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乡愁”同题征文51】王峪台:【一生的乡愁一世的家】(散文)
Happy New Year | 新年快乐
(请点开查看详细内容)
一生的乡愁一世的家
一个人一生不止一个家:自己的家,父母的家,还有老家。
老家,对于许多经历单纯而生长在城市的人来说,往往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因为一提起老家,总与乡村有关。其实说到底,城市的老家就是乡村,乡村是城市人的根。
我的根,就在数千里之遥的渭北高塬。那里一望无边的黄土地,沟壑纵横,支离破碎,且十年九旱,用“满目苍凉”形容绝不过分。然而,那里却是我生命的摇篮,是我永生永世都无法淡忘的老家。那里不但有我饥寒交迫的痛苦经历,更有温暖深情的快乐回忆。
在老家,我像一株崖畔上的酸枣树,生长了17年。这不经意间转瞬即逝的17年,老家留给我最深也最好的记忆,就是冬天温馨的窑洞和滚烫的土炕。尤其在那些大雪封门滴水成冰的漫长冬季,个头矮小的我,也要跟在全村的叔伯婶娘和哥哥嫂嫂屁股后面,被催命似的政治旋风刮上“修理地球”的工地,“脱皮掉肉”地“白天干一天,晚上加一班”,做毫无效益的艰苦劳动。即便是那样高强度的劳动,也只能靠玉米稀粥和老酸菜维持生命。疲惫之极时,惟有温暖的窑洞和烫人的土炕,才是最大的诱惑和安慰。因为即便累得贼死,饿的发晕,只要回到窑洞里往上热炕上一躺,大人们就可以尽兴地做爱,以渲泄命运的沉重压力。而像我这样的半大小子呢?则可以尽情地做梦。梦里娶媳妇,或狼吞虎咽地吃白面馍馍和干捞面……
有首民谣唱得好:“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老乡高吼秦腔;端一碗燃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这也是当年我和所有父老乡亲们最梦想最受活最舒心的幸福生活了。
终于体力透支,精神透支。实在支撑不住了,我便随父母逃离老家,挤上西行的列车。三天四夜的颠簸后,我们一家落脚在遥远而荒凉的新疆——一个靠近边境线的陌生村落。
虽然背井离乡,心雨如霜,好在可以填饱肚子并能吃上白面和羊肉了,我个人的命运也有了新的转机。然而,老家始终像块心病,将那丝丝缕缕的苦涩挽成甜美的“情结”,随着星移斗转越长越大,越大越痛,痛得我夜夜梦萦魂绕。那沟沟壑壑,羊肠小路,那祖祖辈辈住惯了的土窑、热炕,还有血脉相连浓得无法化解的亲情……于是,在逃离老家多年之后,我终于携新婚的妻回到老家,跪倒在先人的坟前,泪如雨洒……
女儿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却从没见过老家的模样。老家,对于她仅仅是个虚幻的概念。她甚至不承认有什么老家,只坚持说自己是“新疆人”,这令我愤愤不平:总要带你回老家看看,寻你生命的根……是“额敏县”吗?女儿天真的以为,她的根,她的所谓老家,就是她的出生地。确实,在新疆那个边远的县城,女儿在那里出生并长到10岁,那里有许多爱她的老师、同学,还有爷爷奶奶。她也总想回去看看。其实,我又何偿不想呢?那里还是我父亲母亲的家啊!
父母的家在乡下,那也是我的家。尽管在那个陌生而偏远的村落,我满打满算才生活了两个年头,就外出求学和工作了,但它也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牵挂。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地养大了三个儿女,我们却都像羽毛丰满的鸟儿,一个接一个地离巢飞走了,只剩下他们相依为命,孤寂而清冷地守着那一栋凝聚着半生心血的土屋,和那方种满了青菜、玉米和果树的小院。
在县城时,我已经拥有了宽敞的楼房,有了舒适的家。但每逢节假日,我都要骑自行车回乡下去,尽管跟旅游似的来去匆匆,也感觉心满意足。工作、生活在县城十多年,几乎没正儿八经过过一次春节。每年除夕那天,天气再冷,风雪再大,路再难走,也要回乡下去过年。乡下有父亲母亲,父母的家仿佛才是真正的家。在父母家过年,好像才算真正地过年。当然,女儿最喜欢回爷爷奶奶家过年,热闹还能挣“压岁钱”,而且,疯玩也没人敢训斥,因为有了“保护伞”。妻也愿意回乡下过年,公婆将所有的活儿都“承包”了,她可以坐享其成,歇歇劳碌了一年的手脚。我呢,则没日没夜地与父母拉呱,许多没有实际意义的闲话,说给父母或由父母讲给我,都充满了快乐和情趣。其实,孤独中的老人,并不希求儿女给他们什么物质东西,有一份精神礼品就心满意足了。然而,就连这么点可怜的奢求,父母也很难得到了。自从举家漂泊都市,我已经很久没回家与父母过年了。
“父母在,不远游。”而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浪子”。对父母是“浪子”,对娇妻爱女呢?也一样。起初,我一个人贸然闯进都市飘泊,原以为奋斗个一年半载就能成功、发财,接妻女来共享幸福。谁知,命运多蹇,越混越惨,竟至无颜回小城看望对我寄予厚望的妻女,让她们空落落地守了两年之久。女儿想念爸爸,据说无数次从梦中哭醒。妻则一次又一次地打电话、写信,总担心我有个“三长两短”,当然不仅仅是我的身体,还有那颗飘泊不定的野心。那两年间,我竟然狠心地一次也没回去看看。
终于,妻携女儿逃荒似地来到了我客居的城市。尽管生活依然艰难,但合家团圆,充满乐观和梦想。只是父亲母亲和那个给过我无限温馨的乡下的家,又被远远地甩在了脑后。
如果说,家是这个寒冷而凶险世界上另一种“子宫”,那么,通家的路就是脐带。你即便走出千里万里,走到海角天涯,那怕脐带断了,血脉却不断,牵挂更不断。常见有不少胸怀大志者,抛妻弃子,一个人外出拼搏人生,浪漫又潇洒,这曾经给了我无限的激励和憧憬,我也有过这样的心猿意马。然而,扪心想想:纵然你夺得了整个世界,却丢弃了生命旅途上最安逸温馨的乡村,丢弃了最初的精神家园,人生又有什么乐趣和意义呢?
唯有家,无论新家老家,城里自己的家,乡村父母的家,才是我们人生幸福的源泉,梦想的起点,最后的归宿。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
者
简
介
西北平原,真名王峪台。男,汉族,原籍陕西咸阳。做过党政机关干部、记者、编辑,自由撰稿人。国际华语作家协会终身会员。作品散见于《读者》《作品》《山西文学》《中华散文》《海峡诗刊》(新加坡)《家庭》《知音》《名人传记》《新民周刊》和《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北京晚报》、香港《大公报》等海内外媒体,部分收入各种文集。
三 秦 文 学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顾问:边士刚
顾 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刘庆勇
李华磊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韩天瑞 米兰花
梦锁清秋 姜建洲 毕廷娟
崔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