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走过10年之路,张小龙要走更远的路

微信走过10年之路,张小龙要走更远的路,那个羞涩的湖南洞口少年,负笈求学北上武汉,求职辗转南下广州,流连在光影错乱的碟片市场,独醒于Kent烟雾缭绕的寂寂深夜,一人身兼产品研发设计数职,一点一滴打磨完善Foxmail。蛰伏博大,加盟腾讯,带领广研团队边缘创新崛起,打造七星级产品QQmail。他是PC互联网的周期跨越者,也是移动互联网的洞察者与先行者。

在一个原本要去打台球的寻常夜晚,像是上帝编码置入脑海一般神奇,鬼使神差给Pony写下那封请缨开发微信的邮件。

跟随着微信迭代之路,发布-群聊-语音-朋友圈-视频通话-公众号-微信支付-微信红包-小程序-视频号,Allen Zhang也一路修炼精进,十年终修得「微信之父」张小龙。

如果说外界对张小龙有什么误解的话,那排名第一的恐怕是老打高尔夫不上班。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业之初的早年艰辛,媒体是有过报道的:「位于广州华景路1号南方通信大厦的10楼,是张小龙和微信团队的办公地点,这栋写字楼下,常年有一大排等活儿的出租车在半夜出现。在司机眼中,这里的人都是工作狂,黑白颠倒。整个10楼的办公区被完全打通,将近300人在这里办公,每天至少300台高速运行的电脑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微信的产品经理、工程师和实习生们混坐在一起,大家谈论有关微信产品的每一个细节。100元一包的高档香烟和5元一包的地摊货,所散发出来的烟雾飘荡在办公区域。」

看似简单的功能顺利上线,需要无数次推倒重来,把迭代在上线前提前预演,从视频号开足马力狂奔更新也不难看出,南通大厦的工作节奏,依旧在T.I.T创意园延续,所谓10年如一日,也不过如此了。

有一张传播非常广的图,许多媒体自媒体常引用,张小龙手握iPhone 5,半身置于一个微信logo前,从手势和机位判断,那是一个标准的语音发布动作,自此,按住语言说话成了新习惯。微信聊天取代了短信,短信变成各种验证码和营销类信息集散地;微信视频(语音)通话取代了电话,打电话不提前沟通成了新式不礼貌;微信群聊取代了各种内容社区,在2020年大火的社区团购中,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连接点,就是一个个微信群,由下沉市场站长们在维护。

很多人对微信3.0版开机画面记忆深刻,黑色背景下红色霓虹灯拼成了迈克· 杰克逊剪影。文艺气息是很多报道提到张小龙时,都会大书特书,比如,他会向海子家人买下使用权,将「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挂在QQ邮箱入口,也会用上许巍《蓝莲花》中歌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甚至还会直接采用同事小女儿的涂鸦画。这么做是发自内心热爱,希望将心爱且美好之物分享出来,让更多人看到。

看似有点「矛盾」的是,他既将这些看得很轻,同时也看得很重:「有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微信里面这些人文的东西到底重要性有多高?我的回答是:如果非要用一个量化的定义来对比,我认为这块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从一个非量化的角度,从一个精神的角度来说,这块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贯穿在整个产品的脉络、或者说是它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这个东西,那可能整个产品就没有一个东西连接起来。」

以前「附近的人」,美女头像是真的,美女也是真的,之所以会这个功能,也同样包含朴素的人文关怀:「我们可以让人不再那么孤独,让人可以发现周围的人,让人可以知道原来陌生人也可以这么快来聊天。如果缺乏这样一系列的人文思想做背景就直奔主题的话,就做成了一个微信化工具、或者什么东西。」

与微信2.0版本的「附近的人」一起,3.0版本的「摇一摇」和「漂流瓶」,这3个功能可以称之为微信增长的黑客级功能,在微信早期帮助非常大,它们都是深度思考后极简原则的应用:「当时我记得Pony发邮件说,这个东西看起来挺火,非常好,但是你们要不要再细化一下,免得竞争对手会做同样的功能,然后加了一个细化点,又创新了。我当时就回了一个邮件,很有自信,说我们已经做到了最简化,他加任何东西都是减分的,我们也做到了最自然化,最符合自然本性的一个体验,所以不可能超过我们了。」

「单对单聊天是通讯工具,多人聊天是社区」,微信成功实现了集IM与SNS于一体,而朋友圈正是精妙设计的连接点。

朋友圈功能,自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上线后,在近8年的时间里几乎从未做过任何迭代,这不得不说近乎一个奇迹。

