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刘备开战时,袁绍为什么不攻打许昌?你低估了袁绍

《三国演义》第24回“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衣带诏”事发后,曹操决定亲自领兵攻打刘备,麾下众将领纷纷劝阻说,如果集结大军东征徐州,后方空虚,刘备向袁绍求救,袁绍攻打许昌,如何是好?

曹操剧照

曹操说,“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然后征询郭嘉的意见,郭嘉与曹操意见一致,“绍性迟而多疑,其谋士各相妒忌,不足忧也。刘备新整军兵,众心未服,丞相引兵东征,一战可定矣。”于是曹操亲率大军东征。

刘备的那点兵力哪里是曹操的对手。再说袁绍那边,谋士田丰力劝袁绍出兵许昌,乘虚而入,一举拿下曹操的后院,还能把汉献帝抢过来,可谓天赐良机。而袁绍因为小儿子患病,心中焦灼,认为出兵不利。气得田丰捣着手杖叹道,大事去矣!

刘备和诸葛亮剧照

演义里叙述的这件事与史书记载相同,事情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王子服等人谋划除掉曹操的“衣带诏”走漏了消息,被灭了三族。而曹操得知刘备也参与了密谋对付自己,所以要攻打刘备。

不论演义还是史书,袁绍给人的印象都是个草包,野心勃勃却毫无远见,且刚愎自用,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田丰这样的人才跟着他委实可惜。

袁绍的确志大才疏,比曹、刘差得太远。不过他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乘虚攻打许昌这件事上,袁绍的选择不见得愚蠢。这里试着简略分析,权作引玉之砖。

袁绍剧照

《资治通鉴》记载,曹操攻打刘备时,“冀州别驾田丰说袁绍曰:'曹操与刘备连兵,未可卒解。公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绍辞以子疾,未得行。” 田丰指出,曹操东征刘备,短时间内回不来,可以一举拿下许昌。

彼时,袁绍兵力比曹操多得多,却以儿子生病为借口,拒绝发兵。如果袁绍不想亲自出马,完全可以派一员大将出征,可他偏不。放着便宜不占,似乎不像袁绍的作风。

其实,对袁绍而言,出兵之后的局面未必是他想看到的。

曹操和刘备交战,如果袁绍袭击许昌,曹操还能怎办?只有撇下刘备,紧急回防。只要刘备尾随追击,和袁绍前后夹攻,曹军势必大败亏输,甚至曹操也可能被俘虏。无论如何,曹操的力量都会被大大削弱,不能再与袁绍抗衡。

曹操画像

这样一来,要是刘备进了许昌,以他的行事方式,无疑会宣布拥戴汉献帝,而不是架空之。那么袁绍就傻眼了,打掉了曹操,刘备却因此崛起。

所以,袁绍不出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外宣称儿子患病,会出师不利,只是一种托词。田丰这样的刚直之士显然猜不透袁绍的心思。

当初讨伐董卓,袁绍被关东群雄推为盟主,却按兵不动,观望形势。曹操、孙坚冲锋在前,袁绍熟视无睹;孙坚打跑吕布,收复洛阳,乘胜追击的时候,袁绍还是置若罔闻。不但如此,袁绍还搞乱关东同盟,夺取韩馥的冀州。

电视剧里的董卓

原因无他,袁绍早有不可告人的野心,希望借董卓之手灭亡刘姓江山,自己趁机扩张地盘。坐山观虎斗是其惯用伎俩,曹、刘开战,袁绍作壁上观,再正常不过。这和他当初拥兵冀州、在王允设计杀董卓时却不出力,毫无二致。曹操麾下的牛人鲍信就说,袁绍是第二个董卓。

当然,袁绍也不会看着刘备灭亡,那样的话曹操就少了一个对头,不是什么好事。

刘备剧照

刘备招架不住曹操的攻势,连老婆孩子都做了俘虏,只好逃到青州,通过袁谭投奔袁绍。这时候袁绍又很热情,亲自迎出二百里与刘备会面。

袁绍不可谓不狡诈,也精明得过了头。不过比起曹操这样的枭雄,袁绍的心机如同幼稚园的水平,早被曹操和郭嘉看穿,所以曹操敢于攻打刘备而无后顾之忧。

明清之际的史学家王夫之点评说,袁绍没有出兵许昌,“岂以婴儿病失大计者?”而是担心“先主入许而拥帝,绍之逆不足以逞。”所以袁绍不傻,他的水平还没有拙劣到因为小孩子生病而置大计于不顾,只不过是担心刘备拥戴汉献帝,坏了自己的大计。

等曹操击败刘备,率军返回之后,袁绍又不听田丰劝阻,执意发起官渡之战,结果把老本赔了个精光,一蹶不振。袁绍的小聪明,终究敌不过曹操,败光家业是早晚的事。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