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后,南宋是如何复仇的?700万金人只剩下10万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三国演义》

中国的历史悠久,在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各个朝代不断地更迭变换,三国时期群雄割据,逐鹿中原。有这样两个朝代,虽没有三国的混战那么激烈,但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深远渊源。

它们一个是经济繁荣、文盛武衰、崇尚儒学的朝代;一个是游牧而居、文化融合、逐渐统一的朝代,二者之间刀光剑影、短兵相接,发生了非常多的战争,它们就是——宋朝和金朝。

大家都知道,金国造成了宋朝的靖康之耻,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南宋是如何报复的

01靖康之耻,大宋臣民心中背负了国仇家恨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句话出自岳飞的《满江红》,他在这篇文章里,表达了自己的国仇家恨和精忠报国的决心。

他甚至还放狠话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第一次听到这句诗的小伙伴可能会不理解,南宋把金人消灭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呢?那是因为,金人发起的“靖康之变”,实在太惨无人道了。让无数的宋人怀恨在心、难以忘记。

公元1127年,在北宋靖康二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人赫然发动战争,攻入北宋,劫掠了无数的金银珠宝,还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

当时由于金人赫然入侵,让北宋遭遇了战乱之苦,一时间,无数百姓血流成河、孤鸿遍野。

不仅如此,金人对待俘虏还非常的残忍,他们把两位皇帝剥去衣服只给件羊皮披着,而北宋所有被抓到的青壮年男丁都赶尽杀绝;而女性的境遇就更惨了,金人们居然让皇帝的生母一天接客百余人,还把公主给公开叫卖。

无数的百姓在那场战乱下都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悲惨和凄苦的愁云笼罩这片大地,南宋的女词人李清照更是写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千古绝句,当时,所有的汉人都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报金人杀同胞的血海深仇!

02南宋反击,韬光养晦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宋朝报仇,一百年也未晚。就在靖康之难发生的一百年后,金国终于开始走向衰落了,他们因为政策不当,而变得国力倾颓,经济发展缓慢,国家也走上了下坡路。

在政治上,金国由于惧怕蒙古人的侵略,于是对他们进行了非常血腥的“减丁政策”,这个政策,顾名思义,就是减少蒙古壮丁,金人看见蒙古人,尤其是青壮年蒙古人,就大开杀戒。因为这个政策,金人和蒙古人结下了深远的仇恨。

后来,蒙古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对金人发起了复仇,发动了“野孤岭之战”,这场战役中金兵大败,锐气大减。连当时的金朝皇帝完颜永济也被杀死了。

这时候,金朝的另一位皇帝金宣宗继位,在与蒙古人的数次交战中,他们屡战屡败,于是就抽刀向更弱者——宋朝进攻。

然而,金宣宗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南宋,已经再也不是当时积贫积弱的北宋了。南宋韬光养晦了一百年,就是在等待这样一个反击的时刻。

金国此次发起的战争无异于羊入虎口,正好给了南宋一个复仇的好机会。

03金国衰落,700万金人只剩下10万

面对金国的挑衅,南宋皇帝宋理宗派遣大将孟珙发起反击,非常轻松的就赢下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于是南宋又继续乘胜追击,最后把金国困在了蔡州城。

接着,南宋联合金国的另一位宿敌蒙古国,两面夹击,把整个蔡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开启了长达一年的围城之战。

在这场围城之战里,守城的金国人已经没有了任何支援,陷入了孤立的状态,然而雪上加霜的是,蔡州城里粮草也没有了,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金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城池,只好杀掉了城内的老幼妇孺,和着军粮和泥土来充饥。这时候,金国的将士,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已经达到了崩溃的边缘。然而,就在这么折磨人心的时刻,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

当时宋朝军队和蒙古军队故意在蔡州城外大摆宴席,烹羊宰牛,设酒杀鸡,并且还弹奏音乐,欢愉大庆。听着音乐的鼓声、闻着饭菜的香气,金国的士兵们受不了了,一些守城的将士纷纷出城投降,金国的军队终于成为了一盘散沙。

一个是初出茅庐,气焰正盛的铁骑蒙古;一个是养精蓄锐,王者归来的南宋,金国在他们的包围战和心理战下惨败,最后700万金人只剩下了10万,金国几乎被灭族。而当时的金朝皇帝金哀宗也成了亡国之君,因为愧对自己的国家,最后自缢而死。

04掩卷沉思,金朝最后团灭的原因

那么,大家认为金朝最后几乎被团灭的原因是什么呢?编者认为,金朝的灭亡要归结于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贪婪。

其实金国在民族大统一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如果他们在成功攻打北宋后,没有虐待俘虏;如果他们没有对蒙古人施行灭绝人寰的“减丁政策”;如果当时的统治者没有那么贪婪,再开明一些……也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在近现代,有很多学者也都研究了这段历史,最后的研究结果不禁令学者们扼腕叹息。比如著名的作家金庸老先生,他就曾经在著作《射雕英雄传》中,专门为里面的角色起名郭靖和杨康的名字,合起来就是“靖康”,以作纪念。

我们在历史中寻找共情,和对当下为解决问题产生思考。战乱是反人性的,战争导致了太多人流离失所,也会导致一个国家百姓民不聊生。回望“靖康之变”,编者不禁感恩当下的美好生活,也骄傲于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崛起”的政策,惟愿祖国,繁荣昌盛,希望世界,永葆和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