什么是朋友圈?在2019年1月10日微信公开课演讲中,张小龙曾有过定义:「发朋友圈,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带给所有朋友,放到所有朋友脑袋里面的过程……你每天花半个小时从广场走过,你会迎面看到一堆堆人……你经过每一个人群,这里面都是你认识的人,你可以停下来参与到任何一个小圈子讨论里面去,每一个小圈子也全都是你认识的人,你可以过去打一个招呼,或者参与一下,然后你转身离开,再去参与下一个,或者不参与,或者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去点赞就走了。当你把朋友圈看完,你也从广场逛完了。」

朋友圈上线之初,不支持发纯文字,在微博最火的阶段,这不得不说很超前:「因为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要他写一段字的难度远远大于他发一张图片,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是每个人都能用的,所以图片才是我们主推的功能。」

这次公开承认为了有灵魂的产品而不惜「独裁」的演讲,长达四个小时,属于张小龙个人演讲史上第二长。

2016年 1月11日,张小龙首次现身广州微信公开课活动,这是他第一次面向微信用户的公开大型演讲。那张出场的照片,当时朋友圈疯传,成为与手握iPhone 5一样被定格的照片,他站在一个巨大的蓝色地球前面,被大家调侃为,微信开机画面里那个人转过来了。

想必,这应该是一个他喜欢的段子,很多年之前,微信刚上线,他在饭否写下「多少艰苦不可告人」,也刷着知乎一个人偷着乐,看着上面权威答案在分析,微信开机动画有何深意,如今可以和大家一起乐了,至于答案是什么,反而并不重要了:「因为我们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每次当你看到微信这样的一个启动页面,你可能都会有一个想法:这个人在干嘛?他站在地球前面做什么?过了一年你的想法会变一点,再过一年又会变一点。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才是一个特别好的启动页面,因为他把想象空间留给了用户,10亿用户有10个亿的理解,他会找到打动它的点。」

他对代码了如指掌,对需求洞若观火,对演讲却很难说擅长,略带湘音,语速很慢,像是边构思边输出,他从前一晚微信活动链接崩溃,导致账号被盗谣言四起,进而用户解绑银行卡的「蝴蝶效应」说起,花了很长篇幅去解释他的思考过程,就像是与同事日常开会一样。

其实Allen也还是会用「底层」这个词,在「底层逻辑」「底层思维」还没语言泛滥的2015年,他认为最底层的东西是价值观:「有一个最底层的东西,就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事情,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来。」

也是借由这次演讲,微信四条价值观得以扬名,它们分别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让创造发挥价值」「用完即走」「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第一次听到上「微信价值观」说法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吃惊,早已经习惯了一个公司就是一种风格奉行一套指令,可是腾讯公司有腾讯公司的价值观,旗下事业群也有旗下事业群的价值观。哪怕到了今天,在中国目前DAU过亿的产品里,除了在腾讯看到「微信之父」张小龙的说法,也从未还有「XX之父」不是公司创始人。

微信还有一个对内说法,七大价值观,那是2014年5月6日微信事业群宣告成立当天,晋升为微信事业群总裁的张小龙,在抄送Pony和Martin的全员邮件中提出的说法。「四条价值观」是一个杂糅表述,「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对于腾讯员工而言不陌生,这一说法也在2019年11月11日,也就是腾讯成立20周年之际,进一步简化为「用户为本」四个字,与「科技向善」一同列为新的使命与愿景。

「用户为本」不是只是说说而已,有过惨痛教训,刚刚接手开发QQ邮箱时,张小龙反思就非常不「用户为本」:「我们会去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研究世界上最领先的同类产品,并且尝试去学习它,把功能做得很复杂。当时这一块领先的产品是微软的 Hotmail,我们就想我们要做中国的 Hotmail,然后我们就去做。当时公司有非常科学的流程管理,有非常科学的整个研发设计一套方法论,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论来做吧,最后做的结果是非常失败。因为用户进来发现产品非常慢,每一个操作又很繁琐,所有功能看起来都没有什么亮点,因此用户很快就流失了。但是,每次公司内部汇报里面,我们都有很多东西可以说——我们这个月又做了什么新的东西,整个技术水平又往前迈进多少步,等等。」

他在内部管理大会上对这一阶段总结是,「一个非常平庸的团队用了一些非常平庸的方法去做出来一个非常平庸的产品」:「我们不知道自己做得有多糟糕,我们只是觉得自己用的是最合理的、大家都用的方法,我们没有犯什么错……我们不会认为2005 年做的事情有什么离谱、出格的地方,我们该做的都做了,和我们大家现在做的事情可能一样,但是回头看、或者对比来看才会知道有多糟糕。」

