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志无愧心——《论语》悟读【457】

大天苍苍兮大地茫茫,

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

《论语》第十八篇第七章:

【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diào,除草用的农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通耘,除草)。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埃”,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悟读】

人各有志,好之为知。

人皆有志,勿须强求。但每个人须好自为之,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夫子曾经说过,从政未必当官,把孝悌之风影响到执政者身上亦是一种从政。

老者虽然隐居,但遇到陌生人之后不但能提供食宿,还能遵守待人接物的礼仪,这种礼貌友善的行为是值得尊崇的,有利于社会和谐。

子路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人,不认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差异,要求别人必须按照他以为正确的方式来行使社会责任,所以有了他最后一段义正言辞的表述,有牛不喝水强按头之嫌。

行无愧祚心长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大概应该是陈独秀一生最为真实的写照。正如其名,木秀于林,独树一帜。虽是一身傲骨,但他始终坦然自若,恰如鲁迅笔下不屑与牛羊成群,坚持特立独行的猛兽,他所信奉的永远都只有自己坚定的信仰,从来都是问心无愧。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和胡适的争论表明,人各有志,立场面前,从无对错。

人各有志,但求问心无愧而已。

(0)

相关推荐