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恳谈:我们只是孩子忠实的推手

北大高材生弑母。

北大高材生、留美博士与父母绝交。

中小学生挥刀弑母弑父。

中小学服毒、跳楼自杀⋯⋯

一个个不应该发生的人伦悲剧似乎并没有叫醒一些角色错位的父母,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似乎一直在做着吃力不讨好的角色,

为什么?

因为他们扮演了错误的角色。作为父母,他们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推手,而不是把孩子当演员而做一个强权的导演,其实很可能是一个蹩脚的导演。

破题:关于推手

我非常欣赏龙应台书名《目送》,这书名准确、生动地表达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最终,孩子们必将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只能远远地目送,并牵挂、祝福。

而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做好一个角色,那就是:我们要做好孩子们的推手。

我们不要成为孩子们的忠实粉丝,而只应该成为一个称职的、尽责的推手。

推手的位置,在孩子们的身后,一定不能上前,我们不是牵着孩子、拉着孩子的手走,而是在他们身后推着他们往前走。

推手的责任,是推,是适时的、适度的、必要的推,不是一直推着,而是适时、见机撒手,让孩子自己往前走。推手也不应该参与孩子方向的选择,他们想往哪走,想走什么路,让他们自己选择,并且要让他们尽早懂得,要对自己所有的选择负责。

推手的心态,是顺其自然,尽责而不苛责,尽力而不勉为其难。应该相信,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若成功培养出了有责任心的孩子,他的人生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天道酬勤还真不仅仅说的是勤劳勤奋就可以成事,它里面更深层的含义是:一如既往负责任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才是天道。

案例:两代人的斗争

曾经,朋友圈刷屏的“北大留美高材生拉黑父母,12年不归”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轰动,34岁的留美博士王某不可谓不优秀,也不能说不成功,但他居然毅然与辛辛苦苦抚养、教育、裁培他的父母断绝关系,12年不回家过春节,6年前,拉黑父母不再与父母联系,个中原因,很多专业人士从教育、心理等角度作了很多分析,却极少有人注意到其父母在教育培养中在交责任、培养责任心方面的缺失和失误。

有人分析说:父母在等孩子说声谢谢,而孩子在等着父母说声对不起。

王某34岁了,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叛逆、冷漠和固执不仅暴露了其人格成长的缺陷,最主要的,是其责任心的缺失,直到他写出谴责父母的万字长文,他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把一切过错推给了父母。这里面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在被代替、被要求,甚至被强迫。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他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在做着一个威权的导演,而不是一个友好的推手。

于是,从一开始,这个家庭就处于斗争之中,即作为演员的孩子和作为强权导演之间的斗争。只是孩子小时候会怯于威权而不能不妥胁、顺从,让家长充分享受了以都是为了你好的理由包为代替、控制支使的胜利,而一旦孩子具备了反抗的能力,这种决裂几乎是不可避免。

故事:孩子不需要导演

让我们 从王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片段,来看看他的父母是如何不懂得尊重孩子而一门心思按自己的意愿培养孩子的:

◆ 王某是大院子弟,从小到大,其社交圈子从来没有跳出过大院,也没跳出过学校。从小到大,连穿什么衣服,都是父母做决定。母亲喜欢女孩子,把他当女孩子养,思维模式,处事方式都按照女孩子的方式来。五六年级时,王某对奥数非常感兴趣,想花费精力去学习,但并没有取得父母支持。

◆ 高中时,王某希望能够到外边的学校去学习,父母不支持。后来多次争取均遭父母拒绝。班级调换座位,学习环境受到干扰,他寻求父母帮助,父母并没有给与支持。虽然考上北大,但王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被严重限制。

◆ 上北大后,王以为可以摆脱家庭的控制。但父母却安排王在北京的大姨给王无微不至的照顾。大姨甚至通过王的同学私下了解王的情况。这在王某看来只是一种控制,而不是照顾。

◆ 读北大期间,王猛多次寻求帮助心理帮助,然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 北大毕业后,王进入一家做生物工程科学实验的研究机构上班,说起来跟专业再符合不过,但王并没有做好这份工作,“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现问题,自卑,绩效评估下跌,不到一年只好离开。”此后的几个工作也都不顺利。

◆ 王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强烈认为这是家庭教育造成的,他决定为自己冒一次险,同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决定转换专业,去一个心理学课题组跟组学习,并在之后申请赴美读心理学研究生。凭借英语优势王计划出国深造,但父母仍如影随形,安排在美国的“老朋友”给予照顾,王非常郁闷。

◆ 2005年之后王再也没有回家过年,他认为自己是情感的孤儿,在情感上从未得到父母的支持。

◆ 2012年前后,一封长长的决裂信发出,接着,王拉黑了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与“家”彻底告别。

◆ 2017年国庆,王收到父亲的邮件,邮件中,父亲希望聊一些王某感兴趣的话题,“你喜欢什么就聊什么”,王没有多说,只冷冷地回了一句“我喜欢的话题有人聊”。

结论:好推手助推 好人材

值得扼腕的是,面对王某的一系列表现,王的父母并没有自责,更没有意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多的代替和控制已经深深伤害了孩子,仍然认为自己对孩子控制不够,不成功,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孩子主动与他们和好。而孩子也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他固执地等着父母说一声对不起。

以这个案例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推手角色,是因为这个案例太典型,几乎可以涵盖中国绝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好推手的角色,而是越位了,成了一个一厢情愿地代替、控制的导演,甚至暴君,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孩子像皮影和木偶一样,严重不自信、自悲,缺乏主见和主动性,难以融入人群、融入社会。这类父母,貌似尽职尽责,而恰恰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其应该获得尊重的独立人格尊严,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养成自立自主独立奋发图强的习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