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十三)

小巷人家(十三)
(纪实故事)
 
作  者:周 忠 良
图  片:选自网络
 
曾  家
暑假没作业,中在家无事,想到母亲单位不远,就跑去看看。
问了两末子人,来到了办事处门口,走进去发现这座屋子有两个特点,一是门不是朝南而是朝东,二是特别高,按现在的高度弄个三层都有余,可谓高堂大屋。(后来中问过母亲,这屋以前是干什么的,母亲说搞不清,有人说住家在解放前搬走了,有人说是座庙)
高堂正中,南边两间一间会计室,一间主任室,北边两间一间办事员,一间储藏室。堂屋沿墙放了一圈长条椅和长条櫈,应该是接待室兼会议室
正看着,被里面的张会计看见了,说,呦,大相公来了啊。母亲听到出来说你来干什么?这里不能玩,快回去。中说没来过,就是看看。说着就回头,就在这一刻,他看见墙上的收发布袋里插着两份报纸,赶紧上去把它取出来,一份是《新华日报》,一份是《参考消息》。中问,这两张报纸我带回去看看。母亲说不行,公家的东西,要看就在这里看,看了早点回去。
只要有得看,中并不在乎在哪里。看了一会儿,张会计走出来说,中啊,参考消息看了不能出去乱说啊,这是科级干部才能看呢,我们这是特殊待遇啊。之后中经常来看报,她也经常说这几句话,加上她一脸酒刺疙瘩影响了颜值,24岁了还没男朋友,无事就到中的家里蹭饭,中就有点不太喜欢她。
这天中又去看报纸,一进屋看见里面坐着一大圈子人,有在附小门口卖“狗屎糖”的潘爹爹,有在浴室门口卖萝卜荸荠的马爹爹,有中的邻居拾荒的殷奶奶,还有理发的曾爹爹(40来岁,容颜苍老故唤之)……总之大部分人中都认识,不知道他们来这里干什么。
正疑惑着,张会计说中你来的正好,余干事和你妈开会去了,你给他们读读报纸,一个小时才能让他们走。中是个老实的孩子,也没问什么,拿起新华日报就读起来。读了半小时口干舌燥,快读不下去了,曾爹爹从包里拿出个大瓷缸子,跑到屋里和张会计要水,张会计说人家不要水你什么好老,曾爹爹说是给大相公的,张这才让他倒了些。
人散后,中问张会计,他们来干什么啊?张说你真的假的啊,每星期五下午四类分子都要到这里来学习的。今天幸亏你来了,不然还找不到人读呢。中说你不能读吗,张说我从来不看报,读不起来。
回家的路上,中的脑子里总是想这些人,平时看见他们都是和善可亲的,怎么变成身边的阶级敌人了?
中认识曾爹爹纯属偶然,半年前和两个弟弟去理发,在亮月街遇见他,摊子前没人,便让他理发,主要是尝个新鲜,还有便宜。店里要一毛二分,他只要八分。每人省下四分买了零食。理发时,曾爹爹对中说,我认识你弟兄呢,就住在巷子北头,还说宝宝啊,你长大是秀顶光呢。回去告诉姐姐,被她一狠,说下次不准去剪,那个毛巾你揩过来他擦过去,不卫生。从此便不再去。
中想到和曾爹爹聊天时,得知他儿子平是中的小学同学,决定去他家看看。
在小学时,平成绩特好,就是不合群,不和同学交朋友。中主动接近他,他并不拒绝,但也若即若离,直到毕业,中相信平也就是他这么一个朋友。
