听,乃称疾东归,以寿终于家。昂既去,而晋室大乱。

  ○程福赟

  程福赟者,不知其世家。为人沉厚寡言而有勇。少为军卒,以战功累迁洺州团练使。晋出帝时,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开运中,契丹入寇,出帝北征,奉国军士乘间夜纵火焚营,欲因以为乱,福赟身自救火被伤,火灭而乱者不得发。福赟以为契丹且大至,而天子在军,京师虚空,不宜以小故动摇人听,因匿其事不以闻。军将李殷位次福赟下,利其去而代之,因诬福赟与乱者同谋,不然何以不奏。出帝下福赟狱,人皆以为冤,福赟终不自辨以见杀。

  ○李自伦

  李自伦者,深州人也。天福四年正月,尚书户部奏:“深州司功参军李自伦六世同居,奉敕准格。按格,孝义旌表,必先加按验,孝者复其终身,义门仍加旌表。得本州审到乡老程言等称,自伦高祖训,训生粲,粲生则,则生忠,忠生自伦,自伦生光厚,六世同居不妄。”敕以所居飞凫乡为孝义乡,匡圣里为仁和里,准式旌表门闾。九月丙子,户部复奏:“前登州义门王仲昭六世同居,其旌表有听事、步栏,前列屏,树乌头正门,阀阅一丈二尺,乌头二柱端冒以瓦桶,筑双阙一丈,在乌头之南三丈七尺,夹树槐柳,十有五步,请如之。”敕曰:“此故事也,令式无之。其量地之宜,高其外门,门安绰楔,左右建台,高一丈二尺,广狭方正称焉,圬以白而赤其四角,使不孝不义者见之,可以悛心而易行焉。”

(0)

相关推荐

  • 【燕赵联话】衡水蔡氏贞节牌坊楹联考

    燕赵联话 第十一期 责任编辑/潘洪斌 杨茂东 图文制作/林看云 本版投稿邮箱: yzltyzlh006@163.com 节比寒松   联垂贞石 蔡氏贞节牌坊楹联考 文:冀文衡 在河北省衡水市的耿家村, ...

  • 卷一百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济南府[三] 人物汉田何[字子装淄川人自鲁商瞿受易孔子传六世至何汉兴言易者本之]伏胜[济南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时伏生老不能行於是诏鼂错往受之]杨何[字叔元淄 ...

  • 新五代史卷三十七 伶官传第二十五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 ...

  • 新五代史卷三十三 死事传第二十一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其习俗,遂以苟生不去为当然.至于儒者,以仁义忠信为学,享人之 ...

  • 新五代史卷七十三 四夷附录第二

    兀欲,东丹王突欲子也.突欲奔于唐,兀欲留不从,号永康王.契丹好饮人血,突欲左右姬妾,多刺其臂吮之,其小过辄挑目.刲灼,不胜其毒.然喜宾客,好饮酒,工画,颇知书.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 ...

  • 新五代史卷二十七 唐臣传第十五

    ○朱弘昭(冯附) 朱弘昭,太原人也.少事明宗为客将,明宗即位,为文思使.与安重诲有隙,故常使于外.董璋为东川节度使,乃以弘昭为副使.西川孟知祥杀其监军李严,弘昭大惧,求还京师,璋不许,遂相猜忌,弘昭 ...

  • 政信日记:第二十三次、第二十四次、第二十五次回款

    "专业.诚信.理性.客观" "坚持公开透明" 本月再次收到政信付息,这次一天收到三笔. 分别是个人收到的第二十三笔政信回款. 个人收到的第二十四笔政信回款. 个 ...

  • 刘佩华||连载电视剧剧本《山村教师》第二十四集、第二十五集、第二十六集

    关注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小传]刘佩华,大专学历,教师,山西人,现居北京,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散文随笔作品有<点亮心灯><等待><父爱如 ...

  • 【商經二十四篇】第二十四篇

    二十四.原善說 自古人性慕天,蓋因天之威也.天之威者,其雷如怒吼,其電若擲火,恩威轉變於一瞬,生死存亡於天意,故使人畏天矣,敬之有神,難測其陰.是以,天之高而神明立矣,地之大而聖賢生矣.人因慕天,而成 ...

  • 【商經二十四篇】第二十篇

    二十.發明篇 發明者,自無至有,是依道化萬千,是依山川水火,是依萬物異能,觀察入微而模仿之,或研究之,借鏡內外而納為我用. 是故,發明始末,必有其原,可循之理,取自無識,道下自生矣.故曰:反推其原是能 ...

  • 【商經二十四篇】第二十二篇

    二十二.無識論 無識之玄,先於識之未發,往來之識諸儲無識.無識者,悠悠萬載之來去,是故未來之識於無識中冥流,已去之識於無識中幽鬱. 無識者,識之始也.識者,道之母也.無識者零也無也,道者一也有也,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