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坡体病害性质分析

某公路经过高山峡谷区,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几经周折需在某相对平缓的斜坡段设置了一个互通、收费站和停车区组成的大型综合体。
该段斜坡左侧部为近直立高陡的灰岩,山体植被以茂盛的乔木和灌木为主。崖体下部为相对的负地形,汇水面积大,植被相稀疏。其右侧部为相对平缓的山脊,植被以低松树为主,植被良好。作为高山峡谷区,出现相对平缓的斜坡地段,应严格核查其地质体性质,防止综合体工程设置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图1 坡体全貌

首先从岩性上看,左侧高大陡崖由二叠系灰岩构成,右侧山脊由志留系泥灰岩构成,中部堆积体由崩坡积体构成,其中灰岩块径多有2~4m。也就是说,区内陆层缺少石炭系地层,即二叠系灰岩与志留系泥灰岩呈不整合接触。这个不整合接触带成为地下水活动活跃地区,造成该部位泥灰岩风化强烈而形成古构造深切冲沟。
其次从地形地貌上看,不整合接触带形成的古构造深切冲沟,成为左侧和后部高陡灰岩的崩积物的主要停留区,也成为右侧产状42°∠51°斜倾向冲沟的泥灰岩坡洪积物的停留区。在此两种成因堆积物的作用下,该冲沟形成了厚度达50~85m的堆积体。
其次,一般情况下灰岩崩积体的坡度较陡,但本区中部堆积体的自然坡度约为15~25°,这是由于堆积体由坡积物参与的结果。且从堆积体中成分来看,堆积体是经过多期形成的,即堆积体中存在明显的坡积物隔水带形成了堆积体多层潜在滑面。
图2中部冲沟堆积物地貌
再次,由于右侧产状42°∠51°斜倾向冲沟的泥灰岩从多个勘察钻孔中发现,该段坡体在厚约20~40m的范围内岩层产状明显与两侧的灰岩与泥灰岩存在较大差异,且岩体相对明显破碎。尤其是从开挖的便道坡脚来看,右侧岩体以后冲沟为界明显风化程度差异巨大。这说明了右侧部分志留系灰岩发生的滑移而形成假基岩坡体,其滑动方向倾向于中部堆积体沟槽部位和下部河道。
此外,该假基岩斜坡的中上部存在明显的下错台地,台地走向与相邻的稳定基岩山体之间的冲沟走向一致。这说明假基岩所在坡体发生下错时的后缘为基岩山体中发育的结构面。
此外,从堆积体和假基岩之间存在的贯通性陡坎来看,堆积体段明显存在更大距离的滑移。
从水文地质条件来看,中部堆积体由崩坡积体多期形成,故造成坡体存在多层隔水带,成为潜在滑面。而左侧和后部高大的植被茂盛陡崖与右侧的植被良好且产状顺倾于中部堆积体的形态,造成中部堆积体地下水相当发育,这是非常不利于堆积体的稳定的。
而从坡脚的河道来看,河床位于完整的基础,故河流对老滑坡的影响较小,河道存在卵石沉积,说明滑坡整体上处于稳定状态。
综上,该段自然斜坡病害性质如下:
1、斜坡由崩坡积物形成的堆积体滑坡和基岩顺倾滑动的假基岩构成,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形差异,即存在左、右两个区;
2、由于堆积体中存在多期不同成因的崩坡积物,故堆积层老滑坡存在多层潜在滑面;
3、中部堆积体地形上存在多个明显的陡坎,即堆积体老滑坡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级滑动的情况。
4、凹槽状堆积体富水严重,一旦场地建设开挖、填筑极易引发不同深度的局部滑坡发生。且一旦老滑坡堆积体发生滑移,将不但影响右侧假基岩老滑坡体的稳定,也会对后部匝道桥梁群产生巨大影响。
基于此,该部位斜坡应加强现场管理,切忌工程施做扰动坡体而降低其稳定性,防止堆积体老滑坡发生不同深度的复活和假基岩老滑坡发生局部复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