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肉萝卜汤说起,听田合禄老师聊聊冬季进补

正安聚友会 今天

本  期  导  读

《内经》是一本大慈悲的经典,不管懂得多少天文、地理的知识,最终要落到「人事」上,这个「人事」,就藏在民俗和老百姓的饮食起居、柴米油盐中。只做学问、不问人事,仍然不算是好中医。

一碗羊肉萝卜汤

田原:说到顺应四时养生,咱们说说今天中午的羊肉萝卜汤。

田合禄:

其实羊肉萝卜汤吧,最好是胡萝卜,因为胡萝卜性甘温,有清热的作用。不是有句谚语嘛,「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就是针对「二至」来说的,就是冬至和夏至。

因为冬天呢,是寒气在外,热气在内嘛;夏天啊,正好相反,是阳气在外,胃有寒中。所以冬天呢,就用萝卜,来清人体的内热;夏天呢,就是姜来温暖中焦。

为什么冬天热,夏天反而寒呢?就看夏天的井水,是凉的吧?所以我们的胃,是寒的,所以我们要吃姜。反过来说呢,像现在大寒的节气,山如果有泉水,泉水反而是最热的。我们人体的变化,跟大自然的现象是一样的。

田  原:萝卜有很多品种,为什么一定是胡萝卜,白萝卜不行吗?

田合禄:

白萝卜以理气为主,但是它清热不行。凡是胡萝卜这个类型的,都是可以的,红皮萝卜也行,用的是它的性偏凉。

田  原不管白萝卜、红萝卜,有中医思维在,都是好萝卜。采访陈珉先生,谈到肝气喜欢条达、愉悦的状态,他说不一定吃逍遥丸才能逍遥啊,我吃些巧克力,或者谈谈恋爱,心情也愉悦,肝气也条达了……

田合禄:

今天所说的中药里面,从汉民族以外融汇进来的药物多了。孙思邈,不是把佛家文化也融汇到中医里面来了嘛。所以不用非得穿上唐装、汉服,才是中医,一定要与时俱进。再比方说,现在这个时代,有了B超、核磁,它是一种技术,西医能用,中医也能用,为什么要拒之于门外呀?

田  原:赞同啊,古中医最大的智慧,就是包容。

田合禄:

一定不能放过任何对发展中医有益的东西。

田  原:您对中医的「中」字怎么理解?

田合禄:

人生病,就是因为偏了,所以中医,还是中国的文化,中庸之道。不是现在好多人理解的,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中医不只是医学,它从理论到技术,蕴含是中华文明的整个体系。

还有关于阴阳的问题,这都是中医基本的东西。现在一说阴阳,总是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上去,这样就把中医架空了。

中医的阴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能够感受得到的。

中医的阴阳是怎么来的?来自于天地运动。太阳和地球的运动,才产生了阴阳。

四季变化能看见吗?昼夜变化能看见吗?都能看见吧,这就是阴阳,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虚无飘渺的,谁想说个甚就说个甚。

田  原:说个「甚」,这是地道的河南话。

田合禄:

就是说传统文化的阴和阳,是可以看得见的。

田  原:再高深的道理,也要「化」在生活当中,因为它就是生活当中来的。

田合禄:

对呀,必须是我们老百姓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你提高到哲学层面,咱们老百姓谁知道哲学是什么?

人体的阳气在哪儿?

田  原:还说大寒的节气。地面上的天气越冷,地下的温度反而越高,这也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观点,人体的规律,也像自然界一样,外面越冷,身体里面越热。但是为什么有个普遍的声音,认为秋冬应该进补呢?

田合禄:

这就是人们的一种误解。而且就从这一点就知道,人体,不管从生理结构也好,病理结构也好,没有单纯的寒,也没有单纯的热。现在人们根本不理解这一点。

最寒冷的时候,人体里面有热;最热的时候,里面有寒。所以人根本的生理结构,就是寒热错杂的;一个疾病的出现,也是虚实、寒热错杂的。

田  原:简单来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身体的「散热功能」也就弱了,这时候补越多的热量进去,内热反而越严重。所以很多年轻人,冬天穿不住衣服,还喜欢吃雪糕、吃西瓜,因为他年轻嘛,冬天内热还要更严重一些。

田合禄:

这就是中医的一句话,「阳气潜藏」

田  原:这是天体、阴阳的一个运动规律,外面冷的时候,热就回来了;外面热的时候,冷就回来了。这就是天道了。

田合禄:

对。

田  原:您现在的生活也很简单。

田合禄:

很简单,粗茶淡饭,就行了。晚上喝稀饭就最好了。

田  原:冬天的饮食呢?

