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笔记:太平兴国教寺周围的好氛围

梁东方

如果不仔细较真的话,就很容易把手机地图上显示在南通博物苑旁边的这另一个景点看成“天平天国”兴教寺,以至还会由此纳闷起来:太平天国在江北地方也还有这样的遗存?

实际上那只是太平兴国教寺而已。天平天国在近代以来的鼎鼎大名将历史上一切与之相关相近、相颠倒的词汇都做了字面上的趋同性处理,使人立刻联想到了它的轰轰烈烈的兴起与同样快速的消亡。当然,归根结底,这还是这一代人在求学时代、在社会话语习惯中,耳熟能详的强势信息接收导致的。

在刚刚看过张謇的民国风的博物苑之后,再看古老的太平兴国教寺,有一种向着历史深处走去的观感。红墙黑瓦,翘角飞檐,巨大的银杏树用年年新叶新果的新生命将古老粗壮的树干深处的悠久阅历悉心隐去。建于南宋、重建于明清的寺庙如今只剩下了一进院落,院落里野草萋萋,在植被丰富葳蕤的南方,也自然有一种时间太过久远的寥落的肃然。

这和一门之隔的庙前小路两侧热闹的茶座上正低着头看手机的年轻学生们的朝气蓬勃之状,形成了鲜明对照。男学生女学生凑在一起所进行的这些以社团名义、以兴趣名义的社交,既是学习阶段的天然的不断追求知识与技能的表现,当然也同时是性吸引所致的张力场。

让人觉着年轻人在音乐制作门脸里齐刷刷学习的劲头和临街的茶座边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共同在手机上操作着什么的样子,都因为有了古代的寺庙建筑的荫庇和对照而更吸引人。在任何一个其他的背景下,他们都不会拥有如此惬意与润泽的环境氛围的,正是破败的天平兴国教寺给了他们在学校门口的这样的休闲与社交活动以无法复制的美好。

及至发现这一带有很多因地制宜的咖啡馆,有与别的街区不大一样的浪漫小店,才发现太平兴国教寺旁边就是南通大学,是南通大学的学生们的需求发育了周围的这些浪漫情调的商业;而与别的城市大学周遭不一样的是,这里是历史街区,是南通博物苑和天平兴国教寺之间的古老街市格局下的特有状态。那些街边大树下狭窄而随意的小店正好赢得了一种非常轻松贴近的自然古朴的气质,不仅没有自己的高台阶而拒人于千里之外,还格外让人有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坐下的好感觉。

古老建筑的遗存被保护的意义,通常是和古老街区被保护下来的区域性完整联系在一起的。古人在建筑和街道上的选择,被历史充分证明是宜人的;它们可以宜古代的人,也一样可以宜现代的人。在千篇一律的高层建筑的水泥森林覆盖的下的城市格局已经要一统江山,将大江南北都陷入到一种一线天的生存模式里去的时候,这样有着古代建筑陪伴的不压抑的宽松街市格局,就显得非常珍贵。这些正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年轻人,未来对学生生活,对青春的记忆中,一定会有博物苑和天平兴国教寺的影子,这些无声的物象都将是它们另一种意义上的乡愁的可寄托之处。

在南通,在濠河地区,我发现还有很多类似的既往的建筑遗存,依然有人在其间生活着的活的历史街区。天宁寺街区、西营街区、绣园、张謇纪念馆、博物苑以及这被俗称为东寺的太平兴国教寺与西寺等等,它们点缀在水域的波光之侧,实在是南通作为一座特色城市的至关重要的连缀性的宝贵财富。南通之所以成为南通,不因为新的高楼大厦的多寡,甚至也不因为长江北岸的地理形势,而更多的还是因为这些历史建筑和街区的存在。它们赋予了一座城市的唯一性。那些为了所谓发展、为了推高GDP、为了政绩而拆除了全部古建筑的地方,实际上失去的是永久的地域性标志,失去的是当地一代代人的根脉,说它们是一种断子绝孙式的发展模式可能有违其初衷,但是事实如此,后果严重。

像苏州老城和南通濠河历史街区这样罕见地被保留下来的个别地方,就在又一轮不无盲目的发展狂潮中保持了自己的清醒和独立,给自己地域性的号召力留下了长久的空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