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里的“前后四大须生”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前后四大须生来历

20世纪2、30年代,京剧老生演员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各自创立了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被称为'四大须生'。20世纪30年代年代末期,高庆奎因嗓疾而渐退舞台,谭富英崛起替换了高庆奎。余叔岩和言菊朋均于20世纪40年代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声誉日盛,在专业和票友中影响颇大,'四大须生'的提法随即有所变化,'马、谭、杨、奚'的称谓在民间广泛地流行起来。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为了和余、言、高、马四大须生区别,誉之以'后四大须生'。

至此,京剧史上有了'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之分。

余叔岩

余叔岩(1890--1943),又名余第祺,祖籍湖北罗田,生于北京。老生余三胜之孙,青衣余紫云之子。曾从师于吴连奎、薛凤池、李喜瑞、姚增禄。一度'倒仓',嗓音变坏,不能演戏。嗓音恢复后,跟谭鑫培学过一出《战太平》、半出《失印救火》。他继承谭派,又有所创新,形成唱腔刚柔相济的余派。

高庆奎

高庆奎(1890--1942),名镇山,字子君,清末名丑高四保之子。幼时在'祥和班'演娃娃生。师从贾洪林、贾丽川等人,后得到刘鸿声、孙菊仙、汪桂芬、谭鑫培等人指点。他广学各家,被戏称为'高杂拌',他并不在乎。30岁后才唱出名气,1921年自组'庆兴社'(后改庆盛社)。擅唱悲愤激昂、劲拔酣畅的唱腔,形成'高派'。其演唱气足神完,一气呵成;念白铿锵有力,顿挫有致;做工深刻细致,精于表情。他的唱念多用京字京音,尤善用大气口'满宫满调'、长腔拖板的唱法抒发人物感情,以求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除了演《辕门斩子》、《斩黄袍》等,还编演过《窃符救赵》、《史可法》、《哭秦庭》、《杨椒山参严嵩》等爱国剧。赢得'南有周信芳,北有高庆奎'的赞誉。

言菊朋

言菊朋(1890--1942),名锡,蒙族。初为票友。1923年,与梅兰芳到上海演出,赢得喝彩,正式'下海'。师承谭鑫培,更注意音律和四声调值,形成婉转跌宕的'言派'唱腔。也与程砚秋、尚小云、杨小楼有过合作。晚年体弱,死于贫病交加。

言菊朋曾在清廷任职,由业余爱好转为专业演员。他注重音律,讲究以字求腔,于细腻中寄深情,创立婉转清幽的'言派'。他擅演《让徐州》、《卧龙吊孝》、《汾河湾》等剧目。其子言少朋继承了他的艺术风格。

马连良(前、后四大须生均在列)

马连良(1901-1966),唱腔委婉、俏丽新颖,念白清楚爽朗,声调铿锵,做工潇洒飘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马派',代表剧目有:《十老安刘》、《串龙珠》、《春秋笔》、《将相和》、《赤壁之战》、《赵氏孤儿》等。

谭富英

谭富英(1906-1977),擅长靠把戏,继承了'谭(鑫培)派'和'余(叔岩)派'的风格,并发挥自己的特长,称为'新谭派'。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空城计》、《战太平》、《击鼓骂曹》、《将相和》等。

杨宝森

杨宝森(1909-1958),根据自己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这一特点加以变化,唱工清醇雅正,韵味朴实浓厚,做工稳健老练,称为'杨派'。代表剧目有《失空斩》、《伍子胥》、《击鼓骂曹》、《洪羊洞》、《汾河湾》等。

奚啸伯

奚啸伯(1910-1977)曾得到京剧名老生言菊朋的赏识,授以《击鼓骂曹》等戏。代表剧目有《白帝城》、《宝莲灯》、《清官册》、《苏武牧羊》、《法门寺》等,尤以《乌龙院》更负盛名。

(0)

相关推荐

  • 杜氏祠堂落成记

    [杜月笙](1888一1951)浦东高桥人.十四岁时,在十六铺一家水果店当学徒,他的绝活就是削水果,左手拿一个苹果,右手拿一把水果刀,将苹果削得滴溜溜地转,苹果削好,皮不掉,仍将苹果裹着,吃前,将苹果 ...

  • 京剧老生流派

    谭鑫培去世后,继承"谭派"唱腔的代表人物当数余叔岩.余叔岩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一步发展了"谭派"艺术,被称为"新谭派",社会上公认他是谭鑫培以 ...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五.一)

    伍 京剧的超级明星 一 说起京剧的超级明星,一定要提到"同光十三绝". 下页这幅由晚清画家沈容圃绘制的人物画,长有丈余,现收藏在梅兰芳纪念馆. 画上的十三个人,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

  • 《余杨言麒京剧老生》

    <余杨言麒京剧老生>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 ...

  • #京剧里的老故事# 一次,翁偶虹到金少山...

    #京剧里的老故事# 一次,翁偶虹到金少山家里商量剧本<钟馗传>的修改事宜,恰巧赶上杨小楼的女婿刘砚芳也在.刘砚芳有个儿子叫刘宗杨,一直跟随杨小楼学习武生(杨无子,遂将宗杨视为可继承杨派衣钵 ...

  • 京剧里的“走边”与“起霸”是怎么来的?

    "走边"是京剧武戏中常见的一种舞蹈,历来的解释是说剧中人在机密.隐避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的"靠边走"的动作,所以叫"走边".从形式和内容相结 ...

  • 【侃京剧】京剧里的故事(上)

    京剧剧团过去叫作"戏班子".戏班里谈起京剧中的故事有一个习惯的说法,叫做:" 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有的书里把这句话翻译成京剧演过的戏有" ...

  • 【侃京剧】京剧里的故事(中)

     <丹青引> <丹青引>又名<杨云友三嫁董其昌>.事见清李渔<笠翁十种曲>中的<意中缘>传奇.陈墨香改编,荀慧生首演,为荀派六大喜剧之一,以 ...

  • 京剧里那些骗子和他们的悲惨下场

    ♬♫♪♩ 一年一度的愚人节又来了,这是个可以尽情整蛊死党或者趁机表白的日子--然而八,小编在这里劝大家,善意的谎言说说,无伤大雅的玩笑开开都很好,至于另外一些咩-- ♬♫♪♩ 小戏场大人间,戏场说的是 ...

  • 【侃京剧】京剧里的故事(下)

    <西施> 西施的故事在中国的民间流传很广,许多剧种的诸多名家都把其人其事搬上舞台.其中尤以梅兰芳的演出盛名独享. 相关故事见明·梁辰鱼<浣纱记>传奇.<史记·吴越世家&g ...

  • 谈京剧里的迷信:“总较诲淫诲盗要好些”

    今日推送文章之原题<旧剧丛谈:迷信辨>,录自<十日戏剧>第一卷第一期,作者署名为叶慕秋,其在文中发表了对旧剧中"迷信"的看法,并借此提出了对旧剧改革的一些观 ...

  • 京剧里的丑角

    无丑不成戏,丑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包括文丑和武丑,文丑亦称小花脸或三花睑,武丑又称开口跳. 文丑分为官文丑.方巾丑.茶衣丑.巾子丑和彩旦. 传说当年唐明皇演戏,就是应工丑角.因皇帝的身份,演戏有诸 ...

  • 失聪女画家用水墨画画出京剧里古典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