田合禄:

我一般的情况下,要寒热调剂。打个比方说吧,用点枸杞、桂圆肉啊,想补一下吧,但是一定要加上梨,熬在一起来喝。有温也有凉,一定要这样。

田  原:冬天养生的一个大法,还是让体内别太热。

田合禄:

对。为什么大寒前后,心脏血管病,肺心病最多了?就是补出来了。我在上半年就一直强调,今年冬天大家可以注意点儿,尤其是老年人。

田  原:这段时间关注一些新闻报道,大寒前后,心脑血管病非常多,很多老人,就在这个冬天走了。您最近在临床上,也发现这样的情况吧。

田合禄:

太多了!我把心脑血管病,叫时令病,它就是这个时间最容易发作的疾病。所以北方有北方的时令菜。南方和咱们北方又不一样。南方,首先来说,他们体内的热度没有北方人高,因为他们冬天寒冷的轻嘛,体内的热相对也要轻。

这就涉及到现在人「补」的问题了。

人应该怎么进补?

田合禄:

再一个就是,从人体的什么地方去补「精」?一般的认识,就是补肾。

这些问题,都在那一句话里,「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神乃自生」。

人体中焦这个地方,道家叫「黄庭」。《内经》里说的很清楚,「藏气法时论」,「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精气从哪儿补啊?

田  原:仍然还是后天和先天相合为一的问题。

田合禄:

对啦。气,就是「天食人以五气」;味,就是「天食人以五味」。它们合了以后,才能补精益气。这些话呢,写教材的老师也许就不能理解,可能就扔了。

田  原:《内经》就像一位百岁老人,他反复在给我们讲一个中心思想,不管哪一章、哪一节,反复出现这句话,苦口婆心的想点醒我们,让我们能够参悟这个道理。

田合禄:

对,这是《内经》的核心思想,张仲景也是遵循了《内经》的思想,所以他有建中汤。

田  原:您的「揉脐法」,其实也是在「建中」。

田合禄:

对呀。所以《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不是写了嘛,人失精了以后,虚劳,血不足,都是用建中汤化裁来治疗的。像男子遗精,都是从中焦补的,而不是从肾补的。

田  原:人的「精」,还是要从「黄庭」去补。这样看来,很多大腹便便的人,中焦也许堵吧?所以老年人的长寿,中焦首先要通畅。

田合禄:

对呀。这就涉及到人的阳气在哪里的问题,在黄庭,而不在肾。《内经》说的好,「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田  原:这句话极其关键,阳气一定在黄庭。但为什么是胃脘呢?

田合禄:

这就涉及到我讲的「三部六经」的理论核心了,因为少阳相火在胃脘。

田  原:相当于「锅炉」在这儿。

田合禄:

诶,「锅炉」在这儿呢,所以阳者,胃脘之阳,还有一句,四肢,为阳气之本。因为脾主四肢。所以这一下就知道人的阳气在哪儿了,在脾胃。

田  原:这也是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还是后天补先天。

田合禄:

对呀。阳气根本就不在肾,现在人成天补肾,肾阳虚啦、肾阴虚啦,成天都是这。

田  原:这样说来,想要进补,一定要考虑到五气和五味相合的关系,而不是说我今天吃了枸杞,明天吃了虫草,就叫进补了。

田合禄:

一定要考虑气、味。比如说,夏天的气、味和秋天的气、味,就是不一样。

田  原:四季养生,要有四季的原则和规矩。

田合禄:

对,所以叫「四季调神大论」,为什么不叫一季啊?所以就得好好的读经典。你看我讲了半天,没有离开《内经》《伤寒》。

田  原:您对「运气」的解析听来丝丝入扣,既有经典的依据,又通俗易懂,而且考虑如何使经典落实到生活,直接作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啊。

现在正是大寒的时节,在您看来,大寒养生的法则是什么?

田合禄:

像大寒这个最寒冷,身体又内热最重的时候,养生的时候呢,既要有温阳的东西,又要有清热的东西。但是温阳的东西要多一些。

因为冬天冷嘛,为什么这个时节有这么多的心脑血管病?是因为寒导致的,这个前因后果要搞清楚。

田  原:虽然说身体里面是热的,但还是要以温阳为主,因为「寒」还是一个主要矛盾。温阳是为了抵御外界寒冷;但在温阳的过程当中,是加上一些凉性作为调和,否则造成进一步的内热,这就是大问题了。这是冬天养生的一个准则。

田合禄:

对,如果没有凉性调和,就要出大问题。所以就要注意温阳和清热的比例,而且人和人的体质又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所以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

到了冬天,生理功能、肾脏,本来就应该是寒凉的,这是大自然的规矩,你让它热了,它就病啦;而且这个时候阳气是内藏的,你不要让它太过发散,所以《内经》一直在强调,「冬不按跷」嘛,说明白了,就是冬天,不要做让气血向外走,让阳气散发的事情,一定要把它藏住。

