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
这里西餐厅的就餐格式是自助。外面面包店里做不出来的欧式硬面包,可以有多种果酱和肉片、葡萄干、奶酪、布丁配合;芥末搭配的生鱼片、烤平鱼、大排骨、小酱肉、大虾、海螺、牡蛎、海虹、各种瓜果、各种蔬菜、各种糕点、各种中西主食,应有尽有。自动开启的保温菜锅,频繁地在有人经过的时候抬起自己的感应锅盖,将里面鲜亮的食品与旁边小牌子上的品名进行对照,诱惑着人们一再挑选。感应锅盖掀起来的速度是缓慢而优雅的,在不知不觉中训练着就餐者们在外面难得一有的舒缓节奏。
装饰得金碧辉煌的长条形的大餐厅里,杯盘晶莹,食物飘香;穿着欧式的深色长兜兜的服务人员彬彬有礼、体贴而自尊,言语之间既有格式化的训练,也有善意的自我发挥。火候恰到好处,不老不嫩,不多不少。
食物之外的这种远非窗外的蹲在马路牙子上看手机、坐在上一波食客的手纸堆里吃安徽板面的氛围,让人觉着掏了大价钱来吃的这顿饭是已经是值了。不到国外,又能多少体会到国外的一点点和谐宁静、人人赋有平等的权利与价值的气氛,大致也只有这样用价格的壁垒保护着的地方才或有其表吧。
我们的所谓城市文明完全是用钱高高地搭起来的室内的私密场景,饭馆旅馆、舞厅剧院、卡拉ok游乐场等等等等,无不如此;属于免费的公共所在的文明水准的提高,任重而道远。不愿意等待,又没有即时的权力的普通人,大致上只有这样来偶尔享受一次也许不无虚妄,但是至少已经在形式上做了文章的地方。
当然我们可以怀疑这种高雅气氛,只是餐厅煞费苦心制造出来对食客形成一种文明的压力以使他们不好意思浪费的措施;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样的气氛于任何人都是一种享受。尽管没有谁是只冲着自助餐营造的高雅气氛而来的,大家看重的还是自助餐所提供的食物的丰富与精美。
自助餐给人以白吃的错觉,钱交了,随便吃,吃多吃少完全由你。虽然是交了钱但是大家面对琳琅满目的好吃的,还是禁不住会有仿佛白得的欣喜;只好用长时间的笑意来掩饰着要扑上去的激动。这种对人的胃口其实不利,却充分满足了不知餍足的心和酒池肉林的想象的就餐格式,初初想来,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浪漫乃至荒唐。不知道第一个发明自助餐的人何以有如此精算的智慧和勇气,竟能如此开风气之先!
欧洲似乎很少在午餐的时候还可以自助的餐厅,一般都是酒店的早餐自助,虽然丰富,但是大多是冷食,少有海鲜煎炒烹炸等等一应食品全包括的。不知道是节约的传统还是食品的高价格,最终没有让欧洲的自助餐像我们这里这么兴盛。
其实,自助餐在我们的土地上也是有其传统的,尽管像足球之于蹴鞠一样,不是很典型。比如婚丧嫁娶随份子之后的大餐,便类似于半公共性质的自助餐。小说《艳阳天》里写中农弯弯绕在给人攒忙盖房子之前一天就已经不再吃饭了,要留出肚子来吃盖房主人家里的那顿免费的饭。这个源于生活的细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小说已经过气儿这么多年以后依然鲜活。
弯弯绕觊觎的那顿免费的饭,自然就是自助餐的性质,不论吃多少都是管饱的。在饥饿时代,一顿无限制的饭的魅力实在是太过巨大,以至此前此后的所有的那些吃不饱的饭,都恨不能藉着这一顿可遇不可求的饭来予以代偿。
这里的自助餐吃得人印象深刻,在门口的走廊里能听到这样的感叹:有钱就是好啊。而其实真有钱的人却是尽量避免这样的吃法的,因为自助餐作为一种胃口解馋和心理解馋的方式,难以避免大吃大喝的饕餮,几乎必然吃多,更遑论七成饱的健康克制;偶一为之尚可,经常吃就不妥了。
毕竟,超过自己的需要的进食,不仅有损健康,还有害于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