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谈性,这些方法才是正确的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她是蹲着尿尿,而我是站着的?”

“我为什么不可以玩小鸡鸡?”

当爸爸妈妈听到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想必心里一定是五味具杂。

近年来,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屡屡发生,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父母,如果能早一点认识到性教育的重要,并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的性心理意识,那么很多伤害都可以避免。

然而,性教育对大部分父母来讲,似乎都是一片空白的领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家长对性教育抱有误解和偏见。

×

性教育是青春期才该做的教育

心理研究表明,从孩子一出生,我们的一些行为就可能影响孩子的性心理发育。因此,性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而并非像固有观念认为的那样,在孩子青春期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恶补。

有家长认为:“性教育难道不是长大后自然而然就知道的吗,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也没见出什么事。”抱有这种侥幸心理的家长,任由孩子“摸着石头过河”,多走弯路,等真的出了问题,就来不及了。对性教育早一点了解,孩子也能更早懂得保护自己,尊重别人。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

性教育是一次性教育

性教育并非一次教育就能完成的,而是要贯穿孩子一生。尤其在孩子学龄前,针对不同的时间阶段,需要不同的教养守则。

年龄阶段:3~6个月~1岁半左右

教养守则:给宝宝充分的爱抚和温情,学会尊重并爱护自己的身体

母亲与儿童身体的接触,可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孩子大脑的分化发育。与成人身体接触不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

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恰当的行为可以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自己被关爱,学会尊重并爱护自己的身体。

比如,给孩子换尿布时耐心、温和地跟孩子交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好”的,他的排泄行为是正常的。如果相反,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让他觉得他的身体是令人厌恶的。

年龄阶段:1~2岁

教养守则:尝试使用正确的名称,向宝宝介绍身体器官

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洗澡、穿衣时,父母就可根据孩子的理解力,自然地向他解释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并以关爱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身体,让他尽早了解自己的身体,并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体。

可同时使用绘本帮助孩子理解,像《我的身体,这是什么》:

推荐理由:适合与2岁以上儿童亲子共读。通过一个有趣快乐的洗澡故事,让幼儿认识身体并初步了解从上至下的认知顺序,从而达到这个年龄段认知身体的目标。让孩子知道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从而认识自己的身体。

其实,在最早期的性教育中,家长应该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愿意与孩子坦诚、自然的谈论性知识,从而避免孩子对性或者性行为产生害怕或羞愧等负面感受。

年龄阶段:2~3 岁

教养守则:帮助孩子认识性别,学会区分男女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对自己和其他孩子的身体部位十分好奇,也开始慢慢注意到男女差别。我们在介绍身体部位时可以借助相关绘本,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辨认身体部位和男女的差别。

比如绘本《小鸡鸡的故事》:

推荐理由:该绘本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讲述了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生命的诞生、生殖器的清洁、保护自己不要受到性侵害等等。正视儿童性教育,用温和的画面和温柔的话语,帮助孩子学会区别男孩儿和女孩儿,了解生命的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孩子明白:他身体的哪些部位不宜暴露,并强调不是那些部位不好;哪些事不适合当众做,但可以在卫生间或自己的卧室做;有些事情男、女要分开做等等。

年龄阶段:4~5岁

教养守则:简单解答“我从哪里来”

这个年龄的孩子常常会询问小宝宝是哪里来的。如果孩子问:我是从哪里来?

家长不妨学习一下印度短剧《父与子性教尬聊》中爸爸的做法,用诙谐的比喻,轻松易懂不尴尬:

如果父母仍然觉得不太适应,或不知道如何表述,还可以借助相关绘本,与孩子共读。

比如《小威向前冲》:

推荐理由:这本图画书,不光图文并茂的讲述了一个小精子变成小宝宝的过程,还告诉了我们坚持的力量,并向孩子分享了爸爸妈妈之间浓浓的爱意。

年龄阶段:5~6岁

教养守则:塑造家庭氛围,当好孩子的性楷模

同性父母是孩子性别意识形成的楷模,异性父母则是孩子学习与异性相处的楷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起着无法低估的作用。

因此,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应该积极配合,共同养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当孩子年龄大了以后,异性父母与孩子相处时则要注意分寸,守住父母与孩子的亲密界限,不要过度亲密,以免导致孩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

用负面案例教导孩子

在性教育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一些父母和老师以偏概全的做法,比如,机械的告诉孩子“别交异性朋友”“别让任何男性接近你,他们可能会伤害你”,或者拿一些负面的恶性事件做例子,久而久之,在这样一种负性的环境中,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对人际关系的建构都会遭到破坏。

正确的性教育,应该立足于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尊重他人,而非单纯的恐吓、吓唬孩子。如果需要向孩子呈现一定的负面信息,也一定要在事后处理好孩子的负面情绪。

跟孩子谈性,确实不容易。作为父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选择孩子和父母彼此都舒服的方式,用开放、自然的态度看待性教育,共同为孩子搭建一个健康、安全的未来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