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苏亚忠:【爷爷】(散文)
爷 爷
爷爷是我一生最牵挂的人。不管是在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还是去世以后,一直都是这样的。
母亲生我的第二年,弟弟出生了。为了照顾弟弟,我就跟爷爷和奶奶生活。直到我初中毕业,上了高中,在学校开始寄宿读书的时候,才回到了家里。即使是这样,每逢星期天回去以后,我仍然和爷爷奶奶一块住着。和爷爷奶奶说说话,帮他们干点家务。其实,名誉上回到有父母的这个家了,实际上仍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着。
爷爷和奶奶都是普通的人家,爷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值得称道的大事情,但爷爷是个善良的人、是个受人尊敬的好人。
爷爷是上个世纪初出生的人。家里兄弟姐妹六人,三男三女,爷爷在弟兄中排行老二。
人常说:疼大的,爱小的,不疼不爱的二小子。爷爷在家里就处于这么个尴尬的位置,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由不得爷爷自己选择。
在爷爷十几岁的时候,比他大几岁的哥哥离开了家里,离开了父母,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征去当差,一去就杳无音讯,直到日本鬼子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捎信回来,家里人才知道大儿子还活着,是去了抗日前线,打日本鬼子去了。之后,就成了“公家人”,吃上了“皇粮”。小弟也在十几岁的时候,随当地成立的游击队,离开了家里,加入陕甘宁抗日组织,成了红军战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只有爷爷在家里耕田种地,照顾父母。那个时候,爷爷刚娶了奶奶,成了家。由于是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生活,爷爷就成了家里受苦的顶梁柱。一直到了解放以后,哥哥弟弟都娶了媳妇,分家另过了,爷爷和奶奶也分门另过,才开始经营上了自己的小家庭生活。
爷爷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享受上有人疼有人爱的日子了,当然,这个关心疼爱爷爷的人就是奶奶。使得爷爷从心理上精神上都得到了许多的慰籍。
奶奶是十七岁的时候和爷爷结的婚。娘家是邻村贺氏人家。奶奶没念过书,不识字,没文化,但她精明开通,很会过光景。待人热情好客,与邻里邻居相处得也和睦。尤其是和公婆妯娌相处得十分融洽,赢得了全家人的喜欢。奶奶和爷爷结婚后,开始生的俩个孩子,都因病夭折,这给奶奶的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致使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再无生育。后来经人指点,从外村抱养了我的大姑。说也奇怪,在抱养大姑两年之后,奶奶便生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后来又生了我的叔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奶奶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又被重新点燃。
在爷爷和奶奶的心里,姑姑就是家里的福星救星。如果没有姑姑的抱养,就不会有他们的这俩个儿子。所以,爷爷和奶奶对姑姑格外的好。当然,对自己的俩个宝贝儿子更是视为掌上明珠。
姑姑是个心底善良又会体贴人的女人。她虽然知道自己是从外面抱养而来的,但她从心里一直把爷爷和奶奶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看待。即使到了长大出嫁以后,也经常挂念着爷爷奶奶。总是隔三岔五的回娘家来,看望爷爷奶奶。帮他们洗衣做饭,收拾家里。和爷爷奶奶拉家常话,聊琐碎事。爷爷和奶奶也经常去姑姑家里,一住就是半月二十天的。由于我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的时候,经常和爷爷奶奶一块去姑姑家里。常常是我们一家三口,坐着爷爷赶的驴拉架子车,去三十多里外的姑姑家,看望姑姑一家。
那时候,姑姑家的孩子多,生活也不是太好,好在姑父在乡村供销社工作,除了挣点工资外,还时不时的近水楼台,从供销社搞点内部优惠的物品回来。姑姑就把姑父带回的布料给爷爷奶奶缝制些新的衣服,把姑父拿回来的食品给爷爷奶奶吃。假期里,姑姑家的孩子也到奶奶家里玩,这样来来往往,使我从小就和姑姑家的孩子都比较亲近,关系也密切,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爷爷似乎天生就是一个种地的庄稼汉,一付壮实的身板,一双宽大墩厚长满老茧的手,干起活来利索有力。
爷爷年轻的时候,正逢乱世。为了养家糊口,爷爷就和周边的人一起,外出搞点贩运,把当地的皮毛等土特产收集起来,赶着牲口,贩卖到宁夏一带。然后又把宁夏盐池、定边盐场的食盐贩运回来。顶风冒雨,风餐露宿,来回一趟,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爷爷把那段日子叫走西口“拉骆驼”。
