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城,南越王的兴王之城

▲佗城地图

说起佗城,来头可真不少啊。佗城,原称龙川城,是“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唯一一个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也是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百粤首邑”、“岭南第一县”,也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有着“中华姓氏之最”、“中华古祠堂博物馆”、“中国科举文化之窗”之美誉,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称,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客家百家姓围龙宴

佗城客家百家姓围龙宴,据说这是客家人最高的接待礼仪。

佗城百家姓围龙宴也称百家宴,是佗城客家179个姓氏家庭逢年过节、办好事,宾客来往最高的接待礼仪和最具特色的习俗,由佗城179个姓氏各家各姓拿出一道最精彩拿手的菜肴和最好的家酒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有着“吃百姓宴,穿百家衣,喝百家酒,纳百家福,成百样事,享百年寿”的传统说法,使宾客能亲身体验佗城179个姓氏围龙宴的走席民俗文化,一次品尝佗城179个姓氏的美味好酒,是游客参与体验佗城客礼民俗文化备受赞誉的活动。

整个百家宴共有12个流程:山歌迎宾——好事带上——茶礼敬宾——迎宾歌舞——百姓送肴——百家摆宴——邀客入席——祝酒开席——围龙转运——围龙走席——互动表演——山歌送客。

▲进入宴席前,客家女都会给最尊贵的客人献上一条客家人最神圣、最吉祥的信物“好事带”。据说带在手上会“好事连连”喔。

▲客家女穿着节日的盛装,把菜、酒送到围龙宴席上。

所谓围龙宴,最特别的是围龙转运和围龙走席两个环节了。先是每个宾客右手举杯,左手挽领座的右手,按顺时针方向转,边转边举杯敬宾客。而走席就更有意思了,大家拿着碗筷,边走边吃,想吃哪桌的菜,就去夹哪家菜,一时整个宴席上,热闹非凡。

南越王越佗兴王之地

用完百家宴,必须要逛一下这座与平遥古城齐名的佗城古镇。来到佗城,有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南越王赵佗。

▲供奉在南越王庙正殿上的越佗坐像。

据史书记载,现龙川县佗城为龙川首任县令赵佗所建,是史料记载中岭南最早的城邑,后为纪念赵佗而改为现名。

当年越佗率领秦军平定岭南定居南越大地,成为第一批成规模、成建制的南迁客家人。后来赵佗以龙川为基地,逐步统一岭南,建立南越国,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也是岭南客家先祖,是秦汉时期岭南进入文明、建立南越国与广州建城的代表人物。

走进佗城,看起来完全不像一个旅游小镇,比起平遥古城的熙熙攘攘,佗城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也没有到处挤满游客、人声鼎沸的景象。街两边是老式骑楼,有些老旧门面,还是用六十年代的木板拼接而成,开关门时需一页页装卸。

小店经营的生意多与本地特产有关,最多的是花生榨油坊,多为家庭式手工作坊,再就是制衣铺、五金手艺铺、杂货铺等等。

▲在魁星楼过街门楼偶遇的老人家,冲着我一直笑,并且还摆出一个手势让我拍照,非常可爱。

走在街道上,我们不时与镇上古稀老人、可爱孩童以及家犬相遇,整个小镇显得非常古朴、悠闲,如果不是中间夹杂着一些现代的水泥楼房,要么以为穿越了,要么以为是一座影视城。

▲老人家就在自家店前,摆起一桌麻将,根本不受路人的影响,生活非常悠闲自在。

▲佗城镇政府所在地,院内有一棵千年古榕。

佗城内,沿着百岁街往里走,每条街都遍布历代文明古迹。有与学宫相辉映的考棚,有秦朝时挖掘的“越王井”,有明代的古城墙、祭祀赵佗的南越王庙、赵佗故居遗址、城隍庙等等。城外有古码头、苏堤、塔、桥、寺庙等等,古景名胜,数不胜数,但我最喜欢却是古建筑、古桥以及古道和古树。

▲佗城中山街,左侧是南越王庙,庙前并列的三棵高大的千层树,都是近两百年年的古树了。

南越王庙是后人奉祀首位县令赵佗而建的庙宇,据史籍记载,庙宇原址在赵佗故居处。清康熙六十年知县藏琮在平寇祠故基(今佗城中山街南越王庙址)重建南越王庙。庙占地350平方米,二重四合院,前殿祀南越王,后殿祀宋朝苏辙、陈次升、吴潜和明代洪云蒸、邓茂官、伍仪、杨士元、林廷植、唐希孔及清代耿惇等“十贤”。上述诸人均曾在龙川为官,颇有建树,受县民尊敬,誉为“十贤”,并将他们入祠供祀。

佗城越王井建于秦代,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光孝寺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龙川首位县令赵佗的汲水井,后赵佗为南越王,故此井被称为“越王井”。

越王井井口平面六角形,以四块石板铺成。井深数十米,圆筒形井身为青砖构筑,中部直径2.5米,是市文物保护单位,井边立有唐韦昌明《越井记》碑刻,现存较好,属岭南古井之一。

