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 上楼磨刀喻 ——以梨打头破喻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收录于话题#《百喻经》故事37个
《百喻经》 上楼磨刀喻
《百喻经》上楼磨刀喻从前有一个人,生活贫穷困苦,他给国王做差役很多年了,身体很瘦弱,国王见了很可怜,就赐给他一头死骆驼。这个人得到死骆驼后,就要准备剥皮,但是因为嫌刀太钝,就到处寻找磨刀石磨刀。最后在楼上找到一块磨刀石,然后在楼上磨一会刀,再跑下来开始剥皮。这样反复多次来回磨刀,爬楼越来越劳苦,他决定不再重复上下了,而是把骆驼吊到楼上靠近磨刀石的地方,这样方便来磨刀。他这样做被很多人嘲笑。这就好像有些愚痴人,不守清规,破坏戒律,用各种手段牟取钱财,再用这些钱来为自己造福,希望获得解脱的果报。这如同故事中为了磨刀的方便而把骆驼吊上楼去,气力花了不少,但收效甚微。
《百喻经》原文原文: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便往债。前有大河,雇他两钱,然后得渡。到彼往债,竟不得见。来还渡来,复雇两钱。为半钱债,而失四钱,兼有道路疲劳乏困。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世人亦尔,要少名利,致毁大行。苟容已身,不顾礼义,现受恶名,后得苦报。寓意本来把磨刀石拿到死骆驼旁边,就可以很方便地磨刀干活,如此简单的一件事却被搞得那么复杂,不停地上下楼往返奔跑,还得悬吊笨重的骆驼,耗费巨大的精力,效果还不如取来磨刀石那么好。世间人也是如此,许多烦恼只要换个角度就可以轻易化解,但常常执着于“笨重的死骆驼”而不懂放手,生活在沉重的包袱之中,徒然无益。用功得法,则事半功倍不得其法,则事倍功半
《百喻经》——以梨打头破喻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往受打致使头破。愚人答言:如彼人者,憍慢恃力痴无智慧。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为是石,以梨打我,头破乃尔。傍人语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闻慧,但整威仪以招利养。如彼愚人被他打头不知避去,乃至伤破,反谓他痴。此比丘者亦复如是。(法门寺佛学院男众部 日颂法华)白话译文:以梨打头从前有一个愚痴人,是一个秃头。有一天,有一个人看到他没有头发,就拿一个梨子打他的头,打了一个又一个,把头都打破了,而且流出了血。可是愚痴人却默默地忍受着,不抵抗也不避开。这时另一个人看到心怀不忍,就对愚痴人说:“你为什么只站着挨打?如果不敢还手,也应该回避才是啊。你看你满头都是血,不怕疼吗?”愚痴人回答道:“咦,这种人愚痴蛮横到这种地步,真太不讲理了。他以为我头上没有头发,当做是一块石头,好像可以随便用梨子来打,不知道这是我的头,终于打出血了。你看,这种毫无知识的人,我对他是没有办法的。”旁边人听了很是生气,就呵斥愚痴人说:“真是笨得可怜,难道别人打你,你只是站着不动,弄得头破血流,倒不愚痴吗?”这个故事比喻:有些比丘¹不能真实依照佛陀所说守戒、习定、听经闻法闻思修证,只是讲外表威仪,以获得人家的供养,结果自己造业受苦,就和那个挨打的愚痴人同样的愚痴。¹比丘:梵语音译,出家受具足戒的男子叫比丘,女子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一)乞士,下乞饮食以资色身,上乞佛法以资法身。(二)破恶,破心中烦恼之恶,修习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等烦恼。(三)怖魔,因出家修行,志在跳出三界,以解脱为期,于是魔宫震动,魔王怖畏起来。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