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上市的背后:可观的收益与争议的品控
近日有消息显示,网红零食品牌三只松鼠叩开A股大门,将于本月12日正式在深交所挂牌。对于三只松鼠这场上市之旅,有媒体用上了“一波三折”这个词。
其实早在2017年,三只松鼠就曾积极谋求上市,却屡遭碰壁。2017年3月,其递交招股书冲刺IPO,但审核进度多次遇阻,一直到当年10月,有媒体发现审核进度变为“中止审查”,据相关负责人回应,系签字律师辞职导致IPO终止。
虽然三只松鼠随即更换律师并使得招股书回复审核,重新进入排队状态,但这次又因证监会发审委第72次会议发布补充公告,三只松鼠首发事宜“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对其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曾有爆料称其与投资方就“上市时间”签署过对赌协议,因此如果这份协议真的存在,现在相关股东应该已经在内部掌握了更大的权力。
积极谋求上市的背后,是极为可观的投资回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今年已经是三只松鼠第三次谋求上市,抛开传言的“对赌协议”来看,到底是什么推动其如此积极地递交申请呢?
首先不妨来看看三只松鼠近年的发展情况,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年产值预计将由2015年的10,589.62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9,925.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7%。可以说全国吃货的共同努力,造就了这个近两万亿的市场规模。
根据企查查显示的资料,三只松鼠从2012年到2017年融资虽然达到6轮,可投资方的名单并不算长。IDG、今日资本、峰瑞资本,以及最后神秘E轮融资加入的正居资本——仅此而已,也并不像其他乘着风口的企业一样,有着极为繁多的投资人名单。
根据三只松鼠的招股书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9.24亿元、20.43亿元和44.22亿元,差不多每年都翻了一倍。而在此次IPO上市之后,根据蓝鲸财经透露,上述投资都将迎来巨额的回报,“A轮投资的回报达到370多倍,B轮投资为60多倍,C轮15倍。峰瑞资本投资的D轮,回报也有三倍以上”。
面对如此高的回报率,换做是任何人,恐怕都会拼尽全力督促所投资的企业,尽快上市变现。
结合第三方的力量,三只松鼠有得也有失
但是在巨额收益以及日益显著的名声背后,三只松鼠的运营模式也频繁受到外界质疑。其中人们最为关心的,毫无疑问是食品安全方面。
早在2017年的8月,也就是三只松鼠第一次准备IPO上市期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总局关于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当晚,“三只松鼠开心果被检出霉菌超标”登上微博热搜榜。
按照当时三只松鼠发布的声明显示,在经过原因排查之后,认为霉菌超标极可能是产品出厂后在存储及运输条件下控制不当,引起霉菌滋生导致。同时相关负责人透露,配送是由第三方负责。
如今再来看招股书内容,其中解释称三只松鼠“主要从事自有品牌休闲食品的研发、检测、分装及销售”,“成为连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产业生态平台”。换句话说,三只松鼠在生产方面采用的是工厂代工模式,依然是“第三方”。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三只松鼠这家互联网食物品牌,发展的侧重点更多地压在“营销”上。针对年轻人喜欢在追剧的时候磕点零嘴的习惯,其在电视广告植入方面下的投入着实不小。据不完全统计,在诸如《欢乐颂》、《小别离》、《微微一笑很倾城》等热播剧集中,均出现了三只松鼠的植入广告。
显然这些广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三只松鼠从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达到897.39万、897.39万,以及2.41亿元,更是天猫旗舰店粉丝数量排行榜第一的品牌。
但是有得必有失,借助“第三方”模式,三只松鼠能够整合相应的资源,不必自己从头开始开办生产工厂以及建造物流团队,只需负责好最为擅长的营销部分,就能获得成功以及丰厚的收益。但与此同时“第三方”的经营模式,则也成为其在品控方面的把关能力最大的隐患。
“第三方”与“自营”,差的还是一种责任感
对于已经习惯了畅游电商平台的消费者来说,想必深知“第三方”与“自营”之间的沟壑到底有多深。
尽管在发展初期电商以十分的热情鼓吹“第三方”模式,并强调这有益于“资源整合”。实际上“第三方”模式也确实造就了电商平台在短时间内达到难以估量的高度,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第三方”模式下往往会出现责任人众多,责任关系复杂的情况。对于消费者来说维权更加吃力,对于商家来说,则更是很难意识到运营管理模式上的缺漏。
举例来说,你在A平台上购买了B商家的商品,并由C物流送达,在收货时却发现商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消费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反馈平台,但此时平台却告知可能是B商家的锅,而B商家信誓旦旦地保证发货时没问题是C物流的锅,C物流同样觉得自己在处理上合规……这场甩锅大战往往得不出能得出每个人心悦诚服的结果,久而久之消费者怨气积深,量变终究引起质变。
但是相较之下,“自营”模式下则责任十分清晰,消费者维护自己权益时的底气也更足一些,久而久之消费者对于“自营”往往下意识地更为信任。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很多电商平台纷纷开始强调“自营”服务,以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限,以博得消费者的信赖。
从电商平台,再转到电商品牌身上,除了高速发展之外,商家或许也应思考如何更有力地保障品牌信誉,以及赢得消费者信任等问题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一场无差别充电比赛,让我们重新认知了手机快充
快充功率大就一定充电快?看完这场比赛你会发现并不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