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笔记:在顺平山里买了一个高粱穗的炊帚
梁东方
虽然周围的楼宇和道路从外观上看与保定石家庄甚至于北京,与任何一个这个时代里的中国城市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顺平公园依然会让你感觉是一个县级公园,不单纯是说细节上常有粗糙的痕迹,而垃圾也常见,更兼其中的游人稀疏,且多是老大娘带着隔辈儿娃娃的景象。这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千年古县在日新月异的大发展过程中所能呈现出来的最好的状态了,如果你曾经见识过它原来的样子,就应该为它而高兴了,尽管它与南方那些县城比起来还有诸多不足和粗陋。
现在的顺平过去的完县,终于从既往那种诚朴而穷困、饥寒的刻板印象中走了出来,走到了一种山前小城里安闲宽松的生活景象和氛围之中。外环路边的一片杂树丛中正有木桃花开放,像是野生的花树一般,在没有将树脚染白没有株距行距的苍黄而青褐的树枝树干丛中,盛开出原始的杂花生树的美。
一间路边规模很是不小的带个大院子的黄色墙皮的饭店,正在迎来中午参加婚宴的人。人们络绎不绝地抵达,满面笑容地寒暄,在春天明亮的阳光里将人类个体互相之间的笑意与善意做着最淋漓尽致的表现。很多参加亲戚朋友的婚宴的人,都把婚宴作为人生内容中的大事;他们依然有这份传统,有这份时间,有这份兴致。
顺平县正西,刚刚进入太行山区,还有相对宽大的平原地貌,在平原上陡然升起零星的山峦的浅山地带的西河口村、东河口村,则是真正进山出山的地方。这一天,这里正是集日。
买卖摊点主要集中在没有了水的河道里,在河道里蔓延出去很远。买的卖的都踩着河滩里的石头,优点是不占道,不太影响交通,缺点是很多人嫌不好走,就不往里走了。这样,马路两侧就依然还是很多摊贩更愿意待的地方。这个卖炊帚的摊位就在马路边上,卖的是那种用高粱穗子捆扎起来制作成的传统炊帚。
高粱穗子是红色的,高粱杆是黄白色的,手感很粗但是又很轻,而一片红色穗头之中点缀着的黑色籽壳,则具有很自然的摩擦力,用它来刷锅,尤其是刷大一点的锅,就很好用。
这种好用不单纯是说可以很快擦干净,还有炊帚会因为自然磨损而逐渐变小,会将使用时间、使用痕迹一点点地都表现出来。这从耐用的角度上来说固然是不好的,但是从人与物的自然关系角度上说又未尝不是一种好,一种在塑料制品和化纤制品泛滥的年代里已经越来越罕见的好。
拿着这个带着既往的使用记忆,甚至也是唯一可以触及过往的记忆的物品,去爬了旁边不远处位于北李各庄村路口西侧的小山。小山山顶有小亭,曰望祈亭:意思是那里不仅可以望见中间隔着山谷和平原相对而立的伊祈山,而且是望见那座名山的最佳位置。
这一带,是太行山群山尽处,华北平原向东向南展开,如果不是雾霾天气的话,视野一定非常好。山下遍植桃树,想象一下花开时节,粉红铺满大地的盛景,一定是人间仙境一般的景象。
因为到了山尽处,所以下面像是两山之间的山谷,其实是山脉到了平原上,在做最后的延伸;是山和平原相交所形成的巨大盆景景观。这使得这一带的大地非常耐看,村庄常在山谷的最低处,而突兀的高山便因为被平原上一直仰望而很容易成为名山。
其实我们脚下的这小山本身就已经是风景,不仅可以登高俯瞰,看平原,看伊祈山,更兼其圆润的山形十分完整,从山脚到山顶都自伊祈以来未曾稍变。这在持续多年的疯狂的开山取石大潮过后,实在难得。
坐在这座近乎完整的小山山坡上,山谷平原上的村子里的广播中的吆喝声,不论是通知还是广告,都带着悠远的堂音,好像自我带感,每一句都在描述周围的环境。
从此向西,便都是大山俯瞰着自己脚下的山石缝隙里的人类生活的景象了。大山连绵峰峦峥嵘,让人自然就有原始的恐惧。想象住在那样的地方,一定会非常珍重人和人的关系吧,因为遇到另一个人,似乎已经不易。而我背包里的那个高粱穗制作的炊帚,就是那样“不易”的生活中的一点点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