平的家在巷头,中的家在巷中,隔的比较远。中走到他家附近时,曾爹爹扛着櫈子拎着茶瓶出来。中叫了一声曾爹爹,问平在家吗?曾忙说在呢在呢,你是来找他的?快快。中说你去剪头吧,我认识你家。曾说你头一次上门,我剪不剪头没关系的。然后把中领进了家门,喊,平,你同学来了。
平拿着本书,是红灯记,从里屋走出来也不吱声,笑了一下。倒是曾爹爹张罗着说,坐坐,递上芭蕉扇,又去挤了个毛巾把子,说擦擦汗,中从来没有受过这种礼仪,弄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还是平圆个弯子,说我们家里平时没人来,我爸有些激动。你坐吧。
曾爹爹又叫大菊子,“大菊子!”门外厨房里有个女孩答应一声,他连忙出去了。
中这才看了看家里的陈设,感觉家具比常人家的多,质量也好。屋子小东西多,但干净整洁,客堂中央居然挂着一幅国画,叫泰山红日,两边还有楹联。
中问这是谁画的?平说是我爸,旁边的字也是他写的。中惊掉了下巴,不就是一个理发匠吗,还会写字作画?原来以为他连字都不认识呢。
中说你爸真了不起。然后问他怎么也去参加学习呢?平说我就知道你来有事,旁人我就不说了,你的话我讲给你听。
曾家祖上是读书人,算是书香门第,在西乡有几十亩地,靠收租过日子。原来在城北有个大宅子,家境殷实。1942年新四军撤离后,日伪掌权,在市民中搞连保。爷爷因识字,被定为保长,不干也得干,爷爷后来气出病来,卧床不起。伪政府叫父亲(曾爹爹)接着干,父亲才18岁,刚刚中学毕业,知道这是当汉奸,想逃到上海去,可是爷爷就他这么个儿子,也不能丢下他啊,便接下来。一年多后爷爷去世,父亲赶紧逃走了。抗战胜利后,父亲回来又被国民政府抓住,关起来说要枪毙,幸亏邻居们求情又卖地花钱打点,人才放出来,可是奶奶受了惊吓,又舍不得那些地,一病不起,很快就过去了。父亲幸好识字,招了几个学生勉强糊口。
解放时,家里地少划为下中农,安排父亲在中学教书,才工作一学期,被查出有历史问题(至今不知道是谁举报的),被学校辞退,交到办事处监管。像他们这类有问题的人都是自谋职业,没有单位要的,父亲理发店都进不去,只好走街串巷做生意。
中听了好像是第一次看西游记的感觉,云里雾里头晕目眩,看着平夺眶而出的眼泪,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时曾爹爹急急忙忙进来了,说还好还在呀,把用毛巾裹着的包裹打开,说快吃快吃,要化了,从忠子塔那里买的呢。中一看是奶油棒冰,足足十根!
中在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时,遇见了平。他告诉中,父亲在运动结束后,原单位把他招了去,并补发了几年工资,现在已经退休,还经常念叨你呢。中说那我一定去看看他。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周忠良,男,1956年生,籍贯盐城市响水县。1972年高中毕业入伍,1977年退伍。分配在工厂从事电气设备检修工作,2014年退休。喜欢喝茶聊天,简单生活,关注时事,爱好文艺。

