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D的8点思考(上)
全文总计2034字,需阅读5分钟,以下为今天的译者解读:
|往期精彩|
-历时20年的三个SMED发展的转折点!你都知道吗?
-传统装配型企业只要做到这3点,产量翻翻不是梦!
-如何让生产周期短于交货周期?
-先搞布局,再搞换模!
译者每日谈——《新乡重夫丰田生产方式》解读
(26)SMED的8点思考(上)
宁愿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大家好,我是劭禹。
上一期和大家聊了三个小故事,历时20年,新乡先生在三个不同的公司,遇到的不同的挑战,最终发现其实可以将换模时间降低到原来的20分之一,也就是说,原来1小时的换模,能压缩到3分钟之内。
在1970年时候,新乡先生经历了巨大的挑战,在几个月前刚把换模时间从原来4小时降低到1.5小时,管理层又要求降低到3分钟。
这让新乡先生重新思考SMED的本质,他写下了关于快速换模系统的8点想法,这两期我们就着重聊一下这8点想法的内涵。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八点,是如何经历20年最后才孕育而出的。
我先摘抄一下八点,然后再和大家一起拆解分析一下。
- 区分“内部换模”与“外部换模”
- 将“内部换模”转化为“外部换模”
- 采用功能性的标准化
- 使用功能性夹具
- 使用中间工装夹具
- 采用并行作业
- 消除调整
- 采用机械化
01
首先是区分内外部换模,这点的起源就是典型的工业工程工具,动作研究,就是将整个换模过程中,所有的动作都记录下来,然后仔细地检讨,哪些工作是可以不停机就完成的,哪些工作是一定要停机才完成的。这里有很重要的一个检测点,就是如果是在进行内部换模,那员工是绝对不能离开机器设备。
所以有两个区分的想法:
- “外部换模”——将模具,工装夹具,工具材料等根据使用顺序和便利性预先放在设备边上,模具也是确认能够使用的状态。
- “内部换模”——只有更换与锁紧模具是内部换模时的作业。
这一步的核心,是为了下一步能够将内部换模转换出来,而且这里非常重要的是,不仅仅区分完了就好了,在区分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不断检讨的过程,是不是所有的工具都齐备了,是不是所有的零件都齐备了,有没有什么工具是共用的,要等待。
桁吊车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叉车是不是已经就位,原材料是不是准备就绪,所有场地是不是已经腾空进行准备了。就好像之前在朋友圈疯传的法拉利15秒换轮胎视频一样。
劭禹以前看F1的时候,就知道这个,15秒左右是正常水平,还要看是不是要加油啥的,如果是轻载战术完全有可能10秒以内搞定。其中的核心就是动作研究。
02
第二步才是要将内部换模转换成外部换模,新乡先生说这是决定性的想法,它的本质已经脱离了动作研究本身的研究范围,是一种思路的转换。
我们试想一下,第一步用动作研究已经把所有的内外部换模分开,所有的都通过动作经济性原则重新编排过了。但是下一步再怎么做呢,还能怎么做呢。如果是传统的动作研究,就走不下去了。所以有了之前那个故事,既然这些动作省不掉,有没有可能我牺牲一部分成本来换取更大的收益呢?这一步就在这里迈出了,大家想一下啊,那个龙门刨的例子。
如果我再造一个工作平台,是不是凭空要花一笔钱,而且说不定总的工作量还要比原来的大,因为毕竟装零件到平台上这个活儿省不掉,还凭空多了要换平台的活儿。这就像提前做了库存,等着设备你好了我给你直接接上。
这就是内部换模转外部换模的核心:用预制的模具库存,来换降低大量的产品库存。后面的几个想发点,其实是这一点的引申,或者说这一点的实操技法,又或者说是思想的延伸。特别是第三点和第四点。
03
第三点:采用功能性的标准化
这一点其实非常巧妙,因为一般来说我们如果需要更快地进行换模工作,势必会需要模具本身的标准化,但是实操上来说,模具的大小和产品大小有关,同时工厂如果不是新建的,肯定有许多之前开发好的模具,那这些模具大小不一,是要重做吗?这将耗费大量成本。
新乡先生说,这里确实是需要着重考虑的点,所以我们就在一些必要功能的区域,做标准化,比如在模具需要夹紧的部分加上铁块,那这样就能配合后续的第四点,功能性夹具一起,快速装夹。
这就是许多做SMED的工厂,会在小模具下面套一个比较大的底盘,这样和其他模具保持一致,只要大模具卸下之后,小模具直接装夹,不需要另行对中。
04
第四点:使用功能性夹具
这一点实在是非常巧妙,这里新乡先生指出一个非常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点,就是设计人员偷懒就使用螺栓这种古老的固定手法,而且并不考虑到底实际的受力和需要的强度,但凡觉得不够,四个螺栓变八个螺栓,确实解决了功能问题,但是它同样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并没有做到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面向制造的设计。
所以新乡先生说,你们考虑过没有,螺栓的特性就是,只以转紧最后一圈来锁紧,同样的也是以转动第一圈来放松。
所以提倡不要用通孔,而要用U形槽或者梨形槽来解决夹紧问题,不要让时间都浪费在最后一圈或者第一圈以外的,各种拧螺母上。只要拧松一圈,然后模具就能卸下。模具轻松装载,拧紧一圈,就能完成夹紧。
同样的沿着这个思路延伸,为什么非要用螺栓来固定呢,用定位销,用固定槽也是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不是吗,于是之前提到的丰田以秒来计算的换模时间,就成为了可能,这也是后面一触换模的原型。
所以这里新乡先生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重新定义和思考换模的门,我们穿过这扇门,就能重新反思什么叫做系统整体最优化,通过一定的置换,通过一部分的成本和动作提前,让整体的运行效率最高,柔性最强。好了,今天我们先聊4点,下一期我们聊剩下的4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