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来势汹汹攻下了汉中,姜维只好在剑阁坚守了!
现在的姜维,处境有点尴尬了,接二连三的北伐失利不说,就是在蜀国朝廷内部也有人开始针对他了。有一个宦官叫黄皓,很受刘禅的宠信,姜维一直在外打仗,黄皓的权利就一天天的大了起来,到了后来,黄皓甚至想废掉姜维大将军的身份,把右将军阎宇扶到执政大臣的位置。
这些事情,姜维心里也清楚,如果说一直在前方打胜仗,随着威望的逐渐升高,收拾黄皓这样的人是不在话下的,可自己屡次出战,却一直没有建立什么大功绩,国内的民心已经有点不在自己这里,如果现在回成都,保不齐还真就被黄皓给害了。于是,姜维干脆就长期驻军在沓中,让士兵们开荒种地,开始屯田了。
到了公元263年,姜维得到消息,说司马昭发布了命令,要主动出击,派大军来攻打蜀国,第一个目标,就是汉中。姜维不敢怠慢,赶紧给刘禅上书,要求派遣大将张翼和廖化,分别带军驻守在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来防患于未然。刘禅听说有这么大的事情要发生,心里十分害怕,就询问黄皓的意见,那黄皓哪里知道这些军国大事啊,他就装神弄鬼的算了一下,然后告诉刘禅,不要听姜维危言耸听,魏军是不会打过来的。
其实啊,姜维得到的情报还是很准确的,司马昭确实准备攻打蜀国了,而且是派出了大量的人马,兵分三路而来的。其中,征西将军邓艾率领三万人马,从狄道进军,来牵制驻军沓中姜维部队;雍州刺史诸葛绪也率领三万人马,进攻武都,以便切退姜维的退路;最后一路由镇西将军钟会统领,这一路才是真正的主力部队,一共有十万人马,他们的目的,是趁着蜀军主力姜维所部被牵制,去攻取汉中,得手之后,就直奔成都而去。
当然了,派出了这么多的军队出去打仗,司马昭也多了个心眼,他任命廷尉卫瓘为镇西军司马,拿着朝廷的符节来监督邓艾、钟会等人,全部的征讨蜀国大军,由大将军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
等魏国的大军出动以后,蜀国这才真正被震动了,打仗这个事情,毕竟还是要依仗姜维的,刘禅赶紧派出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前往沓中增援姜维,又派左车骑将军张翼等人前往阳安关驻守。
此时蜀国的处境,同姜维一样的尴尬了,实在是没有能力对汉中全面的进行防御了,于是乎,蜀军放弃了对汉中外围据点的防守,集中兵力退守汉城和乐城。也就是这样,蜀军对进入汉中的咽喉要道斜谷、骆谷和子午谷都没有进行严密防守,所以魏军很轻松的就占据了这些地方。
魏军之后的路就走的比较顺利了,钟会很聪明,他没有被蜀军驻守的两座城池所牵制,在进入汉中之后,他留下了两万人围困汉城和乐城,自己率领主力部队继续南下。之后一直比较顺利,蜀国将领傅佥在交战中身亡,而另一位守将蒋舒则选择了开城投降。
此时的姜维,日子也很不好过。邓艾虽然奉命牵制沓中的姜维所部,可他的目标远不止这样,邓艾下令,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又让陇西太守牵弘等人攻打姜维的前部,接着又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一带。
为了招架这三路来军,姜维已经是有点吃力了,打着打着,姜维又得到消息,说钟会的那一路魏军已经攻进了汉中,姜维心里明白,看来这次汉中是保不住了,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拦住魏军南下成都的路吧,他就带着手下赶往阴平一带。
邓艾可不想让姜维走掉,就让杨欣等人带兵追了过去,等追到疆川口的时候,蜀魏两军展开了一场激战,结果是魏军大败蜀军。非但这样,奉命拦住姜维去路的诸葛绪也出现了,他已经抢先一步占领了阴平东南侧的桥头,把姜维拦在此处。
看眼前的局势,阴平也没得去了,不过此时的姜维并不慌张,只见他虚晃一枪,带兵假装要向北绕道去东边,做出了一副要攻击诸葛绪大军后部的样子。诸葛绪果然中计了,他赶紧率军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去堵击姜维。姜维则趁机渡过了桥头,而后同廖化、张翼等人合兵一去,去据守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