(0)

相关推荐

  • 大大和奶奶

    ◆ ◆ ◆ 文 | 周静 & 图 | 网络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烽火狼烟弥漫在大半个华夏上空,全国人民处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战争恐慌中.1938年,武汉沦陷,踏进市区的日狗,双 ...

  • 父亲‖文/王小墨

    父亲 为什么会想到写这个小朋友写作业都会有的人? 年龄的增长让我们不断对这个名词有更深的了解,逐渐明白,这个名词下的人背负着多大的压力,有着多大的责任.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巧妙的修辞,更不会有任何的 ...

  • 追忆父爱

    〓 第 1510 期  〓 文|姚春  编辑|王成海 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种爱,但没有一种爱可以重来,我的老父亲,请你再爱你的孩儿们一回-- 相传,母亲给了孩子血肉,使他们成长:而父亲却给了孩子骨骼,使其 ...

  • 母亲/吉桂阳

    文/吉桂阳 母亲 农历的十月十四,是母亲的生辰纪念日,虽然母亲去世已经十几年了,可对于母亲的记忆依旧那样亲切.清晰.往事历历在目,时时涌上心头. 从记事开始,母亲总是忙忙碌碌地操持着家的里里外外,照应 ...

  • 父亲死后母亲常天不亮出门,女儿跟踪到一户人家,推开门呆了

    父亲死后母亲常天不亮出门,女儿跟踪到一户人家,推开门呆了

  • 随笔 | 旧忆三多里

     旧忆三多里  三多里在顺城街的半道上,是一条窄短的巷子,早先这里的人大概希望自家能够多福,多寿,多子孙,所以给巷子取名三多里.巷中有几户人家,都是临街的瓦屋,门槛很高,中间掺杂有两个小院,院墙用青石 ...

  • 雨中的温暖

    雨中的温暖 文/多闻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又到了周未.父亲要去宁波学习培训,那些配送燃气活自然就由我和母亲负责.   早在前一天,父亲就心心念叨,第一次自驾车去宁波参加培训学习,一直担心会不会堵车,上课 ...

  • 【小巷记忆之二十三】铁瓶烟雲皆过眼

    站在寒风瑟瑟的铁瓶巷,站在百年广玉兰的深深记忆里,我一直为铁瓶巷的往昔,从内心深处感到莫名地兴奋. 确切的说,在现在的苏城,铁瓶巷如今巳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了.在老苏州的记忆深处,这条曾经有着仙人&quo ...

  • 雨天走遍杭州南宋御街二十三坊小巷,让你梦回大宋,体验宋词的繁华

    趙氏宗亲 ID:zhaoshizongqin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趙:请点击上面"趙氏宗亲"关注,拥抱中华趙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趙氏文化,共建繁荣趙氏,传播趙 ...

  • 函数考点全突破(十三)二次函数问题中四边形面积最值问题

    春熙初中数学 2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初中数学解题思路 本号致力于初中数学学习的钻研和探索.全面覆盖初中数学典型题集.解题模型.动点最值.思路方法.超级易错.几何辅助线.压轴破解等方面,欢迎关注! 1 ...

  • 第十三期手机摄影美学班|学员作品展【十三】

    点评老师: 晓雪  Cindy  别针  麻洛齐  橘小野  定格美好 京钊  阿洲  苒默依   静野   湘宁  麻酱酱子 排版|编辑:南嘉 失落时悄悄伸出手和风击个掌 1 你的姓名:麦子 作品日 ...

  • 少林十三枪教学视频(德慈讲解、行侠示范)

    释德慈(1941-),俗名路振环.北京人.1989年在嵩山少林寺拜嵩山少林寺首座僧素喜大和尚为师,修禅习武.1991年在广东省大觉寺受三坛大戒,传戒师佛源大和尚,此后云游南粤.曾任北京少林拳研究会会长 ...

  • 十万个冷知识(四百二十三)

    一般来说,从30岁开始,人的身材逐渐开始缩小. 在我大中国土地上,想一天看两次日落吗?先到新疆哈密看完日落,然后再到喀什,可以再看一次. 每加仑海水,可以提取超过1/4磅的盐. 安克雷奇是美国阿拉斯加 ...

  • 封建礼乐话西周(十三)——礼乐昌明育文化(上)

    如果说'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立国之本(政治制度),'井田制'是西周的安民之本(经济制度),那么礼乐制就是西周的文化之本(文化制度). 84.1礼乐制为西周各项政治制度服务 礼乐源自先民的祭祀活 ...

  • 封建礼乐话西周(十三)——礼乐昌明育文化(下)

    (--接上一节) 4.乡学的酬酢之礼 '酬酢',原意为宾主互相敬酒,泛指交际应酬.虽然网上一度盛传西周严格禁酒(周公作<酒诰>,西周不再以酒器为陪葬品,改为列鼎),但实际上西周只在初年短暂 ...

  • 第十三回檄北方徐元帅进兵下南闽陈平章死节

    却说张士诚宫中,有一座齐云楼,系士诚妻刘氏所居.士诚兵败,尝语刘氏道:"我败且死,尔等奈何?"刘氏道:"君勿过忧,妾决不负君."至城陷,即命乳媪金氏,抱二幼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