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雨:我写的这地方一百八十年前曾是通商口岸
创作谈
赵雨,1984年生,浙江宁波人,作品散见于《十月》《小说月报·原创版》《天涯》《作家》《江南》《小说界》等,曾获第十四届滇池文学奖。
老江桥上空那一轮三十年前的老月亮我无缘得见,两岸江风吹拂的那些水波也不知换了几番。童年住在一个名叫大碶的小镇,来一趟宁波,要倒两辆公交车,车程一小时,抵达轮船码头。当时不知道这就是轮船码头,十几年后将踪迹难寻,至于老外滩的概念更是不知所云,遑论新江厦、庆安会馆、天主教堂、浙海关旧址······即便在那样不算老的年月,那一带繁荣往昔的只鳞片甲也不存在我的记忆中。
长大了来鄞州读书,闲暇时光乘363路公交车,从高教园区到市中心领市面,中午在新华书店翻书,下午穷逛天一广场,那会儿好像还没有和义大道,晚上在江夏公园一遍遍来回行走,只为见一见小时候领略过的江岸气派——整个甬城地界只有这里还没有夜晚的样子,岸边没有酒吧一条街和花里胡哨的彩灯建筑,所有照明都从江上来。前往上海十六铺码头的客轮从这里启航;捕鱼船的船老大和船员在码头做最后集结;来往南北两岸的渡轮通宵达旦运送人和物;捕捉江虾和螺的小木船静泊在石堤下——二十年后,我在那篇题为《船长》的小说中写下这样的句子,依凭的全是想象,三十甚或五十年前那轮老月亮照见的或许真就是此番景象。运沙船是以前没有的,我趴在老江桥的护栏,望它从江北驶来,前面三分之二都装沙子,后面是驾驶室,船体吃水深,船沿和水面齐平,远远开来,你会觉得船陷在水里马上要沉没。它不知装那么多沙子去何方,怎会有那么多沙子让它装,我由此想象它的终点是一处大沙场,昼夜灯火通明,巨大的塔吊忙碌地从船身上抓取沙子。三江两岸圈住的那块江面,除了偶有运沙船开过,荡开一圈水波,向石堤无力撞击,低矮的桥梁过不去太庞大的船只,看惯了也见不出所谓三江口的宏伟宽广,直至有人告诉我,此处通东海。这又使我心头一凛,分不清哪一头是通海的确切方位,假若区区运沙船,无论如何是到不了大海的吧,假若驾驶运沙船的人,胸怀驶向大海的梦,现实不免给他强劲一击,怕是一生都将郁郁寡欢。
小说往往在这节骨眼上萌生,我和之前经常干的那样,在《船长》中设置了一个叙述者“我”,“我”的父亲便是一名运沙船的船长,“我”的爷爷是东海捕鱼的船员,“我”则是工地搬砖者,三代人,之间横亘着一片大海,这是命运。没必要说更多,如果这里要谈的是小说创作经过,小说明摆着,自释过多是对它的侮辱。根本没想到有一天会为三江口写这么一篇东西,说到底三江口和我的关系还没那么亲密,我之于它,不过是名过客,三十年来匆匆驻足几回,见识过它上空的风、上空的云、上空的月,品味不出更久远岁月它的沧桑、它的包罗万象。还是回到开头,那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在轮船码头下车,不知道自己踏足的地方,一百八十年前曾有个洋气的名字叫通商口岸,关于政治历史的那部分带着屈辱不妨暂按住不表,那里曾经百舸争流,吹过的风都裹着咸涩的气息,一个王朝的旗帜即将落下,许多人扬起风帆,朝着的正是大海的方向。
《船长》节选
作者|赵雨
一
我爸在一条运沙船上工作,之前他应该干过更体面的活,现在就是一名普通船员,把沙子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运沙船体积庞大,前面三分之二都装沙子,后面是驾驶室。装满沙子的运沙船,船体吃水深,船沿和水面齐平,远远开来,你会觉得船陷在水里马上要沉没,黑色的沙子和黑色的船体融为一体,跟光鲜亮丽的游轮完全无法比。我爸就在这样的船上工作,他的船上只有四个人,船长、副船长、两个船员。船长、副船长分设毫无必要,装上沙子,一趟水路三十里,有个开船的就够了,我爸是两名船员之一,其实就是个铲沙工,他在装沙处拿着铲子一铲一铲把沙子铲上船,然后跟船来回。我从没见过他铲沙的样子,应该不会好看到哪里去,他长得五大三粗,腿短、手短、脖子短,除了腿上、手上绷紧的肌肉,浑身乏善可陈。
