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泰:为忽悠董卓我给出了10条理由,怎奈有人从中作梗

遇事皆迎刃,游谈可伐兵。汉末天下动荡,何进召董卓入京的举动则彻底拉开了乱世的帷幕,其实有很多人都曾劝过何进,但是他们的建议没被采纳。比如本篇要谈及的,郑泰,字公业。

郑泰是河南尹开封人,他的家世也不差,高祖父郑众、五世祖郑兴都是东汉时期的名儒这也保证了郑氏是有家学流传给后代的。郑泰的祖父郑安世、父亲郑亮担任的都不是什么重要职位,但这无碍于郑泰成为一名饱学之士。

郑泰年少时就足智多谋,他认为汉末天下将乱,就暗中结交了很多豪杰。郑泰家本来十分富有,光田地就有400顷之多,但这么多地收获上来的粮食都不够吃,显然是因为郑泰仗义疏财,他以此为代价拉拢了很多人,也因此名动一时。

“家富於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名闻山东”——《后汉书·郑太传》

别看《后汉书》中记载的是“郑太”,这是因为作者范晔的父亲名叫“范泰”,为了避开长辈的名讳,他笔下记载的“郭泰”、“郑泰”也就变成了“郭太”、“郑太”,莫名感觉有点萌。凭着良好的家世与名声,郑泰被郡里举为孝廉,当时三公府派人征辟他,还动用了公车迎接,但郑泰并没有动心。

当何进升迁大将军后,他任用了众多名士,案《三国志·荀攸传》何进至少征辟了20位当世名士,郑泰就在此列,他被任命为尚书侍郎,加官奉车都尉。郑泰既然愿意出仕,也是想着为朝廷尽一份力,所以在何进试图召董卓入京时,郑泰极力劝阻何进“董卓这人野心太大了,邀请他入京风险太大了,实在不应该以董卓为外援”。

“何进秉政,徵海内名士攸等二十馀人”——《三国志·荀攸传》

当然,何进不仅没有听从郑泰的劝谏,也没采纳郑泰接下来的谋划,所以郑泰直接弃官而去,他还对荀攸说“何进不能轻易辅佐呀”,何进并没有等来董卓,而郑泰见到了很符合他预期的董卓。当曹操、袁绍等人兴兵准备讨伐董卓时,董卓也准备征调各地兵马,群臣不敢忤逆董卓,这时郑泰就站了出来。

但此时郑泰的官职并不明确,毕竟他在何进时期就弃官了,但郑泰应该还停留在洛阳,董卓可能又征辟了他,也可能是郑泰有着面见董卓的渠道。郑泰对董卓说“要以德行治理天下,而不是靠着兵马”,董卓一听就不乐意了“你这意思是兵马没用咯?”

郑泰有点慌乱,但还是给自己反对董卓出兵找了足足10条理由,这些理由里既贬低了袁绍等人的战斗力又吹捧了董卓的才能,忽悠得董卓十分高兴,决定任命征讨去迎击袁绍等讨董联军。但董卓身边还是有明白人的,“郑泰智略过人,暗中联合了袁绍等人,把兵马交给他就是资敌呀。”

“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后汉书·郑太传》

因此,董卓收回了郑泰的兵权,让郑泰迁任议郎,但郑泰依然没放弃,他与荀攸、何颙、种辑等人开始谋划诛杀董卓。但是事情败露,荀攸、何颙等人都被抓捕下狱,郑泰倒是幸免于难,他趁机跑路了。而且袁术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只是郑泰在赴任的路上就逝世了,终年41岁。郑泰前往扬州可能也与郑浑带着郑袤在扬州避难有关,郑浑是他的弟弟,郑袤是他的儿子。

心系社稷,怎奈仓皇。

州泰:州泰:三国后期才有我的戏份,志在建功立业

丁冲:丁冲:作为曹操同乡好友,我也支持奉天子以令不臣

卫兹:卫兹:坚决支持曹操,顺便福泽后辈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