爷爷说,那时候,年轻有力。他们一边赶着牲口,一边走着,说着笑着。寂寞的时候,就放开嗓子,唱上几首信天游,一天走五、六十里的路程。晚上宿营睡觉时,大家还要轮流着放哨值班,防止盗贼入侵。这也许就是爷爷一生中最为辉煌和值得自豪的时光了。以至于到了老年,爷爷每每提起,总是滔滔不绝,激动不已。
解放后,爷爷再也没有走西口,也没有去赶牲口搞贩运,而是成了生产队一名出色的饲养员,给队里喂养着上百头牲畜。每天早出晚归,精心饲养。有时为了照顾有病或是下崽牲畜,守护在牲畜的旁边,几天几夜回不了家,都是奶奶送着饭吃。直到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分了田地,牲畜也分到家户饲养,爷爷才回到了家里。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和奶奶从来没有因为什么家务事而发生过争吵。在家里,爷爷就是个只干活不问“政务”的甩手“掌柜”。家里的大小事情都由奶奶说了算。这倒不是说爷爷怕奶奶的。按爷爷的话说,不能因为家务琐事,争吵不休,影响了夫妻感情,影响了家庭的安稳。也就是由于这点,爷爷和奶奶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奶奶对爷爷也是关心体贴,知冷知暖,照顾周到。在奶奶跟前,爷爷是幸福的。
1977年夏天,奶奶突然因病去世,这对爷爷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爷爷一下子好像天塌了一样,一夜之间变老了许多。这个时候,我正在县城读高中。放假回到家里后,我就和爷爷一块吃住,一块生活。平时本来就不爱说话的爷爷,越来越沉默不语了。晚上,我们爷孙俩躺在一个炕上,我在灯下默默地看着书,爷爷就一声不吭的抽着旱烟。那个时候,年轻的我,哪里懂得一个失去老伴的老人心内无限地孤独和寂寞。白天,爷爷就一个人到村子四周的山山峁峁走一走,到庄稼地里看一看,到他曾经给队里喂养过牲口的旧场所转一转,然后蹲在土墙边,抽上一锅旱烟,再背着双手,像完成一个一天里必须完成的程序似的,才心情有所释然地回到家里。还有的时候,爷爷还会扛着一把老镢头,独自一人,来到后面的山坡上,使劲的抡着镢头,刨地开垦,仿佛要把对奶奶的思念,通过这把老镢头,传递给泉下有知的奶奶,以减缓自己对奶奶的思念。
结婚成家以后,我离开了老家,离开了爷爷。但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和妻子一起回去看望爷爷,给爷爷带些喜欢吃的东西和喜欢喝的老酒,还有爷爷一年四季离不开的“去痛片”药。然后再烧点热水,给爷爷擦擦身,泡泡脚,陪爷爷说说话。这个时候,爷爷就会像小孩子一样高兴,平时不善言笑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我的工作地在外省,妻子在我读初中的学校教书。为了方便照顾爷爷,妻子曾将爷爷接到学校。住了几日,爷爷便坚持要回家,说是生活不习惯,没有老家自在,妻子又把爷爷送了回去,稍有时间就回去看望爷爷。
爷爷一天里最为惬意的时候,莫过于傍晚时分了。这时候,喧嚣一天的山村静了下来,爷爷就会像往常一样,斜躺在自己窑洞的土炕上,背靠着奶奶生前缝制的蓝布枕头,手里握着一直陪伴他多年的那个长杆渠木烟锅,叼在嘴里,抽着自己亲手种植的旱烟。爷爷一辈子只抽这一种旱烟,其它不管什么高档低档的烟都不抽。开始,爷爷的烟锅里还闪着火星,冒着丝丝青烟,抽着抽着,火星熄灭了,烟也不往外冒了。爷爷微闭着眼睛,似乎忘了自己是在抽烟,静静地进入了另一个梦想的境地,想着他该想一切,包括对奶奶的思念。自从奶奶离开后,爷爷就跟着叔父家一起生活,有时也在我们家住上一阵子。虽然吃穿无忧,但总不像奶奶在世的时候那样,心无芥蒂地生活。爷爷的心好像一直都是悬浮着的,进出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惊扰了什么,惹得别人不高兴了。
1996年秋,在奶奶离开二十年后,八十五岁的爷爷也走了。爷爷是带着对奶奶深深的思念走的。奶奶走了以后,也带走了爷爷的一切,包括爷爷那颗善良的心。也许,只有在奶奶那里,才是爷爷灵魂安放最好的归宿,他的一生都是因奶奶而活着的。
爷爷奶奶虽然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们,但在我的心里,他们一直都在,他们的平凡也在我的平凡中,他们的生活也在我的生活中。
如果说一个家庭就是一棵树的话,那么,在我们的这个家庭里,爷爷奶奶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是他们将父亲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而后又有了我们,使我们的这棵家庭之树枝繁叶茂,繁衍不息。我们感恩爷爷奶奶,感恩他们的付出,感恩他们创造了我们的这个大家庭。
作者简介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
秦
文
学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本期责任编辑:鱼儿姐姐
超过160万人正在关注
赶快来关注吧,这里有散文、小说、诗歌、诗词、随笔等精选作品,还在等什么?快来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