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的王权和豪族之争

三国里,曹操虽然屠城,但是对百姓最好,经济最在行。曹操可以把大量荒废的土地用来招募流民,然后通过抢劫,盗墓而来的创业资金来购买农具,牛,种子和流民联合创业。曹操有土地,有农具,有种子,他相当于投资人,流民就是创业者。

曹操拿走 50%的股权,后来减少了,一年收入百万斛粮食,打下来的基础。然后继续招募流民,越来越多,越搞越大 。后来控制不住了,再这么下去天下的流民都要去曹操那里了。

这就是官渡之战的起因,所以袁绍想打断曹操的根据地建设。官渡之战为什么袁绍输了,因为士兵投降给曹操会分耕地,成为有产业的自主经营者,比在袁绍那里领工资打工好多了。所以,民心所向。

袁绍军队一直想找曹操决战,曹操就一直跑。成了猫捉老鼠,袁绍的士气就这么被拖垮了。曹操就分散军队主攻粮草补给,最后烧了袁绍的粮仓。军队纷纷投降给曹操去做自耕农了。

曹操胜利的核心不在军事,而在土地改革。改革的根源,就是土地。

很多历史分析师说曹操错过了很多次战机,因为他们只从军事角度来分析,其实军事仅仅是一小部分,曹操的主要精力在内政和经济建设。

大家都知道隋炀帝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但是京杭大运河的基础是曹操打下来的

曹操大规模的修建各种水利设施,并且打通了北方的很多水网,这些水网连接起来,就是大运河。隋炀帝修运河类似秦始皇修长城,都是把原来的各段连接在一起,而不是纯原创。

一般灾年后,人口大幅度减少,这个时候土地多人口少。容易开展土地改革,屯点制度,类似今天的股权投资,国家出财物和土地,流民来运营,然后按比例分成。这样一来,对于流民而言保护曹操就成了保护自己的耕地,战斗力就很强,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而战。

曹操还专门设立了军职来负责屯田,典农中郎将就是

政府成为了最大的地主,而“屯田客”、“屯兵”则成为了土地上耕作的隶属农民,这些人比起其他流民好太多了,所以对曹操忠心耿耿。但是,曹操得到了底层人民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因为他的这个做法,得罪了豪门。

曹操是经济建设的能手,他建设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几个武将,比如夏侯惇的主要功绩就是修水利而不是打仗。

但是,屯田的前提是地多人少,当曹操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以后,就不能按照他刚起步的那两个州的模式来操作了,因为其他地方土地不是荒芜的,而是有主人的,他们属于当地的豪族。

所以,豪族们对曹操内心是害怕和抵制的,因为他们害怕曹操把土地革命的这套模式复制到他们的地盘。

所以,豪族们都暗中联合,试图推翻曹操,所以曹魏的内患也是很重的,他一大部分的精力在于对内防御而不是对外作战,这就是他好几次看起来错失对外战机的原因。

所以,当豪族们都不支持曹操的情况下,他是无法篡位的。

直到后来曹丕做了妥协,交了投名状——九品中正制,保证士族豪门的世代利益不受侵犯。所以,在豪族们的配合下,曹丕篡位成功。曹丕篡位成功,不是曹家的功劳,是豪族联盟把曹丕架上去的。

曹魏时候的金融权还是在豪族手里,主要是铸币权。铸币权都在豪族手里,曹操也不能统一货币。曹操也是妥协的高手,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当时的市场经济一度活跃起来了。

