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驾到:童年记事【韦胜利】
太行之南,泽州县晋普山南的小镇是我的家乡。我自幼生长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有苦难,也有欢乐。风雨几十年,悲欢离合如过眼烟云。转眼大半辈子过去了,但童年的故事却像发生在昨天。
自从记事起,就是忙忙碌碌的一家人:奶奶扭着三寸金莲的小脚,总有干不完的家务;爷爷早起系上腰带,揣着旱烟袋,扛上锄头早早就下地干活了;妈妈也怕少挣了工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完早饭,匆匆忙忙吃几口,在妇女队长的呐喊声中上工走了;父亲在外地做民工修铁路。剩我和弟妹三人,在奶奶的唠叨下,起床吃饭上学玩耍,各干其事。
父亲身体不好,家庭条件差,胃病肺病都赶成了慢性病,只能偶尔吃点药维持一下。铁路工程完工后回到村里务农,身体更不行,好在父亲有文化,高小念完后,考入辽宁石油技校。毕业后分配在合成炼油厂,大庆油田建成后转回长治拖拉机厂。六二年国家精简城市人口,才又回到村里务农。此时村干部看到父亲这种情况,就安排他去本村煤矿管机电。
爷爷是晚年得子,我十岁时,爷爷七十多岁了,整年的体力劳动,身体终于顶不住去世了。三十五岁、多病的父亲,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为了给能给父亲分点忧,我又是家里的长子,就课余时间给家里,挑水,担煤担土,喂猪。帮奶奶推磨等什么活都干,就这样一天天长大。
星期天随父亲到煤矿去,也帮忙也捣乱。当时国家电力不够用,经常停电,停电就得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夏天还好,冬天就不行了。当时的柴油机没有电瓶马达起动,只能靠人力摇把起动,先加热水预热,然后慢慢摇动柴油机,俩人一起用力加速才能启动着。再检查电压频率正常后,才能倒闸送电。当时结合学校课本学到的知识,我真是对电学有了一定认识,并对电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还有一件事记忆深刻。一次老爸病了,正值冬季,家里做饭的煤也用完了,怎么办?我偷偷找到生产队喂牛的饲养员,也就是我的邻居大叔说:“叔,我爸病了,家里没煤添火了,叫我去矿上拉点煤。”叔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我当时才十三岁,不由得老叔不担心。好在我以前也跟父亲去拉过煤。有灵性的老牛也是熟路。老叔再三叮咛后,套好牛车,我赶着上路了。
按老规矩,叫“扁角"的老牛走在前,叫“老二"的牛跟在后面。顺着河滩走上时不时有冰的河道,往上游走五六里,到矿上去拉煤。去时无话,顺利到达矿上煤场。看场的大叔也是本村的,都认识。
装煤吧,我呵叱老牛把车停好,累得满头大汗,照父亲装牛车的方法,费了好大劲,终于装好了。到营业部登记户主姓名,记帐出场。当时大队社员都是先记帐,到年底再结算。返程下坡,我不敢大意,小心看护着牛车往回走,一路挺顺。出了山坡到平地河道了,才松了口气。离家不远了,正高兴时,只听得‘咔嚓"一响,一看坏了,车轮陷冰窟窿去了。
完了,这可怎么办?本来想替父亲干点事,结果还弄了个大麻烦。看看周围没有一个大人,我用力推着车赶着牛往外走。怎奈我力气小轮陷得深,一点作用也没有。正在发愁,煤矿回来的路上来了两个人。走近了一看,是我们村在矿上上班的两位大哥。我们村有二十几个生产队,三千口人。虽是见过面的人,却也不知道人家叫啥姓啥。正不知所措,其中一位大哥开口了:“你爸没来,让你一个小孩来拉煤?"
我简单作了回答,我爸病了不能来。两位大哥没再说啥,互相交流了一下,放下手中的饭盒。两个人一起抬住车尾叫我赶牛,车终于走出了陷坑。而后叮嘱我小心靠边走,他们就先走了。我望着两位大哥远去的背影,心里真不知怎么感谢他们才好!
还有,因为父亲多病,农忙时全靠乡邻亲友帮忙……
直到现在,想起童年的这些往事,我仍然感激家乡这块土地上善良勤劳的人们。
【作者简介】:韦胜利,晋城市泽州县犁川人,电工,文学爱好者。自己创业,陶醉于历史地理,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虽文笔拙劣,但热情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