▲越王井的水至今仍为清凉甘甜。

▲越王广场上的赵佗雕像。

中国科举文化之窗

我们中午所体验百家宴的地方,是一座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就是佗城影剧院。影剧院建于1962年,是一栋十多米高的中西合璧建筑,高大、气派,门楼上的对联和标语足以说明这里是一个时代的政治核心。据说影剧院外墙的砖是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每家每户从家里捐献出来的,然后大家一齐动手砌上去,所以墙面看上去不太整齐。

与影剧院相邻的是龙川学宫,又称孔庙,也是整座佗城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了。学宫始建于唐朝,于明清几代改建、重建,又几度烧毁破坏,直到2006年再度翻建。学宫是祭祀孔子和管理儒学的地方,分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三进三出,看似分开,又紧紧相连,檐下雕梁画栋似白云朵朵相连,又似链条环环相扣,远看学宫,气势磅礴、庄严肃穆。不知道是有意安排,还是无意巧合,学宫旁边就是佗城中心小学。一座古代的学府和一座现代的学校并驾齐驱。

所谓考棚,即贡院,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一般重要州府才设置。考棚目前广东只遗存佗城一座,它建于清光绪年间,现在还可看得出当年的繁盛场面:几间高大的木架结构房子整齐排成3列,地势一排比一排高,每排房子里面空荡荡的,现在只剩下一根根粗壮的木柱子密集竖立在考棚中间及两旁,朝东的墙壁仍保留着十多扇木窗。

中间很空,据说是巡考人走动监视的地方;两边很窄,据介绍,两边当年是隔成一间间2米左右的小房。据当地史料记载,考棚当年用许多丁字形木板隔成一个个2米见方的小间,每个小间对着一扇窗户。巡考人则在考场中间走动监视,贡生们在科考时就进入这一小间房里3天不出来。龙川考棚附近不少老人称建国前曾见过考棚内丁字形木板隔成的小屋。

清朝光绪年间自从新建龙川考棚后,龙川每年的科考乡试均在此举行,场面热闹非凡。当时河源、和平、连平、紫金、兴宁、五华等县的不少文人都到此赴考。

▲这是其中展示的一份考生试卷,每份试卷都会经过好几个监考官的批阅,打圈的表示“优”,打三角型的表示“良”,打点的表示“中”,打一竖的表示“差”,打叉的表示“劣”。以其可以看出这份试卷在监考官眼中,还是相当优秀的。

佗城考棚是广东省唯一遗存的古代科举考试设施,在全国可查考的 204 座学宫和14 处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广东龙川(佗城)、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学宫和考棚并存,相当罕见,是了解孔子儒家文化的圣地,也是展示中国科举文化的窗口。

▲考棚里种植有两棵白玉兰,也有两百年了。花开芬香。

▲除了文考,还有武试。武试要考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精通。这是考棚里保存下来的一相石桩,是武生比试力量用的,非常重,我们两个年青人都抬不起来,可见当时考试之严。

中华姓氏之最

佗城现存的古建筑大部分建于明清时期,分两种:一是祠堂,二是民居。在佗城,有两多,一是百岁老人多,二是姓氏多。龙川有237个姓氏,仅4万多人的佗城就有179个姓,其中只有2000多人的佗城村就有140个姓,号称“中华姓氏之最”。

姓氏多,也就祠堂多,仅百岁街一条街上就有毛、王、林、张、叶、曾、陈、谢、朱等十多座祠堂。赵佗当年从中原带来一批人在龙川扎根建城,有士兵,也有家属,因为背井离乡,被称为“客家人”。客家人每到一处,必先立家训、建祠堂。

据资料记载,清末民初,宗祠建筑达到顶峰,有历史记载的宗祠有89间,每间一姓,佗城现存老祠堂48座,在镇上随处可见,夹杂在民居中。

▲比如蔡氏宗祠,如果不是门前写着“宗祠”字样,以为就是一座普通民宅。

▲曾氏宗祠建成欧式风格,不仔细看,很像一座现代别墅或教堂。

走过佗城的“百岁街”,古祠堂一间挨着一间,每一间的建筑风格也都不同,佗城也被誉为“中华古祠堂博物馆”,也是客家人孝敬先人、教育后人,是孝善文化的见证。

▲经过一户人家,发现墙上挂着一幅相框,里面有十几张反映这个家庭不同人物,不同历史事件的照片,非常具有年代性。

由于时间关系,佗城的许多景点我还来不及参观,如著名的龙川县商会、正相塔、苏堤、百马归巢明代民居、古城门、城隍庙、古渡口等等,但行走在佗城古镇上,我仿佛置身秦汉,又如来到明清,犹如翻开一本千年史书。回眸佗城,古门、古街、古道、古树、古民居、古祠堂、古码头...一步一文物、三步一古迹,都让我流连忘返,依依不舍。虽然这是我第一次踏足佗城,却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在探索这座古城,感受这两千多年的文化精髓。

(0)

相关推荐

  • 探访千年古镇---    佗城

    佗城镇大门      佗城镇位于广东省龙川县最南端,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的美誉,因南越王赵佗而闻名, 是始于秦朝的千年古镇.秦始皇平定岭南后,赵佗被任命为首任龙川县令.楚汉相 ...

