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骨通筋】颅骨的解剖Ⅰ
郑大解剖学 腾康学院
颅骨有23块(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形成颅骨,保持与支持脑、感觉器,并构成消化和呼吸系统的起始部。以眶上缘、外耳门上缘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颅分为后上部的脑颅和前下部的面颅。
脑颅骨
脑颅由8块骨组成。其中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参与构成颅腔。颅腔的顶是穹隆形的颅盖,由额骨、顶骨和枕骨构成。
颅腔的底由中部的蝶骨、后方的枕骨、两侧的颞骨、前方的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的构成,其余构成面颅。
额骨
额骨位于颅的前上方,分三部:
额鳞:是贝壳状的扁骨,中央隆起称额结节,内含空腔称额窦,开口于鼻腔;
眶部:为后伸的水平位薄骨板,构成眶上壁;
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与筛骨和鼻骨连结,缺口处为筛切迹。
筛骨
筛骨为脆弱的含气骨。位于两眶之间,额骨与蝶骨之间,参与构成鼻腔上部、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
筛骨额状切面呈“巾”字形,分三部:
筛板:是多孔的水平骨板,构成鼻腔的顶,板的前份有向上伸出的骨嵴称鸡冠,其两侧有多个筛孔;
垂直板:自筛板中线下垂,居正中矢状位,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
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菲薄骨片围成许多小腔,称筛窦。迷路内侧壁附有两个卷曲小骨片,称上鼻甲和中鼻甲。迷路外侧壁骨质极薄,构成眶的内侧壁,称眶板。
蝶骨
蝶骨形似展翅的蝴蝶,居颅底中央,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四部。
体:为中间部的立方形骨块,内含蝶窦,窦分隔为左右两半,分别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体上面呈马鞍状,称蝶鞍,中央凹陷为垂体窝。体部两侧有由后向前走行的浅沟,称颈动脉沟,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后行于此沟内。
大翼:自蝶骨体两侧伸出,向上方扩展,分为凹陷的大脑面、前内侧的眶面和外下方的颞面。颞面颞下嵴分上下两部:上部为颞窝的一部分,下部构成颞下窝的顶。大翼根部自前内向后外可见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分别通过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小翼:为三角形薄板,从体的前上份发出。其上面为颅前窝的后部,下面构成眶上壁的后部。小翼与体的交界处可见视神经管。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交叉前沟连通。小翼与大翼间的裂隙为眶上裂。
翼突:自体与大翼连接处下垂,向后敞开形成内侧板和外侧板。翼突根部呈矢状贯通的细管,称翼管,向前通入翼腭窝。
颞骨
颞骨位于颅骨两侧,并延至颅底,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侧壁,形状不规则,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三部:
鳞部:位于外耳门前上方,呈鳞片状。内面有脑回的压迹和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光滑,前下部有前伸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颧突根部下面的深窝称下颌窝,窝前缘的横行突起,称关节结节。
鼓部:位于下颌窝后方,为弯曲的骨片。从前、下、后三面围绕外耳道。
岩部(锥部):呈三棱锥形,尖指向前内,紧邻蝶骨体,底与颞鳞、乳突部相接。岩部前面朝向颅中窝,中央有弓状隆起,隆起外侧较薄的部分,称鼓室盖,近尖端处有光滑的三叉神经压迹。
后面中央部可见内耳门,通入内耳道。下面凹凸不平,中央有颈动脉管外口,向前内通入颈动脉管。此管先垂直上行,继而折向前内,开口于岩尖,称颈动脉管内口。
颈动脉管外口后方的深窝为颈静脉窝,后外侧的细长骨突称茎突。岩部后份肥厚的突起,位于外耳门后方,称乳突,其内的含气小腔隙称乳突小房,茎突根部后方的孔为茎乳孔。
颞骨岩部因含有多个孔隙、管道与气房,较为脆弱,1/3的颅底骨折发生于此。
枕骨
枕骨位于颅的后下部,呈勺状。前下部有枕骨大孔。枕骨借此孔分为四部:前为基底部,后为枕鳞,两侧为侧部。
侧部的下方有椭圆形关节面,称枕棵。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外嵴延伸至枕外隆凸,隆凸向两侧延伸为上项线,其下方有与之平行的下项线。
顶骨
顶骨外隆内凹,呈四边形,居颅顶中部,左右各一。两块顶骨间以矢状缝相连。前方通过冠状缝同额骨相连,后方通过人字缝与枕骨相连。
面颅骨
面颅有15块骨。成对的包括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面颅诸骨连结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
下颌骨
下颌骨为最大的面颅骨,分为一体两支:
下颌体为弓状板,有上下两缘及内、外两面。下缘圆钝,为下颌底;上缘构成牙槽弓,有容纳下牙根的牙槽。
体外面正中前凸形成颏隆凸。其前外侧面有颏孔。内面正中有两个小棘,称颏棘,为肌肉附着处。其下外方的椭圆形浅窝称二腹肌窝。
下颌支为体后方上耸的方形骨板,其外面后下分粗糙,为咬肌所附着,称咬肌粗隆;下颌支末端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称冠突,为颞肌附着处,后方的称髁突,两突之间的凹陷为下颌切迹。
髁突上端的膨大为下颌头,与下颌窝相关节,头下方较细处为下颌颈。
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相交处,称下颌角。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下颌孔,孔的前缘有伸向上后的骨突,称下颌小舌。
舌骨
舌骨居下颌骨下后方,呈马蹄铁形。中间部称体,向后外延伸的长突为大角,向上的短突为小角。大角和体都可在体表扪到。
犁骨
犁骨为斜方形骨板,组成骨性鼻中隔后下份。
上颌骨
上颌骨成对,构成颜面的中央部,几乎与全部面颅骨相接,可分为1体和4突:
上颌体:内含上颌窦,分前面、颞下面、眶面及鼻面。前面上份有眶下孔,孔下方凹陷,称尖牙窝。颞下面朝向后外,中部有小的牙槽孔。
眶面构成眶的下壁,有矢状位的眶下沟,向前下连于眶下管。鼻面构成鼻腔外侧壁,后份有大的上颌窦裂孔,通入上颌窦,前份有纵行的泪沟。
额突突向上方,接额骨、鼻骨和泪骨。额突伸向外侧,接颧骨。牙槽突由体向下伸出,其下缘有牙槽,容纳上颌牙根。腭突由体向内水平伸出,于中线与对侧腭突结合,组成骨腭的前份。
腭骨
腭骨成对,呈“L”形,位于上颌骨腭突与蝶骨翼突之间,分为水平板和垂直板两部,水平板组成骨腭的后份,垂直板构成鼻腔外侧壁的后份。
鼻骨
鼻骨为成对的长条形小骨片,上窄下宽,构成鼻背的基础。
泪骨
泪骨为菲薄的方形小骨片,位于眶内侧壁的前份。前接上颌骨额突,后连筛骨眶板。
下鼻甲
下鼻甲为薄而卷曲的小骨片,附于上颌体和腭骨垂直板的鼻面。
颧骨
颧骨位于眶的外下方,呈菱形,形成面颊的骨性突起。颧骨的颞突向后接颞骨的颧突,构成颧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