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朗诵来培养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
用朗诵来培养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
陶建军
湖北省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相互交际的工具,语言这种工具如果运用不好,说的话别人听不清楚或者听不懂,就会让人觉得难以沟通,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同普通人一样,语言也是开启智障儿童“智慧”大门的钥匙,有了语言就能与外界沟通,只有和外界沟通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因此,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它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打好语言基础,能够使智障儿童终身受益。
但是,智障儿童常伴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缺陷,如口吃、语言不连贯、吐字不清、用词不当、词汇贫乏等等,语言障碍和缺陷,常常成为智障儿童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制约因素。这种情况,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从这一角度说,智障儿童的父母家人和教师都应该理解和同情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和缺陷所带来的痛苦,千方百计地补偿和矫正他们的语言障碍和缺陷,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进行社会交流。
无论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还是语言训练的实践,我们知道,对于语言能力的培养,最初的训练,都应该是朗读。对于智力障碍者来说,最基本的事实是,朗读可以打开他们的喉咙,让他们能够发声,进一步,朗读能逐步让学生的语言能够连贯起来,朗读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能够不断积累丰富他们的词汇,进入逐步培养的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朗读能够激发学生记诵的兴趣,一定数量的材料积累,会为他们的语言运用打下基础,再进一步,朗读还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因此对于培智语文教师来说,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责无旁贷。
指导朗读要注意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智力障碍学生因为自身缺陷,有的不愿意发生朗读,有的懒得朗读,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一样要根据智障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师要注意通过营造情景,比如根据朗读材料的特点,配以合适的音乐或者动画、图片。大多是智力障碍学生喜欢节奏感强且富有韵律感的朗读材料,因此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选择古代诗歌,作为学生的诵读材料,为了激励学生诵读,还可以要求学生击掌打出节奏,增强朗读的趣味性。比如,我们在诵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七言绝句的时候,老师就带领学生击掌而诵,学生记诵的效果很好。
指导朗读要注意教师示范
有些智力障碍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恰当示范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对于智力障碍学生而言,教师的示范尤其重要,这个过程可以有关于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和停顿,语气的强弱和情感,都应该在示范中表现出来,由于智障学生的模仿能力相比较正常儿童而言更强,他们又更加呆板,不知道变通,甚至固执己见,学到以后,就不容易改变,因此教师的示范朗读显得格外重要。
指导朗读要妙用视音频资源
智障学生在课文的朗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音调不准,停顿不当,语气和情感把握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相应课文朗读的视音频资源,一方面通过让学生欣赏听读,充分感受到课文内容的丰富与深刻,更重要的是通过播放这样的视听资料,让智障学生能在别人的朗读当中获得启示,即: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通过音调和语气来表现的,朗读时应该怎样把握;对于重音和停顿,朗读时又该怎样处理等等。久而久之,在如此的示范性作用下,学生的朗读水平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如:在《春雨》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借助视音频组合的优势,使朗读教学达到了理想的境地。上课伊始,播放配乐《春雨沙沙沙》这首儿歌的音画视频,配以视频中教师语音语调标准的朗读,学生在感人的旋律、生动的画面与课本内容和谐共鸣中理解诗歌意境。老师读罢,学生纷纷响应,学生融入其境,读出其境,乐于其境。
指导朗读要注重丰富形式。
朗读有多种训练形式。如领读,老师或者学生带领其他学生读;如齐声读,全班学生一起读一篇课文或者诗词;如分组读,将学生按照性别或者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激励学生在竞赛中朗读,还可以分角色读,有表情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又使课堂不至于单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