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次钱,你就懂了
钱是每个人一辈子甩不掉也离不开的麻烦。
人际交往中,不谈钱,大家关系和睦,可一旦谈钱,关系就难免变得微妙。
有人借不来钱,怪你不够朋友;有人欠钱不还,说你斤斤计较。
一个“钱”字,是关系的照妖镜。
借出一次钱,你就懂了
“成年人的崩溃,都是从借钱开始的。”
借钱的“借”字,本身就代表着付出与亏欠,不只是向别人借钱会无奈,借出给别人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考验。
之前爆火的“大衣哥”事件就很好的验证了这个道理。
大衣哥真名朱之文,因朴实独特的歌声在选秀节目里脱颖而出,一夜之间这个穿件破旧的军绿色大衣,穷困潦倒的建筑工人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各种各样的人找他借钱,他来者不拒,都借了出去,等到后来才发现,这些借钱的人,没有一个愿意还钱。
更过分的是,有些村民竟然得寸进尺地说:
“要想俺们说他好,俺庄上一人给俺买个小轿车,一人给一万块钱。”
以至于最后大衣哥说出:
“出名这些年,看清很多人。缺钱时或需要你帮忙时就跟你说'咱们是一家人’,其实心口不一,甚至笑里藏刀。”
钱的事情都很大,大到能破坏一段关系,能让人心心念念放不下。
人品好不好,平日里看不出来,但借一次钱,你就明白了。
还不还钱,都有收获
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类似的一句话:借钱装孙子,还钱装大爷。
话粗理不粗,我们过去的借钱还钱经历,最能体会。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正如你没法让一个不打算还钱的人掏钱。
面对借钱,钱钟书的做法就很不一样。
过去,古典文学组的人来找他借过钱,他问借多少,对方答1000元。
钱钟书说:
“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500,不要来还了。”
他当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弟兄出车上街撞伤行人,于是找钱钟书借钱付医药费,问清情况后,得知需要借3000元。
他说:
“这样吧,我给你1500,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
这样的做法,看似纯粹破财,又解决不了对方全部的麻烦,其实恰恰相反。
一来可以减轻对方的负担;二来,对方不还的话也不好再借第二回;三来,若是对方不愿还钱,因为钱当送出去的,自己也不会那么难受。
自古以来,借钱还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借出后对方不还,只会平添自己苦恼,相反,钱钟书对半送出,自己不会为之苦恼。
若是不还,权当花钱买个教训,认清一个人的人品;若是还钱,那没有损失,皆大欢喜。
对待钱的方式,见你最真的人品
《红楼梦》里有个刘姥姥。
因为家里闹饥荒,不得已来到贾府“打秋风”,借着祖上的一些交情,贾府难得慷慨,借给一些银子,让她得以活下去。
第二年的时候,收成好时,刘姥姥还特地给贾府送来自己种的瓜果蔬菜,虽然东西不贵,但却让贾府众人感受到那份心意,就连王熙凤也被她感动了。
这一件事,看出了刘姥姥的感恩,但更感恩的事情还有。
后来贾府遭难,凤姐的孩子流落到青楼,是刘姥姥变卖家财,想尽办法把孩子赎了出来。
刘姥姥在书中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却因为这些事情,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待钱的方式,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做人基本的原则;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是处世的风度。
但借钱后心怀感激,记得别人给出的好,这是一个人的人品。
政论家邹韬奋说:
“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谊的障碍物。”
金钱是绊脚石,绊倒不可靠的人。
钱很重要,但比钱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基本的原则和处世风度,以及那份跟随一辈子的人品。
三个钱的忠告
面对钱,无论借钱还是还钱,借出钱或是向别人借钱,很多时候我们都做不好决定。
其实只要牢记三点,对待钱上,就可以避免许多的错误。
01
再仗义,也要留够生活钱
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无论关系再好的朋友、同事,你再仗义,都要有个尺度。
人是要过生活的,你借钱给别人,自己也得开销,面对借钱时,若非特殊情况,最好有所保留,别把自己的底子给掏干了。
唯有手头有“米”,心中才不会慌。
02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生活中多的是借一次不还,又来借第二次的人,甚至有的人美其名曰“下回一并还你”,其实更多是为了借到钱随口一说的借口。
借一次钱不还,催时推三阻四的人,今后远离些,不要给自己添麻烦,更不要再借第二回,除非做好了不需他还的心理准备。
反而那些有借有还的人,多数时候会更让人愿意相信。
03
雪中送炭可以,锦上添花关门
每一份人情都是一种负担,有担当的人不会轻易开口向人借钱,唯有真正揭不开锅、需要钱救命,才会不得已开口,这样的人,一点微薄之力,能帮则帮。
反而是那些把借钱当做寻常的人,买个手机差几百,买个车子差几万都能随口提出借钱的人,要格外警惕。
一个人唯有对借的钱,能感到那份沉甸甸的重量,他才会意识到,这份仗义是要还的,这份恩情,更是还不完的。
人生几十年走过,大体上,我们借过钱,也催过别人还钱,个中尴尬,自己最能体会。
亲兄弟尚且明算账,往后的时间,若想活得舒坦,一定要做到财上分明。
可靠的人能借,救命钱能借,有借无还不借,锦上添花不借。
财上分明,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