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的能量耗散和机械磨损(成本约为119EJ)。因此,理解摩擦过程的机理和寻找最佳的材料组合,理想地提供一个接近无摩擦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二维异质结构层间范德华相互作用弱和晶格失配自然,是实现扭角无关的超低摩擦的理想平台。然而,对于有限尺寸的界面,畴边对摩擦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在此,来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张光宇等研究者报道了MoS2/石墨和MoS2/六方氮化硼异质结构界面的超润滑现象和边钉扎效应。相关论文以题为“UItra-low friction and edge-pinning effect in large-lattice-mismatch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1-01058-4超润滑的概念,是由Shinjo和Hirano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它描述了两个接触面之间摩擦消失的现象(后来也被称为结构润滑)。在范德华(vdW)材料中,由于其晶体结构在较弱的vdW力作用下保持在一起,因此,具有超润滑性。然而,在二维(2D)同质结构中,超润滑性表现出强烈的扭角依赖性。当发生滑动时,层倾向于旋转和锁定在相应的状态,导致超润滑性消失。vdW异质结,可以减小两种接触材料之间的晶格失配引起的通约性问题。在石墨烯/六方氮化硼(h-BN)异质结构中发现了微尺度超润滑性,显著降低了扭角依赖性。然而,在石墨烯/h-BN异质结构中仍然存在扭角依赖,这可能是由于小的晶格失配。因此,研究晶格失配对二维异质结构超润滑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此外,广泛的区域边缘和界面台阶,对有限尺寸二维界面的超润滑性的影响,可能会阻止超润滑性。在此,研究者利用横向力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不同晶格失配(MoS2/石墨、MoS2/h-BN和石墨烯/h-BN)的二维异质结界面。结果表明:大晶格失配MoS2/石墨和MoS2/h-BN异质结界面的摩擦系数(COF)小于10−6,扭转角依赖性得到抑制。与此同时,研究者证明,这两个异质结的摩擦力是由钉住边缘或衬底台阶效应主导的,而不是由界面滑动阻力,例如,势能起皱。相比之下,石墨烯/h-BN滑动摩擦过程中界面滑动阻力占主导地位,晶格失配较小。经典分子动力学(MD)模拟表明,靠近薄片边缘的原子在滑动动力学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因为它们相对于薄片的其余部分呈现出增强的面外结构畸变。鉴于到MD模拟中力场的非反应性,研究者也间接证明了畴边缘的悬空键,主要对基底的攀爬过程中观察到的摩擦力有贡献。图1 二维异质结构的摩擦特性。图2 MoS2/石墨和MoS2/h-BN异质结构界面的超润滑性。图3 三种不同异质结构界面的摩擦源。图4 MoS2薄片在石墨上滑动的MD模拟结果。图5 界面台阶对摩擦力的影响。在此,研究者证明了大晶格失配的MoS2/石墨和MoS2/h-BN异质结界面具有极低的摩擦系数,~10−6,没有任何扭角依赖性。实验和MD计算均表明,MoS2/石墨和MoS2/h-BN异质结中的钉住边和界面台阶,是摩擦过程的主导因素,而石墨烯/h-BN中的小晶格失配是界面摩擦的重要原因。该研究结果表明,接触面的晶格失配和界面台阶的缺失,是设计近无摩擦滑动副的关键因素。(文: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