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痰瘀、湿热体质的成因

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包括心理气质)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中医也称为素质、禀质、气质、禀赋等。体质的遗传性与父母的体质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它具有个性特征:后天获得性体质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它使人群体质呈现出趋同性,现代各行各业流行的职业病、地方病就是受后天获得性体质影响的典型。当前,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的体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现代中医学家对体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其中湿热体质与痰瘀体质就是二种重要的体质类型,现就湿热体质、痰瘀体质在后天获得性体质中的形成和易感人群作一探讨。

自然环境

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日趋恶化,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首先,温室效应使气候的变化以阳气旺盛为主要趋势,这是形成阳热体质的气候条件。由于阳热日久耗津伤液,便结为痰热,该病理变化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就多表现为现在的流行性疾病一般以热症为主,其中流感、非典等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佐证。如,流感的早期常常出现疼痛、口干舌燥、发热等症状,后期常见咳痰不爽,痰稠不易咯出等,就缘于此。其次,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所排放的有害物质,使环境的组成成分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造成了环境污染,形成环境毒,对人群或生物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危害。毒素淤积形成热邪侵袭人体,如素体本多湿,湿热交炽,形成湿热体质,疾病日久不愈,正气易虚,病邪淤积体内成痰瘀体质。

另外进入人体的环境毒,与人体内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俗称代谢毒)相结合,大大加重了机体脏腑、气机、经络等排毒系统的负担,使得机体功能失调,排毒不畅,日久体内双毒胶粘,代谢郁滞,内生郁热、痰瘀、湿浊,参与形成阳热、湿热、痰湿、痰瘀体质。痤疮、黄褐斑等皮肤病和一些便秘、胃肠疾患等疾病就是“代谢毒”和“环境毒”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现代中医提出的“排毒养颜”、“清除湿热”、“强化代谢功能”等思路,发展了辨证论治,并且在临床实践中,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社会环境

激烈的社会竞争,给许多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升学、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波及到不同年龄段,使人们的情绪经常处于压抑、忧愁、思虑、焦虑的状态中,日久“神劳”,从而对人们体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同的消极情志对脏腑气机的影响各有侧重,其中压抑、郁怒、忧愁、思虑最容易造成人体气机郁滞。气滞日久会化火,还会引起津液、血液代谢的不畅通,水停生痰湿,血停成瘀血,日久形成湿热或痰瘀体质。这类病症一般多发生于生存压力或市场竞争压力过大的群体如学生、白领、下岗失业人员、生活事业不如意者,以及企业主管等人。

生活方式

1、饮食结构变化,由于种族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中国人的体质更适合以素食为主的杂食饮食结构。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过食肥甘厚腻(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恣食辛热香浓。《素问·奇病论》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痰、蕴热蒸痰者越来越多,容易形成湿热、痰湿体质。另外,恣食辛辣香浓易使人产生内热,内热淤积,酿生湿热,津液受灼,日久形成痰瘀体质。这些是现代社会中广为流行的以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产生发展的温床。这些心脑血管疾病虽然有其独特的病机特点,如痰湿、气火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之一;糖尿病的病机以阴虚、痰瘀为主等。但后天获得性体质赋予了这些疾病一些相同的证型和致病特点。

2、过度吸烟饮酒。烟草中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它们影响机体血流动力学、血凝机制,促使心肌缺氧并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滇南本草》认为烟草“辛温,有大毒”;《景岳全书·本草正》强调烟为纯阳之物,阳气盛、多躁多火之人最不宜用。可见烟为辛热之品,长期吸之易于助阳生热。热邪客于肺胃,或灼伤阴津而见口干咽燥,或肺胃气机不利而内生浊邪、湿热蕴积。

对于酒,中医认为既能益人,亦可损人。适量饮之,有通达行散之功,能通血脉、散湿气。但酒为熟谷之液,性热而质湿,堪称湿热之最。《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认为:“酒之味苦而性热,能养心火,久饮之,则肠胃怫热郁结,而气液不能宣通。”故恣饮无度,必助阳热、生痰湿,是导致湿热体质的重要成因。现代社会中,交际广、应酬多之人多属这种体质。

3、运动缺乏。由于交通通讯事业的高度发达,自动化程度的极大提高,人们为了生存而必须付出的体力消耗大大减少,习惯于久坐不动。相对于饮食结构的变化,人的运动显得极为不足。一方面摄入过多,一方面运动不足。日久加重气机不畅、痰湿积滞,进而瘀血内存,形成或加重痰瘀体质。这种体质常见于公务员和白领阶层。

4、制冷设备的广泛使用。各种制冷设备如空调和冰箱等的广泛使用,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副作用。如夏季,在空调的作用下,造成腠理闭塞,使该排泄的汗液反而化成痰湿,长期处于湿热环境,日久脾胃受困,容易形成或加重湿热体质,导致“空调病”的发生。

冰箱的普及,使人们摄取冰冻寒冷食物明显增多,易对机体造成二方面的影响:一是伤及脾胃阳气,特别容易形成寒湿痰浊的体质;二是引起血行不畅、气机郁滞(女性月经期所受影响尤甚),引起津液、血液等营养物质代谢的不畅通,水停生痰湿,血停成瘀血,日久则瘀血停留。二者最易走向痰瘀体质。

其他因素

1、医源性因素。由于医生失治、误治,常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耗伤正气,正气不足,无力推动津液、血液的正常输布,聚生痰湿、瘀血,日久形成痰瘀体质。一些危重病、慢性病患者多属于这种体质。

2、药源性因素。患者若长期服用一些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某些脏器的功能会受损害,常见的药物毒副作用多侵害人体的肝脏、肾脏。这两脏受损,一可影响人体气机的通畅,二可伤及人体正气。气机不畅津液停聚,正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津液的运行,而这二者都可以导致湿热痰瘀体质。此外,滥用补品的现象日益盛行。补品多为厚味滋腻之品,易酿生湿热,湿热中阻,形成湿热体质;结痰成瘀,亦易形成痰瘀体质。

总之,现代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为湿热、痰瘀体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与背景,使得很多现代人的体质趋向于湿热型和痰瘀型。

有统计资料显示:痰浊和痰热型在高脂血症中分别占36.36%和25.37%。从湿热痰火论治高血压病有效率达到60%以上。

日本学者研究显示:随着生活方式的西欧化,二战期间乃至停战以后几乎在日本消失的糖尿病发病率直线上升,97%以上的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而“过食肥甘”是其主要原因,多数患者不具备典型症状。

有人对5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皮肤病检查,其结果显示:皮肤病的总患病率为70.99%,其中以痤疮最多,患病率男性为52.17%,女性为55.96%。

根据中医的临床辨证,轻度(一级)、中度(二级)痤疮以湿热为主,重度(三级)痤疮以痰瘀为主。

还有我国肥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肥胖症的中医诊断多为痰湿壅阻。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湿热体质与痰瘀体质在现代体质致病中呈现多发性和常见性,是当代人体质的一个主要趋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