老百姓有了土地,而且每个人分到的土地很多,加上天气变好,有了连续几年的丰收,百姓就变得富足了。于是曹操减税,税负越低,百姓经济条件越好。形成了正循环。

刘备相比曹操,就是纯粹是榨干刘璋父子的积蓄了。

刘璋统治的时候,四川是非常富裕的,真的是沃野千里,安居乐业的天府之国。

但是刘备利用刘璋的好心占据了四川后,就开始放纵军队抢掠,只有赵云阻止了,于是赵云不被重用。

对了,三国演义里的赵云是 2 个人的重叠,一个是赵云,还有一个是陈到。

作者把陈到的事迹都加到了赵云这里,就好像把周瑜、孙权的一些时期加到了诸葛亮这里一样,于是形象变得丰满美丽了。

刘备统治四川后,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民怨沸腾。这就可以解释了邓艾翻山越岭滚下来的强弩之末,就可以轻松的拿下蜀国,因为当地的百姓都做了带路党。这个也侧面说明了蜀国政权是多么不得人心。

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实施以后,阶层流动性被锁定了。

百姓们的上升通道被堵死,于是就开始变成了刁民,反正再努力都改变不了命运,所以无赖就开始多了起来,底层人民也变坏了。晋书里面记载了当时底层人民的戾气很重,一点小事情就会导致杀人。因为民怨太深了,需要发泄。

高层呢,士族们相互联姻,慢慢的结成利益同盟,对皇权形成了很大的威胁。但是当天下统一了后,增量已经没有了,只能抢存量了。所以,王权和豪门联盟的关系就变得尖锐起来。

西晋大家都知道,炫富很有名,比如那个石崇。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石崇仅仅是一个五品官员,属于入门级的士族。一个入门的士族的生活都如此奢侈了,其他的士族可想而知。

因为豪族们开始土地兼并,原来曹操的屯田被这些人给吃了不少。于是,流民又多了起来。流民要吃饭,最后又投靠了豪门,豪门挑选了精壮的流民组成了私人武装。于是,豪族们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还可以自己铸币,自己发行货币。俨然就是土皇帝,割据一方。朝廷的政策对他们有利,他们就听,对他们不利,就置之不理。

土地被豪门抢走了,司马炎要摆平豪门,只能赚更多的钱来养军队,然后通过力量对比把豪门压下去。土地、铸币权都被豪门拿走了,皇帝手里只剩下一个玩意——官爵。于是,司马炎开始卖官了,通过这个来筹钱。

当时流行一个郡姓——柳芳二十六姓,属于正国级氏族。还有更多的省部级氏族。经过这么一折腾,曹操的屯田制破产了。自耕农又成了豪门的附属品-家奴-佃户-私人武装-奴婢-小妾……

司马炎想了很久,憋出了两个大招——罢州郡兵以归农;颁布占田制。司马炎开始和豪族宣战——妥协版本的土地改革。

占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原则上任何男女都有权按此标准占有土地。也就是名义上给了百姓土地使用权。

占田制可以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也可以保证百姓的土地所有权在法理上的权力,在占田数内,丁男课田五十亩,次丁男二十五亩,丁女二十亩。课田租额,每亩八升。但是,下面的豪族抵制,推行的不成功。

但是,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益,迎来了一个短暂的盛世——太康之治。西晋占田、课田令颁布后十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这里就涉及到了王权交接,也就是说,西晋的百姓,也就过上了几年的好日子,又开始吃苦了。

司马炎的理想人选是司马攸,他也是推行占田制的推手。所以司马攸得罪了大量的豪门,如果传位给司马攸,那么占田制度就会继续推行 。所以,拥有强大豪族背景的杨皇后和贾南风就开始联合豪门集团胁迫司马炎传位给了司马衷, 因为这个白痴的娘家很强悍。

贾南风的背后是贾充,就是那个杀掉曹髦的人。有为的已经得罪了豪族集团,需要当做替罪羊拉出来谢罪了。他也没有自信军队会跟他走,豪族联盟的白痴,就可以迎合豪族利益。

皇族有钱有土地有兵,也就是割据一方的势力了。谁有实力谁就可以左右朝政,那么干脆大家来比拼势力,于是八王之乱开始。

每个朝代的衰弱根源都是文化,文化是底层建筑。如果每个朝代人人都是尧舜,那天下就可以垂拱而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