所以到了2015 年新年,当微信红包与支付宝争夺移动支付阵地时,尽管被外界称之为偷袭珍珠港,但微信从没想过要去奇袭打败谁:「在春晚的红包大战里面,我们并没有把竞争当成一个大战来看待……我们的目标是怎么样帮助用户更高效的抢到红包,更高效的、而不是说最终体现为一个数字非常大,这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思考点……如果让用户高效抢红包,我们产品逻辑就变成了废除了所有的多余过程,让用户尽可能少的花时间在微信里面……对用户来说,花尽可能少时间抢到红包,他是最愉快的。」

过去10年里,抢到最多红包,也最愉快的一批人,当属微信公众号创业者。如果要说感谢微信,感谢张小龙,他们最心有戚戚,他们中很多人原本是寂寂无闻的小广告公司员工,或者朝九晚五的体制底层公务员,亦或者媒体行业里从不瞩目的记者编辑……但是藉由微信公众号这股东风,借力传统媒体向自媒体转变的变迁潮,以阅读数和粉丝数作为四两拨千斤的撬动点,他们经过两三年时间的努力,好多内容创业者不仅财务自由身家过亿,同时还拥有几百号人的创业公司。这在内容行业是迄今为止并未复现的造富浪潮。

在最初的构想里,微信公众号一开始并不是为自媒体准备的:「譬如说一个盲人的按摩师,他可能不需要去租一个铺面,只要他的手艺足够好,那么他就可以在一个不是很好的铺面里去提供他的按摩服务,我们希望能够给那些没有地理优势的商家,也能带来一种非常好的顾客访问量。所以,当时定下来公众号的slogan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公众号的成功,也使得「去中心化」三个字耳熟能详,成为产品经理们的高频词汇:「每天有近千万的公众号,在微信里面很活跃,他们的活跃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带来的。微信并没有一个中心入口来提供给他们 ,这是我们对于去中心化在微信里面的一种体现。简单说我们是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说我们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出来。我们希望整个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个环境,我们让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去把它建造出来。」

二维码和小程序,也是「去中心化」理念的延伸,无处不在又存在于无形。2017年1月9日,小程序正式发布,作为乔布斯粉丝的张小龙,特意选择的这一天,也是iPhone发布10周年纪念日,当然,也要感谢乔布斯泉下有灵,App Store审核顺利通过。

2020年疫情期间,如果没有微信的二维码和小程序,很难想象会是另一番怎样景象,而这些作为超级架构师的张小龙,确有超前思维:「譬如说很早以前我们就提出来在PC互联网时代,可能流量的入口在搜索框里面,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反而认为流量的入口可能在二维码里面。所以微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大力的推动二维码在中国的普及……这就是一个未来必然的趋势,因为App还要下载安装,网页的体验又太糟糕」。

和公众号许下的美好愿景一样,小程序也成功服务了盲人群体:「我真的看到了一个这样的真实案例,是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面发的,他发现有很多个盲人按摩师通过一个小程序找到顾客。看到这个案例我特别开心,因为这和最初我们反复地举例说的场景是一模一样的。」

佛家有云,一沙一世界,一水一天堂。同理,十年一刻,一刻十年。在张小龙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苹果Think Different海报,也就是说,马丁路德.金、鲍勃.迪伦、乔布斯、爱因斯坦四人日常注视着他上班,也紧盯着周复一周的需求讨论会,最后形成「龙需」。

微信走过10年之路,张小龙要走更远的路,是曾经走过,也是将来要走,要继续做马丁路德.金一样永远怀揣希望的梦想者。

微信走过10年之路,张小龙要走更远的路,是曾经走过,也是将来要走,要继续做鲍勃.迪伦一样解放思想的创新者。

微信走过10年之路,张小龙要走更远的路,是曾经走过,也是将来要走,要继续做像乔布斯一样自我实现的独裁者。

微信走过10年之路,张小龙要走更远的路,是曾经走过,也是将来要走,要继续做像爱因斯坦一样工具里融入相对论的探索者。

一言以蔽之,就像Allen Zhang所钟爱的摇滚歌手Leonard Cohen一样,越老越牛逼!

却顾所来径,感慨万千,未来之路,从视频号重新开始,作为微信一号工程,视频号在前年微信公开课演讲中即初现端倪,那次演讲张小龙29次提到「文章」44次提到「视频」,到了去年微信公开课视频演讲,预告更清晰无误,只是没用到视频号三个字:「微信的短内容一直是我们要发力的方向,顺利的话可能近期也会和大家见面。」

在微信5周年演讲结尾,张小龙以张小龙式的预告结尾,「我个人不太喜欢参加会议,5年后应该是大家戴个眼镜,跟在现场感觉一样」。五年如期而至,如同老友来访,2021年1月19日将有微信公开课Pro 10周年版,我们不妨用视频号直播预约功能,身临其境来听一听那天会讲些什么。

(注:本文依据公开演讲稿和素材整理而成,代表了一个典型微信用户的温情与敬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