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人类追求社会主义的路途上,有鲜花芬芳,也有荆(jí)密布。一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gū)负社会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注意用正楷书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解答】答案:
棘 辜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
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倜傥(tì) 拘泥(ní) 纤维(xiān) 觥筹交错 (gōng)
B.脚踝(huái) 亘古(gèn) 稽首(jī) 诲人不倦(huì)
C.逃窜(cuàn) 倔强(juè) 譬如(pì) 哄堂大笑(hòng )
D.星宿(xiù) 恣睢(suī) 黝黑(yǒu) 戛然而止(jiá)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拘泥”的“泥”应读作“nì”;
B.有误,“稽首”的“稽”应读作“qǐ”;
C.有误,“倔强”的“强”应读作“jué”,“哄堂大笑”的“哄”应读作“hōng”
D.正确。
故选:D。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3.(3分)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与亚洲众多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同时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前行。
B.黎明湖龙舟赛拉开了战幕,疾驰的龙舟宛如蛟龙,岸上的观众摩肩接踵,呐喊助威。
C.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袁隆平一生致力于发展杂交水稻,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被授予“共和国助章”当之无愧。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望文生义。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政府部门专门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D.央视策划的《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极大地激化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语义重复,应删去“约”;
C.有误,语序不当,应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换位置;
D.有误,搭配不当,应将“激化”改为“激发”。
故选:A。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岳阳楼记》,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契诃夫,俄国作家,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变色龙》《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叫《诗三百》,它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四书”。
D.《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作品,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老舍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诗经》不在“四书”之列。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6.(8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不要人夸好颜色, 。(王冕《墨梅》)
(2)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4)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5)《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诗比喻新颖传神,是千古传诵的咏雪名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只留清气满乾坤(注意“乾”的书写)
(2)何日遣冯唐
(3)四面歌残终破楚
(4)斗折蛇行
(5)亲贤臣 远小人
(6)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2分)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
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① ,一种是“有所畏惧”。年轻的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待过了知天命之年,身上的锐气消减,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经历了这两种说法的打架,心里常常会困惑:是无所畏惧对,还是有所畏惧对?琢磨的结果是:人当有所畏惧。②
?因为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理想、信念,为了追求和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人就必须有所畏惧。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解答】根据句意可知“畏惧”的两种说法,其一是“有所畏惧”,另一种则是“无所畏惧”,所有①应写作写“无所畏惧”。结合前面“人当有所畏惧”的结论,以及②后面人为什么应当有所畏惧,可知②应该填写“为什么人当有所畏惧呢”。
答案:
①无所畏惧
②为什么人当有所畏惧呢
【点评】做此题一定要把握仿写句子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相同。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8.(2分)口语交际。
毕业之际,小明写了一幅书法作品送给张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下面是其对话的部分内容,其中不得体的两处是 和 (只填序号)。
亲爱的张老师,我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四年来您对我悉心教导,关心备至。为了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我将书法大作①送給您,如果您喜欢,可以将它挂在寒舍②。家父、家母③也让我转达对您的祝福,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④!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解答】仔细阅读材料可知,①处“大作”和②处“寒舍”不得体。大作:对别人著作的尊称。不能用来形容自己的书法作品。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不能用来形容老师的家。
答案:
①②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敬辞和谦辞。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9.(5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3分)
【分析】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A、B、D正确;
C.有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没有使用象征手法。
故选:C。
(2)本题是对作者情感的考查。热情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精神,讽刺当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苟且偷安。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祖国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作者通过赞美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意在表达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答案:
(1)C。
(2)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点评】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0.(14分)[古文阅读]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
[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①鹓(yuān)雏:古代传说中的凤凰类的鸟。②鸱:猫头鹰的一种。
(节选自《庄子·秋水》)[丙]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①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②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①垩慢:用白泥涂抹。慢,通“墁”。②斫:砍,劈。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请循其本
③非梧桐不止
④顾谓从者曰
