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从婚姻选择三重境界里,解读人物性格及命运走向
奥斯丁是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家之一。有评论曾将她与莎士比亚齐名,“英国文学史上趣味的翻新,影响力几乎所有作家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奥斯丁经久不衰。”
《傲慢与偏见》作为奥斯丁代表作,被奉为一部婚恋教科书,受到一代代读者称赞与喜爱。奥斯丁迷们称,“不想追随莎士比亚去拯救世界,却想模仿奥斯丁来生活。”
作家毛姆曾说:“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
杨绛先生认为,《傲慢与偏见》从恋爱结婚的角度,写出了人情世故,“有钱的单身汉搬来乡镇,家里有女儿的母亲都会趋之若鹜。”其实,人性与人情从婚恋观里,可以得到更深刻的解读,与更细微的观察。
奥斯丁虽然孑然一身,终生未嫁,但不影响她对爱情和婚姻的独到见解和真切表达。关于阶级与地位、感性与理性、情感与金钱,她指出,“为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经济也是愚蠢的。”
《傲慢与偏见》里三种婚姻类型,也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透过表像直击心灵,可以进一步观察婚姻本质,体悟人性冷暖,了解真实自我。
一、威克姆与莉迪亚荒诞盲目型婚姻:没有感情和物质基础,冲昏头脑放弃底线,注定悲剧的结局
爱情本身是不稳定的,是人类情感中最难以捉摸的部分。如果不考虑感情基础,不考虑现实条件,盲目地走入婚姻,容易落入不幸的境地。威克姆与莉迪亚的婚姻就是如此。
莉迪亚是是贝内特家中最小的女儿,从小被母亲宠爱,属于“无知野蛮任性”少女。她没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只是一味追求那些穿着漂亮军装的军官,爱好虚荣,贪图外表。
威克姆是个只有外在漂亮皮囊的花花公子,狡猾贪婪,忘恩负义。自己没有大量的财产传承,总想追逐漂亮有钱的千金,想通过婚姻提升阶层,一夜暴富。
当天生有些不知分寸的莉迪亚,遇到了对她有几分好感的军官威克姆,两人在激情刺激下,不顾他人看法,盲目地在一起。莉迪亚只是被威克姆英俊外貌所吸引,而威克姆则想利用贝内特家族帮忙还清赌债。
后来,威克姆耍手段不与莉迪亚结婚,向达西敲诈到一大笔钱。他才还清债务,稀里糊涂走入婚姻。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匆匆忙忙地嫁人,就要甘冒成为不幸者的风险。”短暂缥缈的幸福时光过后,莉迪亚就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价。
“威克姆不久便情淡爱驰,莉迪亚对他稍许持久一些。”两人没有感情交流,没有经济规划,常常入不敷出,生活惨淡,夫妻关系最终名存实亡。
奥斯汀对莉迪亚的婚姻观给予否定与讽刺,“我们总是擅自给生活缀上许多杂质,并且一贯地舍本逐末,追求生活的附属品,自以为能够突出重围,实则被这些琐屑的事务越缚越紧,直至看不清生活本来的面目。”
二、柯林斯与夏洛蒂现实物质型婚姻:只考虑金钱的婚姻是荒谬的,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结婚是一条体面的退路
金钱与物质,阶层与地位,在婚姻关系考量中占据重要位置。“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每当搬到一个新地方,左邻右舍就算对他的脾气性格完全不了解,也会马上把他看做自己某一位女儿理应得到的一笔财产。”
女主角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持有现实物质性型婚姻观,她是一个27岁的大龄女青年,其貌不扬,没有存款,也没有希望,是家里的累赘。
“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婚姻对于她是第二次投胎,也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是最可靠的储藏室。爱情是奢侈品,物质是必需品。为了无忧无虑地生活,她愿意在无爱的婚姻里度过余生。
所以,当她遇到柯林斯先生,就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哪怕她知道柯林斯趋炎附势、循规蹈矩、令人讨厌,也要全力以赴,主动出击。因为柯林斯是牧师,有社会地位,他又继承了贝内特家的财产,物质丰厚。
柯林斯本来希望取贝内特家族的简,当知道简有意中人之后,又立即将目光转向了伊丽莎白。在被伊丽莎白拒绝后,他又向夏洛蒂求婚,而恰巧符合夏洛蒂心意,两人就结婚了。
对于柯林斯与夏洛蒂而言,婚姻只是一项任务。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结婚而结婚。对此,奥斯丁评价到,“单纯追求物质上的门当户对,婚姻是很难幸福的。”