  • 行走丨碉楼,一段客家人的故事

    这是岭南客家一个普通的山村,位于龙川县丰稔镇西部,始建于明朝,兴于晚清民初.村落四周全是山岭,有很多条小溪,稻田旁边,竹林掩映处,古民居傍水而建,若隐若现,随处可见,在广阔的大地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 ...

  • 越王的佗城

    佗城,原称龙川城,是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设县治所所在地.为纪念首任县令后为"南越王"的赵佗,故称为佗城. 佗城是"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 ...

  • 赖俊权‖穿过古巷听流年【客都原创】

    穿过古巷听流年 图文/赖俊权 客家是中华民族颇具特色的汉族民系,有着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而祠堂作为物质载体,是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梅州城区老街学宫门口一条街上,一字排开不少各姓氏的祠堂,这些祠堂 ...

  • 他扣留50万秦军,向秦王求来15000个女人,后来还自立为王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历史上,秦王朝的建立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一百四十年的时间里,秦国从一个北部小国迅速扩张,并在秦王嬴政手中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基本格局. ...

  • 赣州客家文化城|客家宗祠…

    编者语: 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美.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色.赣州赣南的客家文化城里面的客家宗祠就是一张很美的祠堂名片.走进里面,恍如让人有种身处在祠堂"皇宫"中的感觉.客家宗祠不仅 ...

  • 客语惠州话的形成过程

    秦50万平定南越大军随赵佗定居岭南大地,成为第一批成规模.成建制的南迁客家人,这批客家先民成为南越国的中坚力量.赵佗熟悉秦朝国家治理机制,依秦制设置百官,先后任第一批随军将士为官.如吕后实行" ...

  • 陈雪|幽幽越王井

    一文一世界|一诗一乾坤 龙川县旅游局长,作协主席罗洪安先生在古镇佗城学宫赠惠州作协赵佗铜像. 幽幽 越 王 井 走近越王井,抚摸着千百万人抚摸过的石井栏,似乎摸到了那根从远古跳跃传递而来的隐隐脉动.圆 ...

  • {原创·传记}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三十八·南越王赵兴(马怀超)

    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三十八 ·南越王赵兴 (?~前112) 马怀超 赵兴者,乃越武帝赵佗之玄孙,其父为越明王赵婴齐,是为越哀王,在位仅一年.第三任国君赵婴齐既亡,其次子赵兴.长子赵建德凡兄弟两人尝于短短 ...

  • 南越王赵佗:彪悍的人生无需解释

    文 | 子玉 子玉聊史 上期回顾: 陆贾:一个开启西汉王朝以文治国的小人物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贾谊<过秦论>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六国 ...

  • 传说哥南越王赵佗的彪悍人生

    文 / 子玉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六国尽灭,嬴政并没有从此躺在这千古功业上置酒高歌.作为睥睨天下的始皇帝,作为具有开拓精神的赢氏子孙,他 ...

  • {原创·第二稿}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三十五·南越王赵佗(马怀超)

    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三十五 ·南越王赵佗 (前240~前137) 马怀超 赵佗者,乃河北正定人氏,尝为秦国大将,后据岭南自立,是为越武帝,实际在位凡八十年,其执政时间或为华夏之最.陈氏安南既立,尝追谥赵 ...

  • 该重视赵佗这个“南下干部”:你了解南越王赵佗吗?

    2021-01-11 10:17 华人号:广东童诗研究中心 该重视赵佗这个"南下干部":你了解南越王赵佗吗? ■丘树宏 记得毛泽东主席凡与广东人说起广东,常常会提到广东的三个名人, ...

  • 南越王赵佗:一位九朝元老的将军皇帝

    在历史上,很多皇帝的寿命很短,比如千秋伟业的秦始皇,也只活到了49岁,还有不务正业的唐敬宗,仅活到18岁.因此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大臣在位期间见证了几个皇帝登基,变成了三朝元老.四朝元老都有可能. ...

  • 南越王赵佗是广府人鼻祖还是客家人鼻祖?

    广府人的定义首先就非常不靠谱,一说唐宋经过珠玑巷中原人南迁的人,又一说是全体说白话的两广人.又一说是所有认可广府语言文化的人.广府人的形成更更应该感谢仁嚣.其实对粤语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仁嚣把当时 ...

  • 活了103岁的南越王赵佗,一叛秦二叛汉,为何最终又轻易归顺西汉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2年后,先后发动了2次南征百越的战争,第一次秦始皇发动了50万大军兵分五路攻打东瓯.西瓯.南越.闽粤.浙闽,大致位置是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海南以及越南部分地区,最终主帅战死, ...

  • (浅谈鉴赏心得)堪称玉盒之王的南越王墓藏

    古玉文化研究馆 中国玉文化的核心是德 自古有"五德" "九德"之说 每一件古玉都承载了古人的信念和操守 10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玉盖盒,用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