(2)选出下列加粗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我知之濠上也╲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仰而视之曰╲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尝试为寡人为之╲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B.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C.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D.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冀使/匠石斫之
(4)下列关于[甲][乙][丙]三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项是
A.甲文庄子和惠子的论辩中,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问对问,表现出了庄子的不自信。
B.乙文叙述了“鹓雏不屑腐鼠”的故事,表现了庄子不屑于荣华富贵,志趣高洁。
C.丙文叙述了“匠石运斤斫垩”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在惠子死后孤独悲凉的心情。
D.从三篇选文中可以看出,庄子和惠子既是认知不同的对手,又是情谊深厚的挚友。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乙】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丙】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游:游玩;
②句意: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循:追溯;
③句意:不是梧桐树不栖息。止:栖息;
④句意: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代词;/动词,往,到;
B.而:表示承接;/表示并列;
C.以:用;/来;
D.为:给;/给。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句意: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断句为: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从甲文中“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可以看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BCD.正确。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①重点词:子,你。安,怎么。之,的。句意: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②重点词:或,有人。欲,想要。代,取代。相,做宰相。句意: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您当梁相。”
答案:
(1)①游玩;②追溯;③栖息;④回头看。
(2)D
(3)B
(4)A
(5)①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②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您当梁相。”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11.(5分)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二]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最早应用于IT行业,目前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许多人认为大数据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其实大数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你今天买了什么,看了什么,都可以叫做数据,所有人的这些数据集合在起统称为“大数据”。
[材料三]
有了大数据,商家可以据此分析网页浏览模式以及消费记录,预测需求、定位消费人群、优化定价以及监控实时趋势。大数据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如网络订餐平台会根据以往的消费记录,为用户推荐更适合的美食,节省了用户选择的时间。健康大数据会根据医保、就诊医疗服务、电子健康档案、当地人群疾病特点、就医习惯等,对每位参保居民进行健康“画像”,“算”出其适合的就诊行为。
[材料四]
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机构,都有可能获取你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落到网络黑客的手中,给你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比如说,我们在无人超市里留下了购物记录,在手机里存着很多个人隐私,在医院里留下了诊断和治疗记录,这些信息很可能被泄露而成为网络黑客的“金矿”。
(以上材料均摘自网络,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B.所谓大数据就是所有信息资源的统称,你每天买了什么,看了什么,这些都可以叫做大数据。
C.当用户网上订餐时,网络订餐平台会依据大数据为用户推荐更适合的美食,节省了用户选择的时间。
D.在大数据时代,个人在无人超市的购物记录、在医院的诊断和治疗记录,随时都可能被一些机构获取。
(2)材料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3)大数据是把双刃剑,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大数据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分析】本题是关于大数据的材料阅读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说明方法的理解能力,以及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
【解答】(1)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ACD.正确;
B.有误,原文是“你今天买了什么,看了什么,都可以叫做数据”,个人的是数据而不是大数据,所有人的这些数据集合在一起才称为“大数据”。
故选:B。
(2)解答本题需要熟知各种说明方法,并能根据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此句是对大数据本质、特点进行说明,所以此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下定义。
(3)根据材料三“有了大数据,商家可以据此分析网页浏览模式以及消费记录,预测需求、定位消费人群、优化定价以及监控实时趋势。大数据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可知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根据材料四“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机构,都有可能获取你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落到网络黑客的手中,给你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可知大数据也存在容易泄露个人隐私,被网络黑客利用带来安全隐患、经济损失等不利因素。
答案:
(1)B
(2)下定义
(3)一方面,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方便消费、就医等。另一方面,大数据也存在容易泄露个人隐私,被网络黑客利用带来安全隐患、经济损失等不利因素。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12.(9分)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问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摘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个有趣的人。
B.“开心果”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
C.现在的年轻人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作者认为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D.第⑦段总结全文,引用梁启超的话进行补充论证,目的是使文章论证更加严密。
(2)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请结合全文回答。
【分析】本文首先引用袁宏道的话论证什么是有趣,然后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有趣的人的特点,最后引用梁启超的话,得出中心论点“做一个有趣的人”。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结合全文主旨,理解句意,判断选项正误。
ACD.正确。
B.有误,“开心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的第一句“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分论点,然后举了苏轼的例子进行论证,因此,这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本段提出的分论点。
