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精神病”都是基因惹的祸吗?并不是,答案在这里

过年回家的时候,听说了一件很伤感的事。我一个小学同学,居然得了精神疾病,成了我们那里家喻户晓的“神经病”。刚听到觉得很不可思议,也完全无法想象一直成绩优异、长相帅气的他怎么会变成了“神经病”。

我妈妈说我不在家的时候,他三天两头去我家找我,然后拉着我妈妈讲那些被他讲过几十遍的小学经历。每次他走后,周围人都要感叹一句“可惜了”。对啊,真的很可惜,即使几十块钱一套的衣服,穿在身上也跟模特量身定做的一样,那么帅气,本来未来可期,可结果却不遂人愿。

这次我回家了,他又来了,又是一个人在那里说着我们小学各个同学的糗事。他告诉我,现在只有小学的事情记得最清楚,其他时间段的事情都是模模糊糊的,感觉跟做梦一样。要不是他偶尔会恶狠狠地自言自语,我都怀疑他只是间歇性的失忆而已。

有人说他家风水不好,有人说他们家得罪神灵了,不迷信的年轻人会说是基因、染色体的原因,不然怎么解释好好的一个人经历了一场分手风波就变成这样了呢。

在这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像自闭症、多动症等精神疾病都是基因的原因,是天生的。这几天看了一本书,书中的观点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那就是英国作家奥利弗·詹姆斯著作的《天生非此》。奥利弗·詹姆斯是英国著名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作家、记者还是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人和主持人,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

作者在书中举了注意多动缺陷障碍和自闭症的例子,两种疾病的症状重叠部分太多,不禁让人怀疑,这些“疾病”是否真的像它们当初被命名时那样,可被划分为独立的病种存在。根据研究表明,就注意缺陷障碍而言,仅有1%——3%可以通过基因来解释。反过来说,即是证明了97%——99%的原因并非基因。也有研究发现,34名在5岁前被确诊患有自闭症的嗯,到了童年晚期或成年早期,就都没有任何自闭症的症状了。这些孩子已经恢复,因此这种疾病不可能是基因造成的。

精神疾病的真正成因

人的身体中有一种激素叫做皮质醇。当你遇到威胁时,体内的皮质醇会秘密激活大脑中“战斗或逃跑”体系。如果频繁地处在紧张环境中,或许就会永远陷入这种战斗或逃跑的模式,就是说,即使没有威胁,大脑也会随时准备好应付。这通常会导致皮质醇水平极高,经年累月,会使人在生活各方面表现得焦虑、抑郁、暴躁易怒,即使很小的刺激也会反应过度。那如果皮质醇过低会怎样呢?这意味着大脑已经习惯时刻经受威胁的恐惧状态,因此即使看到一个紫色三头火星人出现在客厅,也依旧会平静地说“嘿,哥们,你好啊”。这是精神变态的表现,是一种冷酷、残忍、不受普通风险影响的状态。

皮质醇的化学结构

所以,精神疾病的真正原因是由身体内的皮质醇基线水平不正常引起的。

那么皮质醇的基线水平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1、幼年时期受到照料。

儿童从小得到的不回应、不稳定或虐待的照料方式,会对大脑的电—化学方面造成影响,从而造成异常高或低的皮质醇基线水平。

一项对18个月大的婴儿的研究显示,在日托所接受群体照料一周后,这些婴儿的皮质醇水平是在家中的两倍。10项系列研究中的一项发现,相比在 家中,在日托所被照顾的3岁以下的儿童的皮质醇水平会失调,这也意味着:三岁之前,儿童需要亲近的成年人对他进行有回应的照顾,而且照顾者不会换人,也不会因为照顾其他孩子而分心。

所以,对儿童幼年时期的正确照顾变得至关重要。对婴幼儿发出的信号进行敏锐地察觉,并随即做出回应,这一点已被认为是儿童精神健康的根基。后也来有无数的研究表明,幼年时期受到的照料不足才是人的脆弱性甚至极端精神的罪魁祸首,基因并非原因。

2、出生前经历的影响。

每个准妈妈在孕期都听说过这样的话,“怀孕了心情好,孩子就会长得漂亮”。“心情好”和“变漂亮”我不知道是不是成正比,但是心情好,可以让婴儿发育得更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研究发现,儿童皮质醇水平失调有一部分影响来自出生前。也就是说儿童的一部分“电—化学调节器”在出生前就决定了。科研人员通过对几组儿童出生前到童年晚期这一阶段的跟踪调查,发现,如果母亲在产前三个月抑郁,那孩子在7——10岁患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问题(比如乱发脾气)以及焦虑症的概率就会大幅增加。

产前问题还会导致其他问题,如果母亲在孕期精神焦虑、抑郁或者抽烟喝酒,那么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孩子在十一二岁时患有人格障碍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他们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关注自己,无法考虑他人,情绪波动过大等等。

