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通关丸加减治疗男性前列腺疾病

滋肾通关丸 又名滋肾丸(成药名)、通关丸 

 
  组 成:酒制黄柏、酒制知母各一两,肉桂五分

  功   用:滋肾清热,化气通关。用于热蕴膀胱,小腹胀满,尿闭不通。

  主 治:治肾虚蒸热、脚膝无力、阴痿阴汗,冲脉上冲而喘及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

归 经:足少阴药 
  方 义:水不胜火,法当壮水以制阳光。
  黄柏,苦寒微辛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入肾经血分;知母,辛苦寒滑,上清肺
  金而降火,下润肾燥而滋阴,入肾经气分,==故二药每相须而行,为补水之良剂。
  肉桂,辛热,假以反佐,为少阴引经,寒因热用也。   

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

知母:味苦性寒无毒。沉也,阴中之阴也。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阳盛∶滋化源之阴生。

知母配伍黄柏可谓经典之对药,清下焦之火而不伤正,皆有滋阴清热之效(黄柏泻相火以坚阴)。

      为什么要加少量肉桂呢?

      第一、少量肉桂可以引药入下焦,起到引经之作用。肉桂还有引火归元之用。

      第二、《内经》有云:膀胱者,津液之腑,又气化而能出焉。肉桂可以增强气化功能,从而利小便。一般这种热入下焦血分,一般都是郁热,需要辛温之品以开窍泄热。

所以滋肾丸,又叫通关丸,打开排尿这个开关,所以这个三味药的小方子,意在清除下焦之热邪,恢复人体正常的排尿功能。

滋肾丸最早记载于李东垣的《兰事秘藏》一书中,原文是这样说的:“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焦血分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热邪侵袭肾及膀胱,并且侵犯的比较深入,热入血分而不是气分,影响了肾和膀胱的功能,导致排尿受到了影响。

为什么不渴呢,我觉得应该有两点,第一、热邪蒸腾下焦津液,津液升腾,口暂时不渴;第二、还没有过多的伤到津液,没有那种大渴,热邪只是影响了排尿这个功能。

现在主要是用来治疗热淋病,癃闭病等。其治疗适应症有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通,小便困难,腰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在服用滋肾丸期间,不能吃辛辣刺激性及肥甘厚腻性食品。滋肾丸在现代西医主要是用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疾病。

变化方:去桂--名 疗肾滋本丸,治肾虚目昏。 (《兰室秘藏》卷上)各等分。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医方考》:眼者,肝之劳;肝,木藏也,得水则荣,失水则枯。故用黄柏、知母之味厚者以滋肾水,所谓虚则补其母也。是方也,虽曰补肾,亦泻之之类也,脾强目暗者宜主之。脾胃坏者,非所宜。

  去桂加黄连--名黄柏滋肾丸,治上热下冷,水衰心烦。

《成方切用》:“黄柏滋肾丸。去桂,名疗肾滋本丸,治肾虚目昏;去桂,加黄连,名黄柏滋肾丸,冶上热下冷阳极似阴,水衰心烦;单黄柏一味,名大补丸,治肾虚膀胱虚热,腰股痛而足心热;为末,姜汁酒调服,名潜行散,治痛风,腰以下湿热流注。”

  滋肾丸
  【来源】《医便》卷一。
  【组成】川芎30克 当归身(酒浸,烘干)60克 白芍药(酒炒)60克 人参(去芦)60克 怀熟地黄60克 甘草(炙)30克 白术(陈土炒)6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黄柏(去粗皮,童便浸,炒)60克 知母(去皮,蜜水拌炒)60克 甘州枸杞(去梗)60克 牛膝(去芦,酒洗)60克 赤白何首乌(黑豆蒸七次)各120克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主治】少年气血素弱。

滋肾通关丸歌

妙治前列腺,

滋肾通关丸.

知母合桂柏,

药少效如仙.

三剂良效见.

小便不成线.

有时尿开叉,

有时滴脚前.

痛苦本难堪,

更羞湿裤边.

其中之苦楚,

可与谁人言?

得我通关丸,

三剂过后尽开颜.妙哉伟哉!

大慈大悲佛法无边神通广大救苦救难者,通关丸.

历代医家对通关丸的应用发挥

  《医学正传》:以四物汤煎通关丸治疗下焦无血,气不得降,而渗利之令不行所致的淋涩。

  《丁甘仁医案》:将本方易名为滋肾通关丸,药物用量及比例均发生改变,以“肥知母三钱、川黄柏三钱、肉桂心三分”组成,用治湿热所阻,少阴无火所致的小溲不利,少腹胀痛。

  《卫生宝鉴》:用本方治下焦阴虚,脚膝软而无力,阴汗,阴痿,足热不能履地。

  《证治准绳》:用本方治疮疡肾经阴虚,发热作渴,便赤足热。

  《症因脉治》:改本方名为家秘滋肾丸,用治肾痹,肾火上炎,腰痛遗精,小便时时变色,足挛不能伸,骨痿不能起。

  《古今医鉴》:在本方基础上加滑石、木通,加强利尿通淋之功,亦用治热在下焦血分之小便不通,并兼治诸淋。

  《辨证录》:在本方基础上加车前子、茯苓、萆薢、甘草梢更名为散癃汤,治膀胱热结癃闭,小水不利,睾丸牵痛,连于小肠,相掣而痛。

  《寿世保元》:在本方基础上加陈皮、半夏、茯苓等理气化痰之品组成滋阴化痰汤,治疗阴虚火旺之小儿尾骨痛。

  《医林纂要》:在本方基础上加银花、黄芪、当归、熟地、牛膝、干姜、虎骨组成顾步汤,用治脾肾阴亏、湿热下注之足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