这工作他干了十年,在我出生前就干了,我觉得挺没出息的,当然这是长大后的想法,小时候我认为这是天底下最酷的活。夏天的傍晚,吃过晚饭,我跑到码头边,专等他的船来。我们这一带临海,三江汇流处称作“三江口”,两岸宽百米,跟着水道走,能一直通到东海去。岸边每隔百米就有一个卸货码头,江上不时经过各色船只,两艘轮船开过,水波荡漾间,我爸的船出现了。我以为这船就是他的,使劲向他挥手,他站在船沿,两脚牢牢踩着船体,双手抱在胸前,在夜风中像一只雄鹰又像一名武功高强的侠客。运沙船开得慢,我沿岸跟着船跑,跑到“灵桥”,站在桥头向他挥手,船经过桥洞,能和他喊上两句话。我说,爸你什么时候回家?他说还要一礼拜,你妈还好吧?我说好的,我们等你回来。他一扬手,船从桥洞下钻过去了。这幅画面后来一直存留在我脑海,是记忆中顶美好的一幕。
后来他就出事了,在我十岁那年。那次,他离家两天就回了,往常出门起码得十天半月。那晚,他一进家门,脸色阴沉,没和我妈说上两句,也没拉着我的手问问作业情况,而是一个人坐下喝酒。他酒量很大,船员酒量都很大,据说是为了打发船上无聊的时光养成的习惯。我妈坐到饭桌边,两人讲起话来,我也坐过去了,我靠着我妈,看着我爸,他双颊通红,喷着酒气。我妈问他,这次怎么这么早回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他擦了一把额头,一手汗。他说,如果我出了不好的事,你们怎么办?我妈问,到底怎么了?他继续摇头,喝下一杯酒说,别一惊一乍,没什么,说说而已。
第二天,我还没起床,我爸就被两名公安带走了。
事情很快传出来了:和我爸同船的另一名船员被杀了。凶手作案手法极其残忍,用利器敲击死者的头部,导致头颅粉碎性伤害,尸体遭切割,成了无数碎片,被埋在装运的沙子里,随船到了卸沙处。这些沙子将汇聚到更大的沙堆,经搅拌加工,变成各大建筑工地的材料。一名工人无意间发现一块类似男人手肘的部位,马上报了警,这船沙子被扣了下来,刑侦大队用最快的速度在漫漫黑沙中找齐了一具残破身躯的所有零件,第一时间拘留了船长和副船长。我爸正是那晚回的家,他没有跟这趟船,第二天被带走时,他声称此事与他无关。刑侦人员告诉他,船长和副船长已承认是他们作的案,他们交代,我爸虽没参与但知情,属于知情不报,这就是对他们简单的提审。但在杀人动机上他们没个明确说法,船长和副船长说,和那名船员多年来在工作上积累了太多矛盾和怨气,这是导致行凶的原因。结果两人被判死刑,我爸因包庇罪被判了十年。
此案在本地引起一阵轰动,大家对运沙船产生恐惧心理,看到它就会想起沙中埋藏的碎尸。很长一段时间我总会梦到我爸手举铁器向船员头部砸去,头骨破裂处迸出一种黑红色的液体,死者轰然倒地,我爸走出驾驶室,将铁器丢入江中,站在船沿,迎风大笑。惊醒后,我浑身是汗,坐在床上大口喘气,因为害怕,每天晚上睡觉我的床头灯从不熄灭,醒来看到的第一样东西是摆在床头柜上被灯光照亮的轮船模型。那是我爸亲手做的,他善于手工,可说极尽巧匠之能事。手掌那么大的船身,主船体由几块经过打造的铁皮折成,船头削尖,船尾厚实,甲板上铁栓、瞭望台、桅杆一应俱全,甚至杆上的旗帜都清晰可辨。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不仅因为它是我爸纯手工打造的,更重要的——它是一艘船,一艘可以握在手里的船。但案发后的那些晚上,它成了一件令人触目惊心的道具,床头灯给它周遭蒙上一层万般诡异的幽光,使它看起来像一艘幽灵船,不怀好意,似要将我带往永无出路的幽冥海域。我惊恐地跳下床,拦腰抓起它,攥在手里,甲板上凸出的铁质小零件刺得我手心疼。我把它举到头顶,使劲往地上掼去,响亮的摔砸声后,抬脚将它跺得支离破碎,最终成为一堆破铜烂铁,这才出了一口恶气似的。第二天,我把它丢进杂物间。