所以,准妈妈在孕期多运动、保持好心情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对未出生的宝宝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我们了解了孩子容易焦虑,不善于控制情绪等问题的真正原因,甚至自闭症、多动症等精神疾病发病原因都不是基因原因,说明这些问题都是可避免的。也许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糟糕的孕期,但是还来得及,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养育方式给孩子一个心理健康的童年。

那么,作为父母怎样对孩子才算是正确的养育方式,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相比于其他物种,人类依靠父母生存的时间最长。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能在出生几周或几个月之后脱离父母,独立生存,但人类最少需要5年。因此,人类自出生起就一直迎合自己的养育着,期盼得到关爱和其他物质上的需求。孩子努力获取父母的关注,并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无限维护,作者将这种普遍趋势称为“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正是因为年幼儿童对父母的全然依赖性,所以对于子女来说,想要获取父母赞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完全复制他们的所作所为。作为父母,最好教育便是,做好自己。让孩子在跟自己相处的过程中,学会良好的日常习惯、知足常乐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处事方式、以及具有创造性的玩乐方法等。

父亲影响着孩子

二、不要情感虐待。

这里所说的虐待不是指广义上的“虐待”,毕竟那样的父母少之又少。而是指,精神虐待,这是被大多数父母所忽视的,也是造成儿童心理出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一起回忆几个小场景,看看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1、饭桌上,母亲对考砸了的儿子说“你怎么这么笨,我上学时比你聪明多了”。

2、每次家里丢了个小工具、有东西弄坏了,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就冤枉儿子说“说了多少次,要你不要动我的东西”。

3、儿子想要帮忙修理一个东西,父母在旁边说“走走走,别在这里碍事,你会修什么东西”。

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也会不经意间就这样做了。研究表明,这种情感虐待是最具有毁灭性的虐待。如果你坚持告诉你的孩子他们很蠢、很丑、很胖或者其他,他们的内心就会觉得不满和受到伤害,这种伤害是很难被治愈的。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所有父母都会在无意中对子女或多或少的虐待,而大多数人或许完全不曾在意到自己过去有这种行为。作者把这种将自己厌恶的消极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的现象,称为“我很好,而你不是”机制。

作为家长,经常打击孩子自信心,对他们发泄不良情绪是很容易的。这件事本身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反复如此,孩子们就逐渐会变得自卑、唯唯诺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这种模式最终将演变成一种精神虐待。

所以,我们需要将“我很好,而你不是”的心理转换为“我很好,你也很好”。

三、放弃基因说,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你认定家里的“小恶魔”属性是不可改变的,是基因遗传决定的宿命,那你就更容易认为自己完全无法控制你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你经常说,脾气差随了他爸、爱哭爱闹像他妈妈、做事磨蹭像他爸爸,算了,这都是遗传的,没办法……你没有想过这些只是他在平常生活中跟你们模仿的吗?

再比如,你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而你认为疾病的成因是基因导致的,认为这是一种单纯的生理机能缺陷,那么你就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孩子的表现会更差,父母对他们行为和评价则会更低,对康复的态度也更消极。

有一项研究,对373名13岁的儿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研究者要他们对于以下两种观点进行选择,“你的智力有限,自己能做的很少”和“你永远能极大地改变自己的智力”。随后他们接受动机测试,内容包括:对学习的态度、对努力付出就会有结果的信心、以及面对失败会感到无助还是积极应对。结果,在两年的学习中,持可塑性观点的儿童的数学成绩不断提高。他们比持固定观点的儿童更为成功,因为他们更愿意思考就算失败了也会继续加倍努力而不是感到无助。

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只是需要你慢慢去鼓励和发现。

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一书中,向我们罗列了大量真实案例,对后天培养远胜于先天遗传的事实进行了深刻、清晰又尖锐的辩护。也详细说明了人们通常会忽视的,幼儿早期受到的虐待是后期心理疾病根源这一事实,为我们解开了大量基因谜题。

听过很多大人对十岁左右孩子的评价大都是“XX,现在真是读书了,懂事了,小时候那么调皮又招人烦,现在变得好有礼貌啊”之类的。也听很多妈妈说过,究竟那个让她付出了所有时间来陪伴和教育的小孩,最后长大了,和那些没有被贴心陪伴的孩子相比,究竟有什么优势。因为在外人看来,他们最后基本上都长成了大人期待的模样,也很少出现所谓的“坏人”和“精神病”。

可是,只有那个孩子知道,童年的伤害虽然不影响成年后的事业有成,但那些烙印在心里留下的影响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和最亲密的爱人、孩子相处的时候才会显露无疑。

我们常常会认为给了孩子丰富的物质条件,孩子便应该得到满足。其实比起物质层面的东西,做好自己、以身作则,多陪伴孩子、理解孩子,才是最孩子最大的爱。

(0)

相关推荐

  • 无能之辈的兽行

    王小波说:我们的所有痛苦其实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其中有人会将这种愤怒迁移到儿童身上,并以此来缓释自己的痛苦,究其本质,他们只是一群无能的人儿罢了. 正是这些无能之辈,像禽兽一样制造着人间灾难. 辽宁 ...