(3)解析本题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综观全文,作者在提出观点之后,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有趣的人,不仅自已收获快乐,也是别人人的'开心果’”,可以根据这四点进行概括。
答案:
(1)B。
(2)举例论证。用苏轼身处逆境,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用心做美食,用心写诗的事例,论证了本段“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的观点。既具有故事性,又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
(3)有趣的人就需要对生活抱有大爱;就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能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敏锐洞察生活,洞悉人情世故,积累知识阅历”“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
【点评】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13.(13分)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A)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①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B)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②。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圆?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哎哟哎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圆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注:①赛:天津地方土语,有“好像”或“似”之意。②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下列关于小说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介绍苏七块“各色的规矩”,突出了苏七块行医的这种特别的个性,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这下比按铃还快”,马上给张四疗伤。可见,苏七块是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
D.小说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人笔,很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2)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空。
(A)处运用的描写手法是 ,突出了人物的奇人奇貌,必有奇能。
(B)处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表现了苏七块连串的动作敏捷迅速,医术了得。
(3)苏七块是冯骥才文化小说系列中的“奇人”之一,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苏七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四个方面(每个方面不得超过7个字)。
(4)小说以苏七块赠药退钱结尾,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
【分析】小说构思精巧,情节曲折。作者先从整体上勾勒人物,然后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个性,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通过苏七块治病时独特的治疗手法这个细节以及求医者没带钱而被拒绝医治这一个事件来表现苏七块怪异的脾气。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BD.正确。
C.有误,从苏七块赠药,把银元还给华大夫,这两件事来看,他有自己的做事原则,但他做事细心,不失善良。所以“苏七块是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说法错误。
故选:C。
(2)本文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掌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这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个子很高,很瘦,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红口白牙,眼睛很亮,山羊胡须很黑很亮。奇人异貌,个性十足。“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双手比作一对白鸟,生动形象地写出其动作迅速,医术高超。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远观“人高袍长,手瘦有劲”,近看“红唇皓齿,眸子赛灯”,细瞧“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奇人异貌,个性十足,可见外貌奇。正面描写接骨速度之快、手法之精,表现医术的娴熟高超神奇,写洋人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从侧面表现他的医术高超。可见医术奇。他有个各色的规矩: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可见看病规矩奇。他性格倔强,坚持原则,外冷内热,心地善良。从给张四接骨的表现可知其为人处世奇。
(4)本题考查结尾作用。从苏七块赠药退钱这一举动,我们可以看出苏七块不是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他只是在坚持自己的原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深化了文章主题,俗世奇人,除了奇在手艺之外,更奇在性格特点,这样的奇人,值得我们尊敬。
答案:
(1)C。
(2)外貌描写 比喻。
(3)外貌奇;医术奇;看病规矩奇;为人处世奇。
(4)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苏七块赠药退钱结尾,耐人寻味;人物形象上:苏七块并非见死不救,无良心可言,他只是执着于自己的规矩,是个极其有原则的人,使苏七块的形象更加丰满;思想内容上,作者通过塑造苏七块这个独具个性的奇人形象,写出这些手艺人,不仅技艺高超,还拥有自尊、自强、自立的性格,表达了对俗世奇人的敬佩,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点评】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
三、作文(50分)
14.(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幸福充盈的人生是值得回味的,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经历,都有难以忘怀的记忆,都有常驻心间的“味道”。食物有味道,田野有味道,四季有味道,家乡有味道,青春有味道,亲情有味道,生活有味道……
请以“____的味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5)不少于600字。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以“____的味道”为题目,审题可知,可以补充词语为“四季”“家乡”“青春”“亲情”“生活”……比如我们以“家的味道”为题进行写作,“家的味道”就是充满“爱”的味道。我们在外面忍受了风吹雨打,回到家中,一杯热茶,一顿热饭,一句关心的话语让人感到温馨,感到温暖,这就是“家的味道”。这个题目主要突出家人对我们的“爱”即可。选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突出中心。好的文章都渗透着作者浓浓的情感,所以情感的抒发要真切,要细腻,只有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解答】家的味道
一缕阳光,照亮了你前进的方向;家是一个港湾,等待着你回来停靠;家更是你人生中的依靠,酸甜苦辣,才是家的味道。
一碗白米饭,几盘小菜,就能使你放下手中的事情,坐在桌边,与家人一起津津乐道。也许饭菜并没有餐厅酒店的那般美味精致;也许碗筷也没有饭馆旅店的那样精致光滑,但是当你用起那无比熟悉的餐具,吃起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普通食物,你会感觉到一种特殊的温暖。这种温暖润泽了你的心灵,洗净了你身上一天的尘土,仿佛还有阵阵清风吹在了你的心间,令你痴迷。
家里的瓜籽,是一种令人留恋的小食。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母亲这时便会拿出一袋瓜籽,紧接着便是那“咔嚓、咔嚓”熟悉的声音,从那灰黑的外壳中露出来的是饱满而金黄的果仁。父母亲总是嗑,但他们嗑出来的瓜籽仁都要一颗不剩地塞在了我的手中,吃着香气四溢的瓜籽仁,我的心也暖了。
就连家中的争吵,也会有再熟悉不过的味道。母亲与父亲争执的是父亲不太主动做家务,母亲与我争执的是我缺乏主动性,而我与妹妹争执的往往是学习上的问题。在争吵之后,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两人不说话,但不久还是免不了有个人主动要求和好,另一个人也早想和好,两人便又重归于好了!
家的味道是自己最熟悉的味道。就像是五味瓶,酸甜苦辣各有各的一种滋味,但在这浓郁的家的气息中,包含着家中每个人的爱,让这个家庭充满着的,是爱的味道!
【点评】本文开篇用一组排比句引出中心“家的味道”,文中以并列段落写出了“家的味道”就是“一碗白米饭,几盘小菜”“家里的瓜籽”“家中的争吵”,就是一种“爱”的味道。文中主题突出,思路清晰。文末照应开头,再次点题,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