夏洛蒂与柯斯林结婚后,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十分舒适,但精神层次方面总是缺少些东西。当伊丽莎白去拜访她的时候,夏洛蒂说:“只要把柯斯林忘掉,这个家就非常舒适了。”
在夏洛特心理,她一直怀念着曾经深爱的那个人,她后悔因为对方贫穷而被舍掉的姻缘。“没有爱情的婚姻,不管因为受到尊重或者拥有殷实的家产而显得多么荣耀,都比不幸强不了多少。”
婚姻本因爱情而结合,但真实情况下,会有很多人向现实妥协,露出人性中的怯懦,选择逃避和退缩,违背内心将自己放入一个看似安全的保险箱,最终只剩下遗憾和悔恨。
三、达西与伊丽莎白势均力敌型:自我意识觉醒下,外在条件内在灵魂达到高度契合,保持独立自由和尊严,共同进步成长
勃朗特曾在《简爱》里说: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惜。因为过强的对手疲惫,太弱的对手又令人厌倦。
最高级的爱情与婚姻是两情相悦,外在物质,内在心灵,势均力敌。达西与伊丽莎白经过互不搭理、渐生情愫、误解消除、确定真爱的过程,最终达到完美的状态。
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起初,达西冷漠傲慢,对伊丽莎白的第一印象是:“她还可以,但也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伊丽莎白对达西也没有什么好感,“就算他请我跳舞,我也不会跟他跳舞。”
但达西发现了伊丽莎白的独特之处,她眼睛乌黑、体态轻盈、落落大方、性格直爽,喜欢阅读。他开始希望进一步了解伊丽莎白,总是留神她与别人的谈话。
当达西鼓起勇气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伊丽莎白因为各种误会,断然决绝。当伊丽莎白家遭遇困境,达西默默鼎力相助,一串串误解消除后,伊丽莎白感受到了达西在骄傲外表下的爱与温柔。
最终,两人互表情谊,皆大欢喜,获得圆满。奥斯丁也颇为满意:“女方从容活泼,可以把男方陶冶得心境柔和,作风优雅;男方精明通达,阅历颇深,也一定会使女方得到莫大的裨益。”
每个女孩心中都有自己的“达西先生”,他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举止高贵,有一年一万英镑的收入。每个男孩心中都有自己的“伊丽莎白小姐”,她古灵精怪,聪明智慧、活泼可爱,知书达理,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儿。
爱情是生命的高级需求,而金钱则是生活的基本需要。爱情与金钱在婚姻恋爱中缺一不可,伊丽莎白爱达西,不仅因为他贵族的血统和丰厚的收入,还有他人性的温度、人格的魅力和自由的灵魂。
只有当你成就更好的自己,才会被世界温柔以待,才可能得到幸福的婚姻。张爱玲曾说:“生活中,多少人迫于周遭言论的压力,甘愿收敛起个性和锋芒,抱着从众心理融入人群,做一个寻常的'普通人’,而非自己喜欢的样子。”
当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遭到达西姨妈反对,伊丽莎白勇敢进行抗争:“你侄子是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我们门当户对,你无权干涉我的未来。”
达西不顾阶层地位,勇敢向伊丽莎白求婚,“我不顾世俗的看法,与家族的期望对抗,与你的出身,与我的阶级对抗,来对你说我爱你。”
达西和伊丽莎白都是勇于突破藩篱,敢于做自己的人。他们将恋爱婚姻的主动权和决定权牢牢把握在手里,不向外在屈服,最终获得了幸福。
四、
高晓松曾说:我们在一起,各自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那才是一段最好的感情。无论是一段还是一生,就是两个自由的灵魂相爱。
奥斯丁一生有过两段恋情,都无疾而终。在充满悲伤和沮丧的岁月,她笔下的伊丽莎白得到了毕生渴望的东西,在现实里的失落,终于在作品中得到补偿。
在42年短暂的生命里,奥斯丁一多半时间都倾注在创作上,为数不多的6部作品,探讨了婚姻与爱情,人情与世故,社会与文化,独特的视角,幽默的表达,细腻的文笔,不断吸引着读者阅读与讨论。
爱情是婚姻坚固的基石,金钱是婚姻的辅助基础。伊丽莎白与达西完满的婚姻,诠释了奥斯丁对于理想婚姻与爱情的向往 ,“世上没有什么能比爱更艰难,不要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条,哪怕是目光,哪怕是爱情。”
什么是爱情?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麦田里错过的最大最好的麦穗就是爱情。什么又是婚姻?他说:摘下的那颗不是很茂盛,也不算太差的圣诞树就是婚姻。
希望每个人都能刚好遇见爱情,用心经营婚姻,很幸运找到那个与自己势均力敌的伴侣,彼此相爱相依相伴,理解生活的意义,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