二
我爸坐了牢,十年间,我和我妈只去看过他为数不多的几次。
十年后,他出狱了。
我记得和他重逢的场景,那是一个万般晴好的天气,阳光中,半开的铁皮门缓缓推开,我正坐在院子里吃那年秋天第一只从树上掉下的柿子。一个男人背光站在门口,左手提着蛇皮袋,右手握成拳,身高不足铁皮门的一半,腿上、手上紧绷的肌肉松弛成一团糟糕的肉质,他迈开步子向我走来,一副从很遥远的地方归来的样子。他就是我爸,留着板寸头,熟悉的眼睛和鼻,被阳光推过来,我的内心引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他重新找工作。十年,发生了太多事,时代不一样了。三江口两岸绵延数十里的卸货码头拆的拆,荒废的荒废,只剩几处残迹,立在江边,勾起上年纪的人此地曾经水运繁忙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首尾连接的观光走廊、临江观景房,以及酒吧一条街和购物广场。晚上沿堤的彩灯齐刷刷亮起,远处灯光璀璨,照得江面迷人一片。他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随着散步的老人、玩滑板的年轻人走入这一片崭新的地界,去找有什么活是他能干的。但他除了铲沙子和船上的活,没有一技之长,江边原有的船坞只剩下零星的敲打,为数不多的几家还苟延残喘,制造一种不知作何用途的小泥船。他进去打听要不要人,无一例外遭人拒绝。半个月下来,他除了和船坞工人聊上几句话,没得到任何实质性进展,然后他把时光投掷进酒吧一条街。
那是一条一公里左右的长街,仿古的建筑,挂着各具特色的招牌,一到夜晚人来人往,灯红酒绿。有一家酒吧,是专门招待当年的老船员的,叫作“船员时代”。在那里,我爸重逢了不少曾在江上讨生活的老相识,原以为由于自身不堪的经历会不受待见,不料他们接纳了他,聚在一起回首往昔,酒过三巡,聊得老泪纵横。和附近别的酒吧相比,“船员时代”消费低廉,酒质低劣,“风鸣特曲”这种当地产的烈酒是这里最受欢迎的酒。
过了几天,有人告诉我爸,这家酒吧的老板就是当年他工作的那条船的船长的儿子,人称小四哥。我爸听了,打了个激灵。没过几天他就见到了小四哥,一个大风肆虐的夜晚,一位年轻人走了进来,一旁的老船员对我爸说,这就是小四哥。他走到我爸面前,伸出手说,您是赵伯伯吧?我爸点了点头,两人走到酒吧外走廊,聊了一通话。小四哥说,当年连累您受苦了。我爸说,别讲这种话,你爸是我最好的朋友。小四哥说,现在有什么我能帮您的吗?我爸说,我想找一份工作。小四哥说,那好办,明天您来我的船厂。
小四哥的船厂坐落在三江口北岸,我爸按地址找去,一进门就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船厂占地三万平方米,高高的吊台上挂着一艘艘正在加工的船,我爸一眼就认出,这是运沙船,这里所有的船都是运沙船。铲车和吊机忙碌地运作着,焊接、切割的火星从半空跌落,成品船搁在一个专门的区域,技术员在做最后的检验工作。小四哥带着我爸坐上观光车,绕了一圈,我爸问,现在还需要运沙船吗?小四哥说,运沙船运输成本低,运输量大,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我爸说,还在江面上开?小四哥说,这条江的运沙船现在全从我这里出。我爸说,那你生意做大了,老李生了个有出息的儿子。小四哥说,赵伯伯您选一条中意的船,我聘您为船长。我爸怀疑自己听错了,小四哥言之凿凿,把这话重复了两遍,由不得他不信。他眼含热泪,握住小四哥的手说,我怎么报答你呢?小四哥说,不用什么报答,这是我们家欠您的。
我爸成了一名船长,穿上崭新的制服,重启渡江生涯。
未
完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