  • 他们不是我们的大麻烦,而是我们的小天使——这是一束光,写给自闭症家庭的希望

    中医  修行  手把手   心传心 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 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 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 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 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一人一个世界 独自闪烁 孤 ...

  • 这8个育儿理念的“坑”,你曾经踩过吗?

    要说,这届父母是最爱学习的父母,绝对没有争议~哪个爹妈的手机里,没存过几个育儿公号,案头上没屯过几本育儿书? 不过,碎片化式的理论也特别容易闹出一些误解,产生一些育儿迷思.再加上,早期儿童发展科学的研 ...

  • 天底下无不是之父母,只在我国成立

    前两天刷视频看到国外的事,五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开着防爆车,趁这家老公不在家的时候去解救小孩子和妻子. 起因是小孩子在幼儿园说了一句爸爸在家里拿枪欺负妈妈和我. 虽然这个事情是乌龙,他们其实是拿玩具枪在家 ...

  • 医生有能力诊断自闭症,为什么不负责治疗?为何患儿要去康复机构训练?

    说到自闭症康复机构,对于自闭症患儿和家庭来说,既是希望,又是噩梦. 希望在于,目前医学的传统说法是自闭症患儿只有通过康复机构长期的康复训练,才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从而融入社会: 噩梦在于,夫妻一方辞职后 ...

  • 康语:感谢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她

    2021年5月9日,是第108个母亲节.曾经,母亲是一个小女孩被家人呵护,如今,母亲是一棵大树,撑起我们的家.而康语教育在多年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工作中更深有体会--每一位母亲都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所 ...

  • 哮喘患者ICS应答“不着调” 都是基因惹的祸?

    哮喘患者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应答差异甚大.虽然应答差异部分是由依从性和环境决定的,但更多是遗传因素在作祟,基因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指导治疗.2019年1月,发表在<Clin Transl ...

  • 男人好色不是错,都是女人惹的祸,你们女人...

    男人好色不是错, 都是女人惹的祸, 你们女人乱打扮, 故意露给他们看, 穿吊带.露肚脐, 哪个爷们不着急, 又描眉.又化妆, 身上喷的那么香, 又露胸.又露腿, 还说男人老色鬼, 头发长.裙子短, 还 ...

  • 男人好色没有错,都是缺德惹的祸。

    笔者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些女人总是习惯性的把欣赏美女的男士称之为好色或色狼,其"贬义"色彩实则是一种偏见. 何为好色?望文生义的解释即是喜好美色,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异性之间的相互吸 ...

  • 幽默微小说《都是转基因惹的祸》侯守华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陈小军偶尔看到老婆的私信,发现她和小李藕断丝连还有来往,而且婚前还有过''潜规则''.左看右看儿子不仿自己,心里就怀疑儿子不是 ...

  • 50岁老汉坐在大街痛苦流涕,都是“搭伙”惹的祸

    每个人都面临养老问题 ,对于未来的日子 ,很多人在年轻时就有规划 ,也有一部分人 ,直到临近暮年 ,才清楚自己面临的处境 . 当下 ,有些人"搭伙"过日子 ,搭伙和结婚不同.结婚时 ...

  • 都是虚荣惹的祸——吹牛大师鲁智深的故事(之二)

    鲁智深 上回我们说到,这鲁智深是个多厉害的人物啊,他为什么还要借"镇关西"的名头,来妆点自己的门面呢? 我们觉得,鲁智深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这个道理概括起来说,主要 ...

  • 都是月亮惹的“祸”!

    3月1日的"克勒门"文化沙龙2小时的时长都让来宾意犹未尽,舞台上的大屏都暗了,可大家还激动地久久不愿散场,最后,不是丟眼镜的,就是落衣服的,还有丟假牙的. "克勒门&qu ...

  • 黄杨叶片失绿白化,都是叶螨惹的祸!

    CLICK TO FOLLOW US 每年进入夏季后,多数的黄杨叶片就不再油绿发亮,呈现出黄白色或灰白色,叶面布满针刺状微小的白色失绿斑点,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病害,其实是叶螨大爆发危害导致的. 叶螨亦称 ...

  • 都是财产惹的祸,历数超级富豪们的离婚官司

    5月4日清晨, 比尔·盖茨 与妻子 梅琳达·盖茨 通过Twitter发布声明,宣布决定离婚. 比尔·盖茨今年64岁,梅琳达·盖茨56岁,他们的婚姻已长达27年,曾经是完美婚姻的典范.两人共育有3个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