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湖三杰之一,为南明续命20年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之后,大一统的明朝虽然灭亡了,但由明朝遗臣们建立的“南明政权”依然存在,先后出现“四帝一监国”的局面,所谓的“四帝”即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邵武帝(朱聿鐭)、永历帝(朱由榔)。“一监国”指的是鲁王朱以海。由于“四帝一监国”由不同的大臣拥立,为了争夺正统地位,他们之间的相互攻伐比清军更加猛烈,这也是南明失败的原因之一。而提到鲁王朱以海,就不得不提他麾下的名臣张煌言。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南明抗清英雄。张煌言和南宋岳飞、明朝于谦都以抵抗外族入侵而闻名后世,又因为他们三人都曾安葬在西湖边,因此后人将他们三人并称为“西湖三杰”。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张煌言的悲壮故事。

25岁之前,张煌言一直过着富足祥和的生活,他出生于宁波的官宦家庭,父亲张圭章1624年中举,官至刑部员外郎。所以张煌言一直按照父亲的道路前进,于1642年中举。

张煌言的过人之处在于少有大志,“慷慨好论兵事”,擅长骑射,更在武备科目中“三发皆中”,是一个文武双全之才。

如果就这进行下去,张煌言会成为一个平凡普通的大明官员,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但清军南下打乱了他的生活,他被迫投笔从戎。

腐朽的南明王朝不堪一击,满清铁骑连下安庆,南京,扬州。宁波城内多数官员望风而逃,南明刑部员外郎钱肃乐在城隍庙集会,号召义士抵抗清兵。张煌言参加了义军,前往天台县请鲁王担任监国,主持抗清大局。义军势单力薄,无法对抗清军,最终丢失杭州。1646年,张煌言告别家人,随鲁王退守舟山群岛。

自离开家人的那一刻起,他已经决定将自己的全部献给国家,此后沙场征战18年,张煌言未与家人见过一面,即使父亲逝世也没有回乡奔丧,意志之坚让人动容。

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初,张煌言与张名振集结数万水军以响应已经降清的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正,哪料,到了长江口,飓风大起,白浪滔天,全部船只被飓风打翻。张煌言、张名振和其他士兵一样,全部跌落水中,成了落汤鸡。

经此大难,张煌言苦练水师,要求水师中所有人都有过硬的凫水本领,水师中的掌舵手和舵工有高超的驾船本领,能在大风大浪中自如运舵而船无恙。

永历五年(1651年)秋,清军大举攻打舟山,拟毕其功于一役。张名振不听张煌言苦劝,以为清军水师不足为虑,且舟山有蛟关以作天险,坚持以攻为守,抢在清军到来之前出手,猛攻崇明。这么一来,清军有机可乘,偷渡蛟关得手,顺利攻占了舟山。张名振虽得崇明,但得知舟山失陷,不由得顿足捶胸,哭叫:“误国误家,死不足赎!”

张煌言回天乏术,只能保护鲁王撤往福建,在这里他结识了另一位抗清英雄:郑成功。郑成功属于唐王集团,对鲁王态度冷淡,但张煌言主动交好,为他们后来的合作打下基础。

1653年张煌言随张名振又一次攻入崇明,次年登陆扬州。两人率领500名士兵来到金山寺,望着东南方向的明孝陵,那里埋葬着开国皇帝朱元璋。

落日楼头,夕阳斜照,江南游子张煌言想起故国,不知不觉间泪湿沾巾,题诗寄慨。

十年横海一孤臣,佳气钟山望里真。

鹑首义旗方出楚,燕云羽檄已通闽。

王师枹鼓心肝噎,父老壶浆涕泪亲。

南望孝陵兵缟素,看会大纛纛龙津。

张煌言军纪严明,威震长江两岸,清廷恐慌不已,担心南京被占,急忙派遣大军进行围剿。敌我差距太过悬殊,张煌言只能撤军。

1659年,张煌言联合郑成功的大军再一次进入长江。吃了三次亏,清军这一次的防守非常严密,张煌言向郑成功献计,由自己带领一万兵马佯攻南京,吸引清军主力,然后由郑成功攻打镇江。于是,张煌言拼死杀到南京郊外,郑成功果然攻克镇江。见南京和镇江告捷,很多投降清朝的大名遗臣纷纷再次反清,一时间,南明收复了沿江的24个州县。

遗憾的是,这种局面不过是昙花一现。郑成功不听张煌言的“乘胜追击”建议,而是选择以逸待劳,两天后,清军主力大举赶到,郑成功兵败撤退,独留张煌言在腹地,他腹背受敌,只能弃船登岸,被清军一路追击。他一路乔装打扮,穿行于乱山之间,历经九死一生终于逃回浙江。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张煌言阵亡了,当张煌言归来后,当地百姓欢呼不已,很多打算隐居山林的旧部听闻张煌言还活着,又重新赶往浙江和他会合。张煌言收拾旧部,继续和清军周旋。

只是,当时的局面已经完全不同,郑成功已经不再固守厦门,而是扬帆东航,拼尽全力撵走荷兰人,占领台湾意图自保。

公元1662年,南明永历帝在缅甸被捕,11月,鲁王死于金门,南明失去了最后苗裔。张煌言多次派人央求郑成功反攻福建,可惜被郑成功拒绝。

张煌言认为反清无望,于是解散军队,在浙东的一个名为悬岙的小岛上隐居,每日“寒芦瑟瑟秋张乐,宿火荧荧夜读书”。直到康熙三年,张煌言还扼守孤岛,用旧朝正朔,存故国衣冠,进行精神上的坚守。

1644年,由于叛徒出卖,张煌言被俘。《海东逸史》称:“北帅惧终为患,募得其故校,以夜半从山背缘籮逾岭而入,暗中执之。”

10月25日,天降大雨,杭州百姓在雨中为张煌言送行,他头戴儒生方巾,身穿葛布长衫,这一身故国衣冠让早已薙发的杭州百姓潸然泪下。

张煌言缓缓走过人群,来到弼教坊,坐在地上说道:“好河山,竟落得如此腥膻!”

说完这句话,张煌言从容赴死,享年45岁。张煌言就义后,友人冒险将其遗体埋葬在杭州南屏山北麓荔子峰下,与岳飞、于谦二墓相望。

时间一晃来到了乾隆四十一年,清朝入主中原百年之久,为了笼络人心,也为了树立典型,乾隆皇帝大肆表扬为明朝殉节的大臣,还特意编写了一部《胜朝殉节诸臣录》,鼓励清朝大臣向他们学习,张煌言正列此传中。

苦心战斗20年,他不知道南明不可救吗?

其实早在起义之初,他就知道南明王朝腐朽至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用自己的鲜血和勇气去抗击残暴的清廷。

那些“聪明人”,他们知道趋利避害,只需要弯下膝盖便能获得荣华富贵。而张煌言始终坚守内心的道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更多的民众,他的这份气节,值得后人称他一声“英雄”。

今天,我们不讨论张煌言的选择是对是错,只是,张煌言的浩然风骨值得我们弘扬。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