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水毁边坡病害的处治方案确定
每年雨季由于水毁造成边坡的病害是多样的,如何实现水毁边坡的合理处治,这需要结合病害特征、现场材料和机具与人工的配制、交通保通等多个因素综合确定,且处治方案应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快速确定,不宜采用边坡的常规勘察等“按步就班”式处治,防止放置时间过长或在再次降雨水毁作用下发生病害扩大。水毁边坡应首先对影响坡体稳定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进行有效处治,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措施进行适当的加固、防护,不可一味进行工程的强行支挡,也不可脱离现场实际情况设置难以施做的处治工程。1、某松散崩坡积堆积体规模大,堆积体垂直线路方向长约上百米,后部山体植被茂盛,汇水面积大,为典型的富水不良地质体段,对工程和水作用敏感性较强。线路拓宽时采用高约4m的挡墙进行支挡处治,由于连续降雨在挡墙墙身泄水孔失效后造成坡体地下水快速上升,并从挡墙顶部位大量渗流,墙前汇水成“溪状”流动,墙后部分坡体出现滑塌迹象,挡墙处于欠稳定状态,若不能及时进行处治,坡体存在演变为大规模堆积体工程滑坡的可能。
基于此,宜在挡墙既有泄水孔部位设置兼具应急与永久措施属性的长约25m的泄水孔对大范围堆积体的地下水进行疏排,快速降低坡体地下水位,提高坡体自身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永久工程可在既有挡墙上设置穿透既有墙身的微型桩群进行处治。2、某膨胀性冰水堆积体一级边坡由于设置坡率偏陡,造成在暴雨作用下导致大气影响层范围内的堆积体富水而发生高约10m,宽约10m,厚约2~3m的边坡滑塌。病害发生后,技术人员拟采用护面墙进行防护处治。
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该边坡滑塌病害不宜采用护面墙进行防护处治。因为边坡高度较大而坡体松散,采用全坡面护面墙封闭易造成坡体地下水位升高而恶化坡体的稳定性,导致可能出现进一步的松散堆积体边坡滑塌。基于此,考虑到施工的便捷性,采用在坡脚设置高约2m的透水格宾挡墙,墙后设置两道宽约0.8m,间距6m,深约1.5m的边坡渗沟对滑塌体进行排水、支撑,从而有效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确保边坡安全。3、某堆积体一级边坡由于暴雨作用下造成上部一级平台截水沟渗水造成边坡富水造成一级边坡中上部出现溜滑病害。病害体高约4m,宽约12m,厚约2m。
图3 边坡溜滑体病害
坡体发生溜滑病害的成因上部截水沟渗水所致,故首先对截水沟进行修复,防止渗水现象重现。其次,利用人工对溜滑体进行适当清理后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或护面墙进行修补。4、某堆积体二级边坡由于设置坡率偏陡和加固工程缺失,造成二级边坡在降雨作用下局部发生高约6m,宽约10m,厚约1~2m的坍塌。
图4 二级边坡滑塌
从现场现场实际情况,坍塌体位于二级边坡,采用刷坡和浆砌片石护坡等工程处治存在较大的困难。故考虑到一级平台宽约2m,在平台截水沟上设置盖板确保排水畅通的基础上,占用1m宽的平台后采用轻便的植生袋利用现场坍塌的土体装袋后进行码砌压脚,从而达到就近消化坍塌体和快速处治病害体的目的。植生袋码砌时可在袋中装入一定的喜水灌木种子,便于确保以后坡体的永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