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精美的国宝级行书,圆润平和,文书皆美,被永久禁止出境展览
唐代书法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出现了诸多影响深远的书法名家,比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钟绍京、张旭、怀素等等,简直就是明星璀璨,且各家都能开宗立派,独领风骚。其实大唐还有一位低调的书法家,其名声虽不如欧颜柳张响亮,但实力未必次之,他就是大唐一哥陆柬之。
陆柬之(公元585—638年),吴郡吴县(今苏州市)人,唐朝大臣、著名书法家。他是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是唐朝宰相陆元方的伯父,也是草圣张旭的外公。传世书迹不多,以《书陆机文赋》最为著名。
《文赋》,墨迹纸本,行书,无款。晋陆机撰文,唐陆柬之书。纵26.6厘米,横370厘米,凡144行,计1658字,字体以正、行为主,间参草字,虽三体并用,但上下照应,左右顾盼,配合默契,浑然天成。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陆柬之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书法早年学习舅舅虞世南,后来又学习欧阳询,再后来学习二王,可以说是取法乎上,书风飘逸洒脱,尽得二王风流。
陆柬之年轻时读远祖陆机《文赋》,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他晚年书名赫赫时,才动笔了此夙愿。
《文赋》或行或楷,亦庄亦谐,其用笔尚有楷书之凝重,行笔不迟不疾,收笔处交替清楚,既合乎唐人法度,又飞动脱略,用笔清隽飘逸,流转圆润。字形有大有小,有横扁有纵长,错落参差,交相映衬,点划波磔之间,使转运行之际,结体照应之处,皆合兰亭笔意。
该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平和,以平稳为主,韵味颇浓,既有行楷,又有楷书,时而还掺杂着草书,别有一番新意,此后的很多书法大家都受过此影响,比如赵子昂。
陆柬之书写的《文赋》,是西晋陆机的名著。陆机为陆柬之远祖。陆柬之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来书写先人的名作,以柬之之逸翰,绍先祖之宏文,所以称为“二绝”。此帖笔法直逼大王,深得晋人韵味
【后人评说】
唐朝书法评论家李嗣真在《书后品》中说:“陆柬之学虞草体,用笔青出于蓝”。
赵子昂在《文赋》后跋文曰:“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
元代书法家揭溪斯曾评论此帖说:“右陆柬之之行书《文赋》一卷,唐人法书结体遒劲有晋人风格者,惟见此卷耳。虽若隋僧智永,犹恨妩媚太多、齐整太过也。独于此卷为之三叹”。
陶宗仪在《书史会要》当中的描述最为恰当:“柬之少学舅氏,多作行字,晚擅出蓝之誉,遂将咄咄逼羲献”。
刘基在所书《文赋》题跋云:“晋陆之词,唐陆之书,可谓二美”。
王羲之将笔法传给了王献之,王献之又传给了自己的外甥羊欣,此外王僧虔、智永都是王羲之的五世孙和七世孙,智永又传虞世南,一直到张旭、怀素,柳公权等人,笔法一脉相承。可以说从这些人当中,学到了任何一个人的笔法,都是正统的“二王”笔法传人了,陆柬之从小就学习虞世南,自然是正统的“二王”笔法,但是陆柬之很低调,且其作品也较少,所以其知名度颇受影响。
赵子昂评价《文赋》说,比起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这“初唐四大家”来,陆柬之丝毫不逊色,只是世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件真迹而已。这件“国宝级书法”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作因为太过珍贵而到现在依旧被禁止出境展览。
作品不在于多,在于精,一件就可,比如《文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