田  原:个人体质有所不同,所以冬天的时候,经常有人在身上敲敲打打,这个问题也挺复杂,也担心把阳气都给敲出来了吧。

田合禄:

现在足疗店、按摩店,都是黑天了才去按脚吧?夜晚也和冬天一样,都是阳气潜藏的时候,你说那个能养生吗?绝对养不了生。这也属于「冬不按跷」的问题。所以「金匮真方论」就说了嘛,只要冬不按跷,一年四季都不病。所以现在有些医生,拿上几百克的干姜、附子,大多是辛热的药嘛,用不对了,不能让肾脏安定下来,用辛散的药怎么能够安定下来。

田  原:在身体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去动肾脏,这是一个大的原则;可是现在病人太多了,对病人来说,是不是就应该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还有因季节而异?

田合禄:

对。对病人来说,首先要保持肾脏原本「凉」的属性,但是不能过于寒凉。保持这个尺度非常重要,绝对不能把里面潜藏的阳气,完全散发出来。

田  原:回到自然界当中,北方人讲「瑞雪照丰年」,越是大雪、越是寒冷,第二年的收成越好,就是因为寒冷把阳气封藏的很好,「被子」盖得够厚,地下的温度就被保护得很好,足够第二年,好好孕育新生命。

中医学习,易学难精

茫茫学海,看似门径无数,实则很容易掉到某个坑里而不自知,蹉跎数年却并无实际长进。

多少中医爱好者,学来学去,始终是养生小技法或者碎片化的中医理论,无法得以窥见中医哲学之美,遑论掌握中医临床之精髓。

多少中医学院的学生,课堂上无法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这样流传千年的中医经典,毕业临诊时,只会照着课本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抄方开药。遇到疑难杂症,两目茫茫,不知从何下手。

和先贤医圣同频共振

正安古典中医私塾的发心,是为铁杆中医爱好者以及临床医师们,找到最好的老师,带给你最纯正的古典中医学习路径。我们力求以溯本求源的精神,带领求道的你,真正走入中医学习之正途。

◆ 《黄帝内经》、《灵枢针法》、《伤寒论》等内容以天道明医道,古典中医私塾课程的内容,让你在一条鲜明的主线上循序渐进,有着高屋建瓴的格局,同时又可以真正建立清晰的临诊思路。

◆  正安古典中医私塾,认同教学相长的学习模式。我们鼓励你与老师有更多的互动,为此,我们全部课程都会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提倡同学们在每节课中大胆提问,在讨论中激荡脑力,更好的掌握老师的精髓思想。

◆ 正安古典中医私塾,还将采取大量的案例教学。老师们根据自己实际临床病例,为你展现他的临诊思路。你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还能有宝贵的临床案例,可以复盘印证。

不负你我的求道初心

《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迄今为止地位最高的医学理论经典巨著。其成书大约在战国时期,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 人人都说《内经》难学,为什么呢?因为现在通常对《内经》的讲授是从哲学方面讲阴阳五行开始,没有从根源上解读,让《内经》成了空中楼阁。跟随私塾老师,从天文历法揭开阴阳五行之根,深入《黄帝内经》中的「形」和「神」,解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个体人。

◆ 学习《黄帝内经》之要,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学习易矣;不知其要,流散无穷,难登大雅之堂,不可以为工矣。

田合禄 老师

◆ 执业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40多年。多年潜心研究《内经》、《伤寒论》、《脾胃论》,吸纳《周易》太极理论,创建了“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理论,用于外感、内伤临床效果良好。出版著作20多部,多次获奖。其力作《周易真原》、《中医内伤火病学》、《中医运气学解秘》、《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五运六气解读脾胃论》、《五运六气解读人体生命》、《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伤寒真原》、《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针灸真原》等深得学术界好评。

◆ 田合禄老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学科建设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五运六气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17年12月成立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名医工程「田合禄传承工作室」。

《灵枢针法》

◆  内经云:空中之机,清静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针不仅是术,内经中讲的是针道。

◆《灵枢经》上说「用针之服,必有法则」。针刺原理是什么?如何对病人辨证施治?跟随老师从道上认知,再从术上操练,真正去体验并领悟所谓「得气」的不同层次。

刘德会 老师

◆ 网名针魂,山东济南针灸医生,一手好针。

◆ 对中医江湖掌故以及各门各派如数家珍,是中医的活地图。

◆ 博采众家,得归根复命针法,擅于内经针法长于运用高级补泻手法飞经走气。

《伤寒论》

◆ 《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于东汉末年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外感病部分。《伤寒论》理论框架严谨,处方结构清晰,具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是后世千百年来名医大家们反复研习之经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